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经济增长:内生增长理论与中国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生增长理论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从长期经济增长率所依赖的路径来看,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可以弥补因其他要素收益递减而带来经济增长停滞这一局面.技术进步是由人力资本投资所形成的有效机制而演化成增长动力的一种必然结果.中国技术进步贡献度低下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力资本投入不足(人力资本积累不足)造成的.在国家财政政策干预下,以内生增长为动力,逐步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物质资本投资向人力资本投资转换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力资本的结构性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渐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迄今为止,在人力资本的各种结构特征中,人力资本分布结构和人力资本投资结构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但近年来,学者开始关注人力资本的其它结构性特征,并进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这丰富了入力资本结构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舒尔茨、贝克尔等人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次分析了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揭示了人力资本投资对知识、技术进步、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促进生产率不断提高,并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实现边际效益递增,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罗默、卢卡斯等人,则进一步提出人力资本内生化的增长模型。他们认为由于人力资本内部效应与外部效应的共同作用,不仅使人力资本投资自身呈现收益递增,而且使物质资本投资收益不递减甚至递增,从而推动整个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徐伟红  方芬 《浙江学刊》2001,(4):176-180
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而言,教育都是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关键.通过教育,人们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相应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带来GDP的增长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运用大量统计资料,从定量角度分析教育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以使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西部人力资源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兰 《社科纵横》2005,20(5):13-14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要素和“引擎”,国内外经济学家的科学论证和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际经验都充分论证这一结论。虽然西部自然资源丰富,人力剩余,但资本存量明显不足,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最大掣肘,投资于人力资本是西部经济追赶世纪腾飞并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人力资本积累要坚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实行完善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分配政策,调配人才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不同绩效取决于其技术知识水平,而发展中国家取得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是有效地吸收和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知识.发展中国家能否有效地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知识将受到要素结构、资本水平、市场结构、贸易分工等因素的影响和约束.通过扩大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改善要素结构,提高企业进行技术模仿的投入,采取适合的市场结构安排将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吸收.扩大贸易量和引进FDI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吸收有积极影响,但由于贸易分工模式和技术水平的差距,也可能对技术吸收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对国内具有发展潜力的幼稚行业和落后部门进行适当的保护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7.
郭龙 《社科纵横》2005,20(1):52-53
文章首先分析了人力资本的介入对公司单边治理的影响 ,然后以人力资本的特征为逻辑主线 ,着重探讨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最后构建了一套对人力资本所有者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消费是人类经济增长最初也是最终的目的,单纯为了经济增长速度、为了增加就业、为了出口创汇等,可能脱离经济发展的消费目的,未必有利于真正的经济增长。新时期中国理想的经济增长必须考虑以下六个制约因素,即居民增长的消费需求、资源的供给、环境容量、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和制度。关键是突出消费作为增长的目的,抛弃狭隘的速度思维,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以分配公平为前提,建立有责任约束的经济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足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桢 《学术交流》2005,(10):88-91
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高就业,这种违背一般经济规律的现象与所处的转型期有关。“速度型”增长战略容易产生低效增长和就业效应不足;当前的资本市场和投融资体制不能提供经济自主增长的机制,国有经济部门就业效应很低,而就业效应较高的非国有经济和民间投资活动在现实中受到诸多约束;产业结构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部门增长快,但其劳动就业弹性低,也会导致经济高增长伴随低就业状态;另外,还与劳动市场不规范以及就业政策关系很大。  相似文献   

11.
供给、需求和环境不同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机制演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如何实现经济增长?这并不是一个可以找到确定答案的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增长呈现出的具体机制也不相同.文章运用历史分析方法,以人类生产能力发展为线索,考察了经济增长机制演进的三个阶段,即最早出现的供给约束下的经济增长,到工业化以来出现的需求约束下的经济增长,再到目前出现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这三个阶段的经济增长并不是相互超越,而是按照发展的逻辑递进地包容的.这表明经济增长机制演进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从总体上说,一个社会的人口增长情况与经济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或者过慢,均会影响人口质量的提高,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阻碍经济的增长。甘肃省也不例外,本文从人口的总量、结构及质量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两点结论和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所有制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以浙江为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近20年的经济增长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绩,原因有许多.其中非国有经济成分的作用为大家所肯定.但是如果能从数量分析的角度具体说明这一作用,将使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具体.本文以1978-1998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所有制结构变革对浙江工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证明了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非国有经济的超常发展引起了资源从国有经济领域向非国有经济领域的流动,由此带来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推动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积累的转换与驱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必须重视人力资本积累的转换与驱动。人力资源虽然具有人力资本的属性,但使其成为资本的决定性因素并非数量而是质量。即通过人的体力和智力在后天的发展中不断提高,超越人力资源的物质性羁绊,形成与社会所需求的人才层次基本一致的结构性资源,才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这种转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表现为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在现代化起飞阶段,在以高科技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经济条件下,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再到人力资本质量的“双重转化”,即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同时兼顾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和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教育肩负重要的使命。鉴于目前我国存在的人力资本存量与质量的矛盾,在驱动人力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才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腐败对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润滑效应和摩擦效应。当制度缺陷导致政府管制不当时,腐败能够减小制度磨擦带来的效率损失,从某种程度上刺激经济增长。然而,腐败引导资源由生产性用途转向非生产性用途,造成社会资源的损耗,对政府公共支出、私人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国际援助以及金融体系等造成不利影响,进而抑制经济增长,成为阻碍落后国家发展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6.
杨宏翔 《学术交流》2006,(3):97-100
发展经济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不同的经济增长理论,这些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路径证明了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比如贫困的恶性循环论与政府投资和引进外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发挥劳动的比较优势;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理论与市场换技术;全要素经济增长理论与技术创新和产权制度改革等。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得出目前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等结论。  相似文献   

17.
杨文进 《求是学刊》2003,30(6):54-59
现有经济增长理论本质上是实物性的。实物性经济增长与货币性经济增长是不一致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产品价格、经济增长、内生性货币供给等都是由反映资本主义一般生产方式的平均利润率或自然利息率决定的,而不是由技术等"实物性"因素决定。长期的经济增长及形式上决定它的内生性货币供给,等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短期的经济增长和货币供给围绕其波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源总配置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赣州 《求是学刊》2007,34(1):59-64
文章在对我国资本总量估算的基础上,利用赛尔奎因的资源总配置效应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中资源总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资本配置失衡导致资源总配置效应低下,为了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快经济发展,必须优化资本配置,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特点主要有:高增长低通胀,高投资高增长,高增长高成本,高增长低就业,高增长高储蓄,高增长高顺差,高增长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计量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定量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探索教育规律、掌握教育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通过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主要因素计量,1995—2004年中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93%。研究表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一定条件的。当教育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应转向以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为重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种类、层次、专业应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使教育与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而要实现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必须选择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适度发展模式,力求避免如教育失业、智力外流等形式的教育过度。一般而言,教育规模尤其是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速度在起飞阶段为弥补原来过大的缺口而应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其余阶段应低于经济增长水平。从投资效益来看,投资于教育比投资于资产更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加大教育投资,以迅速改善并提高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层次,从而大大增强从业人员中人力资本总存量,是保持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