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艺术是人类社会系统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的动力结构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艺术发生的深层原因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艺术的客观需要,艺术发生的主体条件是因这种需要的压力而在种族演化中造成的艺术冲动和艺术形式共相,人类早期生存活动的文化条件催生了艺术,艺术实际产生于人类的多种生存活动而非某一种特定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2.
神话,就其内容来说,它叙述的是神的故事;就其形式来说,它是“话”,是语言艺术。神的观念的形成,语言的产生,是神话出现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探讨神话的起源,必须首先探讨神的观念的起源和语言的起源。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把从猿到人的发展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攀树的猿群,与一般动物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个时期,不可能出  相似文献   

3.
阶级分析理论起源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銮斋 《齐鲁学刊》2003,28(2):5-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阶级斗争话语在隐退多年之后又呈复归之势 ,此时探讨阶级分析理论的有关问题不仅具有学术意义 ,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阶级分析理论的起源 ,已有的几种观点都值得商榷。所谓“阶级斗争理论的首创者”维科、阶级斗争的“天才发现者”圣西门以及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梯叶里等人的理论都不是阶级分析理论之源。实际上 ,阶级分析理论早在古希腊业已提出 ,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中已经进行了系统的构建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六大蒸馏酒中,中国烧酒(白酒)工艺最复杂,其起源在世界蒸馏酒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烧酒起源是学界长期争论的话题,众说纷纭,涉及两个重要问题:其一是中国蒸馏酒起源于何时?其二是中国的蒸馏器或蒸馏技术是从外国传入的,还是本国发明的?关于中国烧酒起源之争,在时间上有汉、唐、宋、元多种观点,在来源上有外来说和本土起源说两种,以元代外来说流传最广。迄今文献和考古上还没有发现可靠的唐和唐以前的烧酒证据。从文献上分析北宋早期已经有蒸馏酒,但是直到南宋也没有形成商业性的生产。吉林省大安酒厂遗址发现辽金时期蒸馏酒灶锅,模拟复原试验成功蒸馏出酒,证实辽金时期已经有商业性的烧酒生产,彻底否认了长期流传的烧酒元代由阿拉伯传入说。  相似文献   

5.
在交易成本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带来"新制度经济学"革命性大发展的同时,交易成本范畴本身的统一性界定与系统化构建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交易成本内生起源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其本质上是为获得交易收益而耗费的不可追加的社会资源,交易价格本身不属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不是相互对应的概念,在经济世界中,它们之间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交易成本与制度之间互为因果、互为本质,可以把交易成本看做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其中最重要的包括界定和实施产权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晚清“厘金”起源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厘金是晚清创办的一个新税种,属于商品流通税性质。它的出现,很快成为当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据1916年商务印书馆发行的贾士毅著《民国财政史》(上册第13页)论及“晚清咸丰时之财政”中说:“咸丰三年(1853)……军饷之取资于此(厘金)者,十盖八九。所入当岁在千万以上。”《清史稿·食堂·会计》中载,光绪十七(1891)年,全国厘金收入1630余万两,约为地丁收入2360万两的69%。1840年鸦片战争后,厘金又成为满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列强赔款的主要来源之一。这项税种一直延续到1931年元月(湖北于1930年底)才被南京国民政府裁撤而告终。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故著名考古学家苏秉得老先生,在其遗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1997年·香港商务印书馆)中,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古代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中国古代国家形成过程中的贡献,给予了完整的论述和高度的评价。在分析了中国古代近万年的历史发展总趋势后,苏先生提出了“三部曲”和“三模式”的理论,即: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从“古国”到“方国”再到“帝国”的三部曲;中国古代国家的发展有三种模式,分别为:1,原生型(指内蒙古的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2,次生型(指中原地区的以夏商周三代为中心,包括之前的尧舜,其后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由于歌词是通过文字与诗混为一体被保存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对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及其产生和发展很少进行单独的研究。其实,中国最初的诗就是民歌、歌词,而最早的歌词则是被原始人神秘化运用的祷词和咒语。本文从中国原始歌词的产生到第一部歌词总集的诞生,对中国古代歌词的起源及其社会功能变化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对后来中国古代歌词的多元发展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明起源问题的探索所回答的问题,应当是上古时代社会如何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以及进入文明时代的具体时间与标准,而不是对于自有人类出现以来文明因素逐渐增长情况的说明。断定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准除了金属使用、城市兴起等“物”的因素之外,“人”的因素可能更为重要。文明时代的特征,不仅表现于“物”,而且表现于“人”——具有理性思维的人。从某种角度可以说,只有文明时代的“人”的出现,才意味着文明时代的降临。我们应当理出若干文明起源的线索,认识在那个“长时段”里面人的思维经过了怎样的发展过程而由原始思维转变为理性思维。上古先民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增长的智慧,是文明起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几乎所有的关于中国史学史的论著,在谈到这门学科的源头时,都是从商代(有个别学者主张从夏代)讲起,从史官讲起,从《尚书》《春秋》讲起.在这些论著的作者看来,(1)、至商代才有(我们至今所知的)文字可考的历史,有文字才有文字记载;(2)、商、周两代的史官就是最早的史家;(3)、《尚书》《春秋》是我们所知的最早的两部史籍,当时“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笔者认为,上述观点与中国史学早期发展的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事实上,史学不是到商代才有,它的起源比商代早得多;商、周两代的史官不是史家;而且,《尚书》、《春秋》两部典籍也不是史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不存在一个可成其为民族的越人族体,泰人也不是越人演变而来的,傣泰民族在汉代以前的历史的追溯已无意义。傣泰民族可追溯的源流在汉代云南滇中,并随后向南迁移到今天的云南南部及东南亚一带。由于傣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迁移与发展中保持了水稻种植、“勐-阪”制度与文化的复制模式,使傣泰民族的先民们能在长期的迁移过程中定居并壮大起来,从而在今天形成了一个傣泰民族居住的文化圈。傣泰民族文化圈是一个文化地理概念,基于共同的民族渊源关系,人们互相理解、宽容、合作、开展社会与经济的交流,共同促进民族与文化的发展,是当代理解傣泰民族文化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英国是一个具有防御型军事传统和志愿兵役制度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位王和传统的自由观念,阻碍了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同步建立义务兵役制度.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传统的兵役观念和兵役制度遇到了严峻挑战.1916年3月,英国近代首部义务兵役法在一片反对声中出台,这既反映了近代英国兵制改革的艰难,也折射出历史惯性对于社会变革的强大阻滞.  相似文献   

