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和中国式现代化重要方面,需要在运行过程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探讨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效能需关注其制度体系,在过程导向视角下观察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可以发现,各项制度安排不再孤立或仅在民主过程的某一环节发挥作用,而是在民主选举到民主监督各个环节均实现了全过程协同运作。统一战线和民主集中制则作为制度体系整合机制推动制度体系更加协调高效运转。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效能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并在政府回应性、社会资本、政治信任和人民获得感等方面释放了治理效能,但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效能释放仍具备提升空间。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遵循顶层设计与高位推动、引导创新与地方探索、协商民主和多元参与以及资源保障与信息沟通等路径选择,进而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衔接,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巴黎公社的诞生到今天已经过去120年了。作为实施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尝试,它虽然在历史上仅仅存在了短短的72天,但是留给我们的启示和经验都是极其宝贵的。在120年后的今天,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已经取得了政权,并且执政40多年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重温巴黎公社的历史,并结合无产阶级革命的历程进行深刻的反思,会从中得到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而其中一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经验就是:无产阶级政权必须时时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一“巴黎公社给共和国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础”,无产阶级民主制度就是国家政治统治以人民为主体的政治。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服从人民的需要。巴黎公社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它本质上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的民主制,它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民主就是“人民当权”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所要建立的国家制度时指出:“首先无产阶级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巴黎公社的民主就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就是真正人民当家作主,也就是无产  相似文献   

3.
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有力证明,是有待持续深化探索的重大实践课题。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遵循制度有效性、运作有效性和匹配有效性前后相衔、耦合互动的基本逻辑,旨在充分保障人民“全过程”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在国家治理中持续高效释放民主制度体系所蕴含的有利作用和正向效果,向民主治理的预期目标不断迈进。人民实质参与广泛、民主治理能力提升、民主制度运作高效及民主治理绩效优化,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效能转化释放的内在要求与实践导向。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不断激发民主治理动力、拓展民主治理时空、完善民主治理模式、优化民主治理生态,将民主制度优势更充分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效能治理中开创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推进农村管理民主需要完善农村民主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黎宏 《社科纵横》2007,22(3):79-81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农村管理民主,需要完善农村各项民主制度,重点是建立健全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5.
南斯拉夫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实践派"著名代表人物--马尔科维奇提出公民个体、自治社会以及健全的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把民主建设单纯局限于制度或程序层面,忽视民主实践中的成熟个体以及公共领域建设,必然导致民主制度和实现民主的理想发生冲突.据此他提出了颇具创新的民主理论,这一理论由个体实践论、民主制度论和社会自治论组成,从另一视角为我们思考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6.
杨丹娜 《探求》2002,(6):48-51
本文在对广东第三次“公选”组织考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干部选任制度的改革实践进行了理论的思考和概括。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高度,提升了公选的本质和意义。同时,也对现阶段如何进一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善人民民主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论孙中山与宋教仁的政体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逢银 《浙江学刊》2002,(6):193-196
辛亥前后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建制问题上 ,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但在政体模式的选择上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本文围绕孙中山与宋教仁的政体分歧 ,比较了二者的政体主张及其缘由 ,并在分析民初政体实践的基础上 ,对二者的政体分歧作了简要的评论 ,从中揭示出民国政治及中国政治现代化之“权力与自由”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周福振 《社科纵横》2011,26(1):17-19
听证咨询制来源于西方的民主制度,是通过协商民主实现公民自由的一种重要制度。现阶段我国在公共服务、法制建设、民生建设等诸领域进行了听证咨询的实践,但是中共在党内事务中明确实行听证咨询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人民民主又促进党内民主。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是人民民主促进党内民主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推动、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的重要制度安排。中共长期实行自上而下逐级管制的领导体制,党内缺乏听证咨询制度的民主传统,因而要真正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需要明确党内事务听证咨询的范围、程序,实现从程序正义到结果正义,从而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刘国建  房亚明 《探求》2009,(3):20-24,14
“网络民主”生成于网络社会,为“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提供了新途径,为政治文明的建设提供平台,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0.
