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牛顿,大名鼎鼎。为什么大名鼎鼎呢?因为他有一双会思考的眼睛。 那天,牛顿从苹果树下经过,一个熟透了的苹果从枝头坠落,不偏不斜,"当"的一声,正砸在他脑袋上。他揉着痛处,看了看地上的"凶手",又望了望高悬的果实,开始思考了:"这苹果为什么往下掉,而不向天上飞呢?"这个问题够傻的,苹果要是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早期的科学活动中并行着物理-数学潮流和经验-实验潮流。牛顿在科学实践中统一了这两种潮流,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实验哲学思想。牛顿在从事数学研究的同时,逐渐确立了与自己的物理学研究相一致的科学实验观念。牛顿坚定的基于实验的确定性追求,其意图在于彻底抛弃以往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形而上学思辨倾向,也在于做出可检验的达到在数学上精确化的科学理论表述。这种追求,既是一种知识观意义上的根本变革,更是一种在方法论意义上对他的近代科学前辈方法论精神的扬弃。  相似文献   

3.
R·胡克(1635~1702)是牛顿同时代的英国科学家。现今只因"胡克定律"而为人知,然而他从事的科学研究是多方面的,在许多领域的贡献还是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牛顿是近代科学之集大成者,他的成就与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科学划界标准。而牛顿同时也是生活于英国17-18世纪真实的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整体性必然体现在牛顿的科学活动中。因此,科学划界并不应被看做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它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化,这种时代性,正是科学划界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牛顿不是光的微粒说的代表。他是自然科学史上第一个试图把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统一起来的自然科学家。他不反对科学假设。相反,牛顿提出光的二重性假设,正是他运用分析和综合、科学假设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所取得的闪烁辩证法思想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牛顿科学劳作背后的形上理念及其方法论架构乃科学史中的元问题之一,也是以往学界乏有论及的盲区.注重一种"回到事情本身"的理路,从相关的具体文本出发,再现出牛顿有关"宇宙体系的物质构成的原子论"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引力论"两大思想的发生路径,以图彰显牛顿科学纲领的别样意蕴,并澄清以往学界对牛顿的某些误解与误读之处.  相似文献   

7.
牛顿的自然哲学及其宗教信仰的烙印刘华桂关键词:牛顿,自然哲学,力,上帝关于牛顿的自然观,两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已经有了不少精辟的论述,也存在着不少分歧。诸如他对于上帝和自然的认识,对于科学和哲学的看法,以及对于自然图景的描述等等,甚至从牛顿在世的时候起就...  相似文献   

8.
<正>爱因斯坦在孩童时期,是一个反应慢、动手能力差的"笨孩子"。在度过了常受嘲讽的小学后,他进入了慕尼黑卢伊特波尔特中学,由此改变了他的学习命运以至于他一生的命运。在这所中学里,他除了找到了他的学习兴奋点——数学之外,还如海绵吸水般阅读、欣赏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的作品。在进入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后,他更是沉醉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中,一些教授看他阅  相似文献   

9.
人们都知道牛顿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学过物理学的人更是了解“牛顿三大定律”;但牛顿的长寿之道你知道吗?牛顿,1642年诞生于英国格兰瑟姆镇附近的农村,他享年85岁,并且终生都没害过大病;一生只掉了一颗牙,从未  相似文献   

10.
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是科学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它不但是牛顿出色地继承前人科学成果的结晶,而且也是他在科学方法上大胆创新的产物。牛顿在科学方法上的突出贡献是,创立了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相统一的新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很好地体现了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统一。这也正是牛顿能够超过前人成长为科学的时代巨人的一个关键。正如同牛顿力学体系是十六世纪以来力学研究成果之集大成一样,牛顿的科学方法也是文艺复兴以来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科学方法论潮流的历史性综合。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深刻领会牛顿的科学成就和科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是由科学发展自身的逻辑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一、16世纪中国的明末发生过一场不同于西方"启蒙运动"的"启蒙思潮"康德(1724—1804)提出"要敢于运用理性"作为"启蒙运动"的口号。美国杰里.本特利和赫伯特.齐格勒在《新全球史》的《启蒙运动》一节中说:"牛顿(1692—1727)的宇宙理论如此完美和令人信服,以至于它的影响远远超过科学领域。他的成功让人们感到理性分析对人类行为和  相似文献   

