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2016年9月30日,由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大学和人民日报社·《中国城市报》等单位联合举办,《城市观察》杂志社、广州大学大都市治理中心、《广州公共管理评论》编辑部等单位承办的"第一届南方大都市治理研讨会"在广州大学召开。广州市社科联副主席谭晓红、广州大学副校长董皞、广东省政府特聘参事钟韶彬、《中国城市报》副总编辑陈柳钦、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骆建云、荔湾区委党校常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声音景观正被逐渐破坏殆尽。针对当前城市景观规划中以视觉为中心的倾向,本文对公共空间中的声音景观进行了分析,引入了声景观设计的概念与方法,并指出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景"、"对景"、"点景"、"障景"等手法运用于城市公共空间声景设计,可使空间景观更加完整和富有场所感。  相似文献   

3.
杨东荣  石文华 《城市》2013,(9):50-52
一、引言城市开放性公共空间的相关规划理论已成为当前许多学科关注的对象,凯文·林奇曾描述过城市开放性公共空间的概念:只要是任何人可以在其中自由活动的空间就是开放性公共空间。城市开放性公共空间是城市接受各种事物、吸纳各种外来物质的场所,同时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购物、休闲及娱乐等必不可少的场所。另外,开放性绿色公共空间对提升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局部小气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19世纪,美国景观专家唐宁就指出城市公共绿色空间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划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对于城市的土地、经济、空间、建筑等各项因素做好综合部署的一种具体安排与管理,是促进城市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建筑设计是针对城市的建筑进行空间、形体、布局、景观等方面进行设计的一种艺术,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落实。让建筑设计回归到城市规划和设计内容中去,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当前的城市化背景下如何让建筑设计回归到城市设计层面的必要性及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5月9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学术座谈会"在广州召开。宁波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昌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海啸、宁波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汪浩瀚等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与会者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旳共建对象、途径、重点、难点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并就今后各相关城市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分工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初步建议。广州市社科联主席顾涧清参加会议,并就"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则、理念、做法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国际动态     
正亚洲城市专家支持全市公共空间战略8月初,联合国人居署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公共空间研讨会,题为"为所有人创建安全、包容、便利的公共空间"。研讨会由城市网络(Citynet)和吉隆坡地区培训中心(KLRTC)合办,参会者来自广泛的领域,包括亚洲的孟加拉、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蒙古、巴基斯坦、菲律宾、斯里兰卡等8个国家的政策制定者、技术专家和城市经理。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公共空间方案(Global Public Space  相似文献   

7.
严寒城市冬季寒冷、植物凋零,极大地影响了公共空间对人们的吸引力,降低了人们外出活动的兴趣。提高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能够加大人们户外活动的频率。本文以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严寒地区独特的气候状况,结合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理论,确定影响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的要素归属的三大环境,分别为自然环境、事件环境和空间环境。以此为基础,构建包含3个层次的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并建立评价模型。将评价模型应用于改造设计实例,获得改造重点和改造策略,通过使用后评价证明,利用该评价模型指导严寒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或改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德国市场广场的历史演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历史中和今日生活中的市场广场景观,提出德国市场广场是城市中"一体化"的公共空间,公共性与人的活动是贯穿其发展历程的主要脉络;正是人性化的公共空间管理及其对公共活动的高度容纳才创造了今日德国市场广场多样化的空间与景观。  相似文献   

9.
曾振伟 《城市观察》2013,26(4):187-191
"让城市美丽起来"是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热门课题。每个城市都应有自己的性格,由于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人文条件不同,呈现的风貌也不同,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城市。城市之美,离不开大中小三种景观。小景观是"城市的表情",是连接城市中的大景观和中景观的介质。城市公共艺术雕塑是小景观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它的设计应根据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周边空间环境来综合考虑,而不是简单的桌面艺术,这样才能为城市之美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0.
尹子伊 《城市观察》2021,(1):152-164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在缓解城市拥堵、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具有城市传播的潜力.以广州地铁和广州有轨电车为例,关注轨交运营主体规划设计的"后台"行为和城市实体空间的多重属性,考察轨交如何连接市民与城市,建构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研究发现,广州轨交通过实体景观改造形成层次鲜明、极具地方特色的立体城市空间景观,同时在动态的空间实践中满足了受众在视觉、行动和情感上的需求,将轨交空间与城市、市民联结起来,又利用文创产品和文创空间将轨交元素和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相结合,无形中实现了轨交空间在城市中的扩张.基于广州轨交的城市传播实践,未来其他城市的轨交空间和非文化公共空间可以引入"国家"和"地方"双重文化元素,连接城市其他主体,加强不同空间之间的联动,寻求实体空间在传播都市文明上的其他可能.  相似文献   