13.
陈剑敏 《河北学刊》2002,22(6):130-134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由于近代历史遗留问题 ,中国势必要卷入这场战火。但当时大多数人都反对加入任何一方 ,袁世凯也随即宣布“中立”。惟有袁世凯的得力干将 ,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 ,并为此做了种种努力 ,显示了其独到的见识。梁士诒的所作所为虽然与大多数国人的意愿不合 ,但却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内,人类经历了两次不幸的世界大战,它们之间间隔的时间是如此之短,以至于人们在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总忘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形成的和平结果(我称之为和平模式)。我国学者对和平模式既没深入探讨又不满意。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末,受越南战争、经济衰退与核力量优势丧失的影响,美国的国际权势呈现出了下降态势,不仅盟友出现了离心倾向,对外政策的国内民意基础也急剧流失,陷入了严重的国际领导力危机。尼克松上台后开启了全球战略调整,试图在美国对外关系中引入环境议题,通过国际环境合作培育与盟友和对手的共同利益,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扩大国内青年群体对其外交政策的支持,特别是提升美国在盟友中的形象和声望,借此恢复和巩固美国的领导力。因此,尼克松政府发起环境外交,不仅是社会群体“自下而上”推动的结果,也有通过环境议题重塑国际权势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全球性的灾难,它使得各参战国人员伤亡,物力耗竭,甚至导致少数国家分崩离析。然而,换一个角度讲,一战的爆发又使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层面呈出变革的可能性。作为一战的主要参战国,英国受一战的影响至深。这在社会层面上的突出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7.
吴铁稳 《理论界》2013,(4):126-128
自住房问题产生后,受"自由放任"思想影响,英国住房政策主要集中于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一战爆发后,英国传统的住房观念和住房政策受到挑战,1915年政府开始对租金实行临时管制,战后定期出台系列住房财政补贴方案,这预示着长期私人租赁管制时代的到来和长期社会住房增加的开始。在英国住房政策演变过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表现出强烈的催化作用,成为英国住房政策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8.
从"教养兼施"到"劳动教养":中国劳动教养制度起源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源自中国传统社会的救助办法,"教养兼施"原指救助贫民时兼顾生活救助和职业培训.但随着晚清时期的西潮冲击和社会变迁,"教养兼施"的强制、惩戒和改造含义日益浓厚.这对近代中国慈善救助事业产生实际影响,一系列"教养兼施"机构开始出现.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劳动教养"制度,其实便是从"教养兼施"的理念和实践逐步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9.
20.
解国良 《兰州学刊》2011,(4):179-185
一战中的俄国在1917年发生了两场革命。关于战争与革命的关系一直停留在战争引发革命和革命拯救战争的认识之中。其实,战争是世界范围内两种现代化模式或者两种文化模式之间的较量,战争就是革命。转型中的俄国被迫参加战争,深陷两种现代化模式制造的困境之中。社会革命党作为探索社会发展模式的一员先站在自由民主派一边,以支持祖国战争、推动社会革命;随着自由主义在战争中的式微,社会革命党又转向反战的国际社会主义有机论一边,通过呼吁国内外社会主义者的团结结束战争。社会革命党把自己的革命称为介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人民劳动革命,即由崇尚自由民主的资产阶级掌权,自己则在社会组织中开展有机合成的社会革命。这种机理上互相对立的革命若不从信仰的高度加以认识不可能获得突破。最终,这个革命被列宁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