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殷墟甲骨文、晚商铜器铭文中的""与殷墟出土的两座""铭铜器进行综合研究,可知""在商代是一个较重要的族氏,生活于武丁至帝辛时期。该族氏的族长或重要人物,世代出任武职,在殷王朝的对外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甲骨金文中“其”字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甲骨文中"其"的意义,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其"的意义对占卜者这方面来说是不希望的;第二种说法是,"其"的主要语气是疑问、测度,还可以表示命令的语气和将要的意思.文章把甲骨文中的"其"字句进行了新的分类,并用现代语法学和训诂学的理论方法重新进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甲骨文中"其"的义项有两个,一是表示将要的意思,二是表示命令的语气;并无其他义项.文章还把甲骨文中的"其"和金文中的"其"进行了对比,认为两者的义项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将殷墟甲骨文、晚商铜器铭文中的(族)与殷墟出土的两座(族)铭铜器进行综合研究,可知(族)在商代是一个较重要的族氏,生活于武丁至帝辛时期.该族氏的族长或重要人物,世代出任武职,在殷王朝的对外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甲骨卜辞中的祭祀动词"宜"的意义是把祭牲陈设到肉案上。文章对殷商时代宜祭的主体、用牲、对象、处所、分组、目的、并列祭祀和辅助祭仪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这种祭祀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妻"字的构形理据,古文字学界争议颇多。透过金文"妻"的异构,结合婚姻形态的演进,从形声字声符示源、古籍记载、中外婚俗、语言民俗学等多方面可探讨甲骨文"妻"字的构形理据。事实上,甲骨文"妻"字的构形根植的文化背景是在从对偶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过程中盛行一时的抢婚习俗。由于最初的娶妻方式是在日落西山后去抢夺,因此,甲骨文"妻"字在字形上写作"(?)",像有人用手去抓一女子的头发以表抢夺,而字音上则和西同音,以表示"日落西山后抢来的女人"就是妻。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气”字是一个久悬未解之谜。表示烟气的“ ”字和表达“气物”观念的“ ”字,可能都是“气”字的古体。殷商时人对山川云气的观测和对祭祀中馨香烟气的思量,带有浓郁的神灵信仰观念,表现出鲜明的殷商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商艳涛 《殷都学刊》2013,34(1):94-97
“征”、“伐”是金文中表示征战的两个常见用语,一般通用无别,有时也存在使用范围和形式上的不同.金文中的“征”、“伐”与甲骨文相比也有使用范围的差别,而与先秦文献用法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苗利娟 《殷都学刊》2011,32(2):27-31
以2009年底已公开发表的商代金文材料为限,商代金文可归纳出字头1343个,可释单字569字。其中,常用字即出现频率在10次及其以上的单字计203字,次常用字即出现频率在2次及其以上至10次的单字计515字,罕见字即出现频率为1次的单字计625字。"父"的出现频率最高,过千次。"亚"的出现频率仅次于"父"。商代金文高频字中无虚词、动词、数词,全为名词,主要是天干和亲属称谓用字。  相似文献   

9.
《金文编》附录上卷共收入未识图形或未识字610个,近年来随着出土资料的增多和金文研究的深入,有些未识图形或未识字逐渐可以分析或被认识。本文选录16个图形文字,依据甲骨文或其他金文字形,对其进行考察与分析,认定某个图形就是族徽,某个图形表示一种生活场景,某个图形发展为后来的某个字,以探索它所表示的意义。这16个图形文字,代表某个氏族的氏族符号四个:001,194,204,232;表示一种生活场景的五个:005,017,021,213,217;后来发展成为某个字的七个:049,052,084,085,090,145,609。  相似文献   

10.
刘奉光 《学术研究》2005,(8):129-134
甲骨金石简帛文献中有大量押韵的诗歌和精美的散文,可以算作上古文学遗珠出世,它不但给人美的享受,还反映了真实的历史形态,因而文学史应当重写。  相似文献   