11.
李武斌 《城市观察》2015,(3):78-86,99
空间是城市社会重要的生产要素,空间重构是转型期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转型期西安城市空间重构出现了郊区化、垂直化、景观化和贫困化四个明显的趋势,历史传统与旧工业布局、土地与户籍制度变革、经济增长模式、结构变动、城市规划与城市自组织构成了转型期西安城市空间重构的驱动机制。对于转型期西安城市空间重构的研究可以为西安建设可持续城市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周国梁 《城市观察》2014,(3):134-140
城市规划具有公共政策的属性,实质上是一种公共政策,研究其价值取向,既是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分析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的转型,着重探讨了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规划的公共价值取向、民主参与取向、人本取向和空间正义取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城市电网规划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建设用地困难、电网对环境城市影响、电网建设与其他设施之间的矛盾等,要把城市电网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去,以此实现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协调一致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共空间是城市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为居民提供的公共空间缺日渐匮乏,其中生活性街道空间的消失最为典型。本文以兰州市十二条生活性街道作为研究对象,从居民使用视角入手,结合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对城市街道生活空间景观的评析,概括总结了当前兰州城市生活性街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从可识别性、舒适感、安全感与可及性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设人性化生活性街道景观的优化建议,力求通过增加空间节点在居民生活中的互动特性,营造充满活力的城市人居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城市观察》2014,(2):F0003-F0003
正2014年3月20日,由广州市社科院与广州市社科联主办,广州市岭南文化研究会等承办的"新岭南文化与城市品牌创新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与会人员围绕如何从广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出发、建立现代城市品牌文化等问题建言献策。广州市社科联顾涧清主席认为,新岭南文化中心要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未来的新岭南文化不仅仅要讲历史、讲文化,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美学的影响下,城市景观体现出更加生活化的审美情趣,"如画景观"变成了"如话景观",大众在公共活动中通过感官参与和文化参与去对话自然、社会、和个人经历,城市雕塑空间正承担了这样的精神功能。基于上海静安雕塑公园进行了雕塑空间的大众认同价值探究,开创性地基于用户体验思维——同理心地图(Empthy map)研究认同活动,得出感官参与、文化参与、均衡参与三种价值模式,并强调文化参与在认同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城市》2009,(1):79-79
澳门特区运输工务司司长刘仕尧2008年12月11日在澳门举办的“城市规则与公共政策研讨会”上表示.澳门特区政府锐意推动城市规划工作,预计在2009年启动澳门城市规划核心及相关法规的草拟工作.争取在2010年内进入立法程序。刘仕尧介绍说.现阶段澳门特区政府在推动城市规划工作上,一方面制订《澳门城市概念性规划纲要》,为确定未来的城市发展策略打造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地下商业入口是城市公共空间和地下商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面空间与地下空间过渡、融合的中介。本文从实地调研出发,提出入口空间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基于行为和环境需求的四大人性化设计要素,包括"良好的过渡:引导消费人群自然进入地下"、"精致的景观:使入口醒目又易于被人发现"、"清楚的标识:方便人们对方位的寻找"和"地域特色:使入口具有城市归属感,让人感到亲切"。针对以上每一种要素,提出相对应的人性化营造策略方法,如过渡衔接的合理化、景观设施的引入、标识系统的完善、地域文化的渗透等,为地下商业入口的人性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西安市城市规划方案为依据,使得西安市城市雕塑体系与西安市整体公共环境相互融合,相得益彰。重点对二环、一环内进行详细普查调研,掌握现状。现针对于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对西安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实现历朝风格,突显朝代特色,使现有的城市空间的构建具有历史文脉特色,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脉得到传承发展。在这片区域规划构建文化遗产的同时使人们不仅对历史有了近距离的感知,而且使得人们传承渊源文脉。  相似文献   

20.
赵珊  程富花  李淑敏 《城市》2012,(11):69-71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其指标体系的重要性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下简称"控规") 是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确定的规划层次之一,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化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发的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控规的管理作用主要通过指标体系来体现,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对具体地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