周敏凯 《学习与探索》2012,(12):34-38,1
以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与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动力。因此,应该全面、深刻、深入地认识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四对主要关系,即党内民主理论创新与深化民主建设实践的关系、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与党内民主文化建设的关系、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与党内思想教育的关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等。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1.
高民政  孙艳红 《浙江学刊》2006,1(1):152-157
人口、面积、密度等是一个地域实体规模的主要维度。虽然规模还可以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但是用社会经济学的指标取代常规测量方法并不能澄清历史上对于民主与规模的争论。无论是将民主定位于城邦国家,还是将民主定位于民族国家,两者都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其理想政体至少要满足两个标准公民作用标准和体系能力标准,弄清两种标准与两种民主传统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条件,在说明民主的维度中是极为必要的。关于规模与民主的争论,事实上也与“术语”有关,但又不仅仅是术语和分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建文 《社科纵横》2007,(10):65-67
历史上一切大的制度的变革归根到底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制度的变革必须要以生产力为基础。市场经济能够奠定法制社会民主制度的基础。《物权法》将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建设,将促进社会主义公民基本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对宪政主义的贡献:理论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协商民主主张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理性对话、辩论、审议和协商等方式来参与公共生活,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保证公民自治和真实民主的实现,从而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宪政主义是当代国家治理的基本途径,但在当下的发展中,遭遇了来自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普遍的不平等和文化多元主义等各方面的挑战,协商民主理论及其实践为宪政主义摆脱困境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智识贡献:整合宪法原则,为人民主权和人权原则的同源性辩护;平衡宪法关系,顺畅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沟通;补强宪政制度,修正和发展以选举为中心的代议民主.  相似文献   

14.
论新时期社会监督的机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监督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 ,完善的社会监督制度对于克服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社会监督制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努力寻求制度创新。本文系统阐述了发展社会监督制度需要完善的四个机制 ,即“整体协调机制”、“市场推动机制”、“民主表达机制”、“权威支持机制” ,以此来广泛动员社会各阶层积极地参与社会监督 ,增强“以民制权”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9,(2):60-64
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探索路径和发展方向,尤其在政治社会化进程相对较弱的中国农村,探索出一种为群众所接受并具可操作性的协商民主制度形式来弥补当前村级治理困境意义重大,本文从新塘街道社区议事会的制度实践为研究对象,从制度设计、运行规范、实践成果及制度优劣等多维度立体分析研究乡村协商民主的制度范式与创新价值,并进一步探索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理念与和谐社会建设——政治生态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纽结。调整、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重点在于从建设公民社会的理念出发,改革与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建设不相适应的制度机制,使之满足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当前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改革,关键在于制度设计与执行的社会化、公开化与民主化。而实现“三化”的逻辑前提,是尽快确立构建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与进程。只有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才会是社会化、公开化、民主化的文明社会,才会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也才会是孕生良好制度的法治社会。简言之,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是建设民主与法治的和谐社会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7.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一个有别于任何反动政府的、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形,毛泽东将其称之为“民主新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思想为指导,以其长期的民主政权政治实践为依据,就革命战争年代的民主政权建设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创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大民主"心态下的民主实践:过去的教训与未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峻 《浙江学刊》2003,(4):21-27
本文认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大民主”观。文章分析了“大民主”观的形成及其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 ,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必须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当代民主理论的最新成果 ,继续破除“大民主”观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简析宋教仁民初民主制度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延军 《唐都学刊》2003,19(4):103-106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民主热潮,各种制度设计的方案纷纷出笼.其中宋教仁关于民主制度的设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典型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民主在其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表现为制度模式与制度运行支持性条件的脱序;精英政治与大众参与的两难;集权的整合作用与民主的制衡作用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甄喜善 《社科纵横》2002,17(3):22-24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长期执政地位的法宝 ,这就是“三个代表”的思想。“三个代表”是有利于民主的 ,对当前的民主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可为民主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 ;可为民主提供先进生产力基础 ;可为民主提供发展方向上的保证 ;可为民主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利益方面的激励机制与驱动作用。本文第一次将“三个代表”与民主结合起来考察 ,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