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建东 《城市观察》2009,1(1):187-190
博物馆已经逐渐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通过对我国北京的故宫、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著名的博物馆的介绍说明人类文明发展史需要其作为载体去展示城市风采。并以南通博物苑、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的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等活生生的例子说明,现代城市需要博物馆,有特色的博物馆将充分展现城市的性格与魅力.由此增强城市文化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城市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城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博物馆,博物馆彰显一座城市的底蕴,给城市注入了新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巨大财富。今天,人们给予城市文化更多的关注和厚爱,给予博物馆建设更多的关注,城市文化也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博物馆促进着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改变着城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丰富着整个城市的修养,了解博物馆、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感受我们的城市,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试从青少年角度出发,采用观众调查的方法,探索博物馆如何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提升青少年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城市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安家》2011,(9)
近日,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MoMA)正在举办“194X-9/11:美国建筑师与城市”展览,展示了美国建筑师们在这五十年间对城市复兴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5.
到2005年,上海的博物馆将从现在的近70家增加到100家,增量部分主要为新发展的行业博物馆。在过去的100年中,上海的城市发展是非常辉煌的,近代工业、现代意义上的各行各业都能找到历史的印记,所以今天从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宏扬城市精神出发来发展城市博物馆,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谭景 《现代交际》2012,(9):88-89
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化设计案例研究对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的理论化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几个不同博物馆视觉形象进行概括分析,以期为现代博物馆视觉识别系统中信息的传达提供传达参考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浅析博物馆志愿者服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博物馆志愿者来源、工作内容和服务重要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对博物馆志愿者服务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博物馆志愿者服务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钧 《城市观察》2014,(5):190-192
正2014年8月28日,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在举办"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23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特别组织了美方代表团博物馆界的学者、中美贸易后裔、清代广州十三行行商后人、广州市文博专家、中央电视台《海上丝路》纪录片摄制组等30多人,其中包括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顾涧清、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江滢河、美国费城海事  相似文献   

9.
愧对祖宗     
边芹 《中外书摘》2014,(6):32-33
巴黎的博物馆可分为两类,展品丰富的和不丰富的。这两类博物馆的货源也是经纬分明,阔的那些多从别人领土上掠来;不阔的则多半是自家出土。例外的也有,都是收藏近现代艺术品的,可见发家的历史不长。  相似文献   

10.
宋捷 《城市》2008,(4):57-59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英文为ecopolis或ecologicalcitv,认为现代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调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变量、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  相似文献   

11.
笔者简单梳理"思南公馆"项目的历史沿革,剖析其背后所体现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发展美学,通过对"真实"客体展品的叙事转换,促成参与性的主体"虚构"体验,形成"线下"的互动实践场域,开拓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12.
樊平 《城市》2010,(7):43-45
城市滨水地带拥有天然的水面,是城市中最富有生气的地方,其价值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得到了充分的认识。滨水区开发作为城市复兴的契机,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的综合效益,而深入剖析其内在原动力,滨水区的最大优势是具有丰富的“亲水性”元素,即人对于水的依赖和亲近使滨水地带成为人们向往、聚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张汉双 《现代交际》2013,(9):106-106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宣传文明成果的重要窗口,是保护、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文化教育机构。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国的博物馆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博物馆陈列过程中,高新科技与动态陈列的有机结合,是博物馆展览方式的一种创新与变革,这也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但高新科技在博物馆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与误区。本文试图从两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考古学作为一门通过古人生产生活遗留下的遗迹来研究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的历史学科,对于补史、正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展,田野考古技术不断更新,文物修复保护技术不断提高,这些沉埋地下的文物因及时的整理、保护、编号记录档案才得以以更好的状态展现在公众眼前。为了最大程度上的发挥考古学的功能和价值,上世纪70年代公众考古学悄然兴起,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考古学界在恢复国际学术交流的过程中逐渐解除了这一领域。博物馆、文化遗产等文博事业热度不断提升,公众的文化涵养不断提升,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不断深入,这意味着博物馆不能够再凭借以往的经验去服务公众,应提升自身的工作要求,将公众考古理念融合进博物馆的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5.
赵宜 《现代妇女》2014,(12):215-215
近年来,博物馆逐渐成为进行公众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课堂。除了传统的以讲解方式为主向公众介绍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利用博物馆馆藏文物为文化艺术教育服务,让博物馆活起来,成为大多数博物馆正在探索的课题。在这样的思路之下,博物馆衍生品逐渐引起了相关方面的重视。本文试图从传统的有形的博物馆衍生品为切入点,引出无形的博物馆衍生品这一概念,以期对博物馆衍生品做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生活日益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时代,城市博物馆的民俗陈列,记录了百姓对旧生活的记忆、展示过去的民间生活历史。香港历史博物馆的《香港故事》和首都博物馆的《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两个展览是城市博物馆民俗展示的典型代表,为国内博物馆界一致认可。本文以这两个展览为例,讨论城市博物馆如何选择民俗陈列的内容和展示手段,并探讨在城市现代化生活背景下民俗陈列的价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孙桂岩 《现代交际》2014,(2):122-122
博物馆的典藏品是教育、展示、研究的依据,也是沟通、图证与休闲的媒介。一个博物馆典藏品的精确与否,是衡量博物馆运行是否顺畅的有效资源。本文试图从博物馆典藏品入藏的条件着手,试析典藏品在博物馆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简述现代博物馆定义及城市公共空间的狭义与广义概念,认知促进公共空间多元化需求的三方面城市公共文化艺术动力基础,初步探析基于公共空间多元化需求的集聚共享、混合使用、走向开敞、转化消极这四种类型的博物馆整合发展策略,以及其相关的典型案例,并藉此思考博物馆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李麦产 《城市观察》2012,(6):135-143
现代城市愈来愈庞大、复杂,城市成为社会的核心和主体。在各种资源要素高度密集在城市、城市架构愈益精巧化的同时,城市脱离并悖逆自然界的倾向性加大,由城市自身增长所导致的内在风险因素却与日俱增。城市风险不同于城市问题,具有突发性、危害的全面性以及难以预测等特征,对城市的生存和发展构成根本威胁。为了保持城市健康、良性、长期发展,应从思想上深化对城市风险的认识,从组织、技术等方面采取必要的应对。  相似文献   

20.
古埃及亚历山大博物馆是埃及亚历山大市的古典知识中心,始建于公元前280年左右,由托勒密二世菲拉德尔费斯和其父托勒密一世索塔尔修造,由多个学院组成,每个学院有一名首席教士负责,聘任学者的工资初由埃及国王继由罗马皇帝支付.270年,博物馆建筑被毁,然而其教育和研究机构的作用一直持续到5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