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结果表明:我国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整体较低,总体呈上升趋势,区域之间差距明显,大多数省份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考察期内,各构建维度中的技术开发能力呈下降趋势,利基市场开拓能力与外部关联强化能力呈上升趋势;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并未呈现出经济发展的“东高、中平、西低”的区域分布格局,即东部地区的综合能力及各构建维度能力均远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均有各自的优势领域及有待强化的领域。研究结论有利于理解区域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本质,为落实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创新型企业培育系统由主体要素、资源要素和措施要素构成,人才、技术、资金、创新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环境支撑是基于政府视角的创新型企业培育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要素。分析发现,人才、技术、资金、创新环境与创新型企业成长均存在正反馈循环,政府应协调不同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效配置关键资源,优化区域创新环境,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健康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3.
关于完善贵州区域创新环境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创新方向和创新活力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区域创新环境直接影响到区域创新的能力。通过对区域创新环境体系对引导技术资源流向、培育创新主体、提供创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等功能的分析,提出区域创新环境体系由政府政策环境、对外合作与开放的环境、区域产业及企业内环境、市场环境、人力资源要素环境和自然、人文环境等构成。并结合贵州目前创新能力较低的状况,提出培育和完善贵州区域创新环境体系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部地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分布处于不均衡的状态,且2002-2006年这五年间不均衡状况有所加剧.总体上根据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可将中部六省划分为两个集团:湖北、河南、湖南为第一集团,山西、安徽、江西为第二集团.两个集团在能力基础、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上差异明显,尤其是山西、江西两省与其他四省差距较大.对此可以从技术创新主体的培育、创新密集区建设、中部地区创新能力整合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7—2016年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的区域面板数据,应用泰尔指数测度财政支农的区域异质性,借助凯恩斯消费函数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自2007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异质性呈现缩小趋势,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异质性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同。具体表现为:财政支农支出区域异质性程度与农村居民消费在东、中部地区呈正相关,在西部地区呈现负相关,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异质性在各区域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不一致,对东部地区影响要高于中部地区,对西部主要呈现抑制作用;而东、中部地区自主消费能力较强,西部地区自主消费能力较弱。同时,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也逐渐趋于相近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略小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3-200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按其经济地理特征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采用基于DEA方法的Malmquist- DEA方法测算各省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并借鉴CH模型和LP模型,建立各省份的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和各省份的研发存量、各省份通过ODI获得的外国研发存量溢出的回归模型,以研究中国技术获取型O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显示:ODI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不仅产生了正效应,而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种地区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开放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零售产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对比研究我国各区域零售产业竞争力,文章在构建零售产业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002-2014年零售产业各区域竞争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横向比较而言,仅有部分东部省份位于极度富有零售业竞争力的区间;大多数东中部省份位于富有零售业竞争力的区间;大多数西部省份位于缺乏零售业竞争力的区间.从纵向发展角度来看,全国各省份零售业竞争力水平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间零售业竞争力提升幅度差异明显.具体而言,东部地区提升幅度最大;中部地区次之,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近似;西部地区提升幅度最小.研究结论有助于明确各区域零售业竞争力差距,对提升我国零售企业国际竞争力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旅行社行业2001~2010年的省际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测算、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旅行社行业省际技术效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损失严重,省际技术效率水平的区域分布呈现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的特征;旅行社行业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整体下滑趋势,技术退步是其主要原因,具体到各个地区,西部旅行社因为技术效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改善,东部、中部的旅行社因为技术效率提高幅度较小,全要素生产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结合金融地理学和金融创新两个要素,采用经济基础、金融业总体情况和主要金融行业发展情况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测算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金融创新能力。结果显示,仅有13个省份的综合得分高于平均水平,即它们的金融创新能力较强,而其他18个省份的金融创新能力较弱。改善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我国应从金融创新的动力、投入和潜力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区域金融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阜新地区2001-2011年的数据,通过选取区域创新的要素投入能力、成果产出能力、环境支撑能力等指标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衡量创新产出能力因变量选取为高新技术产值,选用衡量地区创新要素投入能力的科研(R&D)经费支出、科技活动人员数和衡量地区创新环境支撑能力的研究机构规模、人均GDP、外商直接投资作为自变量,构建回归方程对并进行OLS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资源枯竭地区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竞争与技术创新日益聚焦于大中城市。河南省必须通过提高城市创新能力来完善和开发城市的各项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带动河南率先在中部实现中原崛起。本文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基本单元,运用SPSS和ARCMAP等多元统计和技术分析软件,进行多指标的综合加权和聚类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河南省城市的创新能力总体上偏弱且存在明显的层次分异;中原城市群地区与其他地区城市创新能力梯度明显,且中原城市群内部城市创新能力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远远大于其他地区;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及其各子系统等基本上都呈现出西北强,东南弱的格局,各子系统之间保持高度的空间一致性;河南省缺少4个子系统都具有优势特征的城市,郑州独具3项优势特征,但是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偏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分别对西部12个省市的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除四川省和陕西省外的各省份的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均不足,且区域差距很大;西部区域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且差距较大;西部区域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西部应增强区域经济总体实力,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高科研服务水平,以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企业是创新体系中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创新水平。合肥市作为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工作。文章首先阐述了合肥市创新型企业培育的现状,进而提出评价指标体系,对合肥市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价,找出培育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培育创新型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技术创新体系与复杂适应系统进行比较和研究,可发现技术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探讨技术创新体系,能得到许多重要启示,从而有助于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深刻认识技术创新型企业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并建立健全其运行需要的一定社会环境和组织机构,增强它的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相对于单个企业技术创新来说,过程要复杂得多,失败的风险也大得多。运用解释结果模型(ISM),详细分析产业集群合作创新过程中面临的政策环境风险、市场风险、合作主体风险、项目风险和项目管理风险五个风险子系统,并识别出各类风险子系统下的具体风险因素17项,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合作主体、创新项目及项目管理的大多数因子是影响合作创新的最直接因素,最深层次、最基本的因素则是合作者的创新能力、国家货币政策、政策行政效率、竞争对手的实力等创新主体无法控制的因素,创新过程中应该按照影响因素的级别采用不同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技创新型教师成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教育。而作为创新教育的母体高等学校的教师,尤其是科技创新型教师的成长和培育在我国仍存在教师知识陈旧、结构失衡、大量流失等诸多问题,论文从我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高校人事制度、高校内部管理体制、高校创新氛围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科技创新型教师难成长、难培育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创新性环境、创新性制度和创新性自我三个方面提出提高高校培养和激励科技创新型教师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致力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加速培养创造性与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高校要从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与能力为目标,以优化学校环境为抓手,增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环境优化既要以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重点,优化高校硬环境;又要推进高校创新型文化建设为核心,优化高校软环境。  相似文献   

18.
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和提升与人才聚集环境密切相关,经济环境是科技型人才聚集的主要环境之一。文章在分析经济环境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产业集聚和风险投资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经济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经济环境,促进人才聚集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测算1994~2012年间中东部地区农业碳排放量和农业碳吸收量的基础上,发现农业碳排放量大于农业碳吸收量,农业对环境总体上处于正的溢出效应。因此,将农业"碳净吸收量"作为农业生产的正产出,运用非径向Super SBM模型修正了中东部各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1994~2012年间中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下降状态,其中技术进步是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技术效率仍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略高于中部地区,这是因为东部地区技术效率高于中部地区,且两地技术效率差距有拉大的趋势;但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率低于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人才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与技能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从事各种创新活动的中层次的创新人才,主要由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有利于创新活动并具有自己特色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人格结构。高校应该针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