11.
从西周金文"华"字的字形来看,甲骨文中的"华"字,象束苇之苣的光华。"华"在甲骨卜辞中主要是指一种祭祀名称,其异体或加意符食、酉、皀,或加注声符"往",可以读为"饷",是一种对祖先的馈食之祭。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束苇形这一字形还可用来表示"束",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莤",即以此为意符。  相似文献   

12.
武振玉 《殷都学刊》2008,29(4):114-117
助动词是汉语动词中比较特别的一个小类,已往针对传世文献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但甲骨金文中其应用情况尚有不明晰之处。如甲骨文中是否已有此类动词就存在不同看法,两周金文中已有此类动词是可以肯定的,唯具体情况也有充分调查之必要。通过调查,可知两周金文中的助动词虽个体数量和出现频率尚不高,但已形成了包括“能可”、“意愿”、“事理”三类的助动词基本系统。与传世文献相比,表现出一些有同有异的特点,可为传世文献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佐证。  相似文献   

13.
金文"以"字用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虚词,不但出现频率高,且用法复杂.然其发展的轨迹尚未被完全揭示,特别是由动词到介词的发展过程还有不明之处,这主要是因为在传世文献中"以"的动词用例相对较少,且一直不被注意.甲骨文、金文为我们提供了"以"字的早期用例,对其进行调查探讨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以"字的早期应用情况,且可为探明该字的引申虚化过程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4.
东周金文中频繁出现“玄(铉)镠(翏)” (或“玄镣”)这一专有名词,该名词到底指称何种金属原料,学界观点不一.从东周青铜器合金配置角度看,结合文献及音韵学有关知识,“玄镠”可能是指称东周普遍出现的“铅锡合金”;“玄镠”之“镠”和后世文献中出现的“连”、“镬”音近且同义.  相似文献   

15.
张素凤  孙文莲 《河北学刊》2007,27(2):206-209
“汉字构形学”是王宁创建的理论体系,它适合于分析各类汉字的构形模式,便于对不同形制的汉字进行比较。本文以汉字构形学理论为指导,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对古汉字构形变化做从定量到定性的研究,总结出汉字构形在古文字阶段的变化规律义化、音化、记号化。  相似文献   

16.
"曰"在古汉语中有三种用法,一为"言",二为"谓",三为助词.在西周金文中"曰"可作介词,相当于"对"、"于"."曰"作介词,为传世文献所少见.  相似文献   

17.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有■、■、■等字,有"凶祸、艰咎"义。学界多从姚萱说读为"虞",分析为形声字,但于字义来源无说。本文论证此字应为会意字,本义是"虎在林中",引申为"凶祸、艰咎"义,进而引申为"忧虞、不满"义。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本体研究出土文字资料是进一步揭示出土文献在思想、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和意义的基础。简帛文字脱胎于周代文字,不仅是沟通古今汉字发展的重要桥梁,也是研究古文字构形的重要参照。康少峰博士的《读简札记两则》是关于简帛资料本体的研究,它以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互证的方法对西汉竹简本《老子》和清华简《保训篇》文本予以讨论,对已有学术成果进一步深化;王应龙副教授的《从西周金文看汉字的形声化》立足于汉字构形,从文字阶段史的角度分析探讨西周金文的形声历程,以期窥视中国文字的发展趋向;王宝利博士的《殷周金文颜色词探析》则立足字形,联系词的音、义,进一步探讨殷周金文颜色词的使用以及语法功能,是将本体研究向文化方面拓展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19.
释“关”     
郑慧生 《殷都学刊》2004,(2):6-6,28
甲骨文中的" "等字,根据金文中此字的隶释,应为关字,与其相关的朕字,意为缝隙、征兆,关字的古音据相关字音,应读为téng.  相似文献   

20.
金文中有从页从川的"顺"字,荣簋之"(顺)",与濒事鬲之" (濒)"、(豁)簋之"(源)"同字,一般释为"濒";效尊、卣之 (海)、(涉),一般释"涉".从形、音、义三方面考察,这两种字形均从川得声,读为"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