12.
拥有科学家和神学家双重身份的牛顿,对自然哲学的研究主要服务于其心中的上帝。他肯定上帝的存在,坚持万物源于上帝,相信上帝创造宇宙体系和对世界的绝对统治,并认为虽然人们对上帝的本质一无所知,但是仍然可以通过对自然哲学的研究来了解和认识上帝。通过对牛顿的研究,解析其心中的上帝,阐述其上帝观产生的根源以及对其造成的影响,以还原一个全面真实的牛顿,弥补学术界对牛顿上帝观认识的不足和空白。  相似文献   

13.
很多年以来,大伙都一直对“牛顿的苹果”津津乐道:17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无风无雨,蓝天丽日,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沉思,一个苹果突然掉下来,不偏不倚地砸在牛顿的脑袋上,这让他顿生灵感,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相似文献   

14.
赵芳 《社区》2009,(30):38-38
英国大科学家牛顿长寿的秘密几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的兴趣。牛顿是个早产儿,出生时赢弱不堪,生下来几个月后,这个可怜巴巴的襁褓儿却仍然必须用夹板来支撑脑袋,否则细小脆弱的颈椎就会骨折。他的母亲常常怀疑儿子是否会长大成人。然而,牛顿居然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活到了85岁,而当时英国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40岁!而且,他从童年开始直到临终,都没害过重症大病。他一生只掉了一颗牙,从未戴过眼镜,包括老花镜。临终前头发仍茂密未脱。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一书中,牛顿曾清晰地表达了他的机械还原论的科学纲领:“希望……从力学原理中导出其余自然现象。”近代科学中,自牛顿以后的二百余年间,至少直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光学理论始终是在以牛顿纲领为代表的机械论框架中发展的。在这一时期里,光学领域中持继地存在着微粒说与波动说之间的长期争论。但是,不管是牛顿微粒说也好,或者是惠更斯的波动说也好,他们原则上都是一种机械还原论的光学理论。惠更斯的一句名言极好地表述了他的机械还原论的方法观念:科学应“借助于力学特点的理由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牛顿     
牛顿从小就喜欢探究、思考各种问题,正是这种习惯为他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他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名人故事被误传 牛顿没被苹果砸到头 英国科学家牛顿因看至Ⅱ苹果落地而受到启发导出了万有引力灵感的故事广为流传,它完美地象征着通过观察普遍事物就能突然涌现灵感的概念革命。《牛顿一生回忆录》由牛顿的好友、与他同时代的物理学家威廉&#183;斯蒂克利撰写。回忆录于1752年出版,手稿珍藏在英国皇家学会档案馆,过去只用于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1 关于历史与内容课本上将这一节[1] 的内容分成两个部分 ,即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区分开来。作者的这一增加学生的科学历史观的企图无疑是正确的 :“作为思想形式的自然科学 ,存在于且早已存在于一个历史的连贯性中 ,并且为了自身的存在 ,这依赖于历史思想……一个人除非理解历史 ,否则他就不能理解自然科学[2 ] ”。可是 ,在作者看来 ,这样一种对课本内容的划分是有疑问的。最起码的是 ,这种划分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是一个不变的、终结性的东西。对牛顿之前 ,讲了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两千年的历史 ,而对牛顿之后却…  相似文献   

19.
一提起伟大科学家艾萨克&#183;牛顿,大多数人都能轻易想起他的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当然还有据说是因为一个苹果掉到脑袋上而得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但是,几年前还很少有人会想到牛顿先生还研究炼金术、通灵术、占星术和神学。直到这些无人知晓的手稿被找到之后,这些详情才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20.
在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机械力学对宗教产生冲击的时候,巴克莱为了维护宗教的地位,又不妨害给资产阶级带来实际利益的自然科学,创建了自己的新哲学。他以主观主义认识论为出发点,以上帝作为万物实在性的最终保证,又驳斥了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从而开了"拒斥形而上学"的先河。巴克莱哲学客观上为休谟怀疑论的建立和康德哲学的诞生起了启示的作用,从他那里,已显露出了近代哲学由本体论向实证哲学转向的端倪,这一转向最终由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完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