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直觉:道德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认识作为人类认识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自身特殊的思维方式掌握人与世界的客观伦理关系。道德认识的思维方式有多种,如身心体认、整体综合、主客互渗、道德直觉等等,其中道德直觉是道德认识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 道德直觉作为道德认识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是直觉思维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对直觉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一般而言,认识论意义上的直觉或直觉思维是认识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以往的认识经验和既有的知识框架,对客观对象的本质进行直接的、整体的、非逻辑的甚至是无意识的把握方式和反映形式。 直觉思维的直接性是指这种思维形式不借助于别的物质的或观念的手段和其他中介环节而直接达到对对象的悟解,这种悟解是洞察式的觉察和观照,它一方面导致对对象的自明性  相似文献   

2.
道德认识作为人类认识的一种具体样式,以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把握人与世界的客观伦理关系,这些思维方式包括道德直觉、身心体认、整体综合和主客互渗.笔者曾以专文对作为道德认识思维方式之一的道德直觉进行了讨论,本文试图对作为道德认识之独特思维方式的身心体认、整体综合和主客互渗作一初步分析,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的思维方式。它不是运用逻辑形式来把握和认识事物的本质,而是在特殊的、具体的直观领悟中去把握事物和认识事物。这种直觉思维广泛体现在中国人的哲学和科学思维中,从而成为中国人思维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直觉思维的本质是什么?直觉思维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思维方式?我们认为,直觉思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直觉思维的模式任何一种思维方式都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收集、处理、加工各种信息的过程,由于思维模式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具有不同的内在机制,因而思维效率和认识成果往往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直觉思维之所以能够在瞬间内创造性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或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道德的认识之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善的确认,到善的选择;从知善到行善,道德认识展开于道德领域的各个方面。就道德规范而言,其形成既以价值的认定及社会伦理关系的把握为前提,同时又体现了一定的道德理想,其中蕴含着认识的内容。道德领域更内在的认识论问题,涉及对善本身的把握。认识主体的整体性或具体性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认知与评价的相融、经验与体验的结合,直觉与逻辑思维的统一,构成了道德认识所以可能的基本前提。作为道德知识与价值信念的统一,道德认识在确认何者为善的同时,也要求将这种确认化为行动;就道德认识的实践趋向而言,关于当然的知识,不仅需回答“应当做什么”,而且要回答“应当如何做?”惟有如此,才能扬弃自发性与盲目性而真正赋予道德行为以合理的品格。  相似文献   

6.
对于善恶问题的研究,以往我曾撰文概略地说明过善与恶是道德领域的特殊矛盾和特殊的道德关系。但是,认识和把握道德领域这一特殊矛盾的重要的意义,则还在于深入社会实践,以研究和调解现实的善恶矛盾,特别是要研究和调解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中的善恶矛盾。而在这一现实的反映和调解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善恶是非,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特殊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姚卫群 《船山学刊》2023,(5):99-109
中西印思想史上的直觉思维方式在三地哲学和宗教发展中占有显要的地位。这种思维方式的出现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对事物本来面目或真理的一般性认识具有局限性,试图采用一种不借助感官的认识方式来直接把握或体悟事物的根本或最高真理。尽管这种思维方式并不能完全实现提出者或采用者的最初愿望,但它强调人要正视自身认识能力方面的缺陷并努力完善思维方式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这对于人们努力克服自身看问题或处理问题时的片面性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审美妙悟"概念之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美学应当确立“审美妙悟”这一概念。作为中国人重要的认识方式之一 ,妙悟具有潜在的美学特质 ,具有类通审美认识活动的特性 ;作为审美认识活动的妙悟 ,和一般审美认识活动具有不同的特性 ,它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认识活动 ;妙悟是一种审美直觉活动 ,但它与西方审美直觉理论具有明显的差异 ,它是一种“慧的直觉” ;妙悟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直觉活动 ,表达的是天人相合哲学的精髓。在世界美学中 ,应确立“审美妙悟”作为一个独特美学概念的位置 ;在未来的世界美学建设中 ,应注意吸收中国“审美妙悟”学说的滋养  相似文献   

9.
道德记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世界。人类对记忆的复杂性缺乏认知,对道德记忆的复杂性更是认知不足。以经验主义方法来认识、理解和把握道德记忆,就是运用经验归纳的方法来解释或说明我们自身的道德记忆能力。用理性思维的方式来认识、理解和把握道德记忆,必然要求我们超越经验主义思维,展现理性主义的形而上学思维。人类还可以通过精神分析的方式认知道德记忆。道德记忆分析是精神分析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和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当代功利主义分为两派,一派是"行为功利主义",另外一派是"规则功利主义"。行为功利主义能够给道德提供功利主义的解释,但是它不符合人们的道德直觉;规则功利主义符合人们的道德直觉,但是它不能给道德提供功利主义的解释。为了克服这种困境,黑尔提出了"双层功利主义"。双层功利主义把道德哲学分为两个层面,即直觉的和批判的。在直觉的层面,人们可以像规则功利主义者一样思考,并且按照初级道德原则行事。在批判的层面,人们可以像行为功利主义者一样思考,并且基于功利最大化来选择初级道德原则。虽然黑尔认为这种双层功利主义是一种合理的道德理论,但是它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主体问题在近年来成为伦理学界论争的热点之一。有关道德主体的论争,大略都集中在道德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及主体作用这两个方面。然而人们若不能真正了解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主体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主体,即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道德主体的基本特征和类分,也就不可能真正弄明白主体在道德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本文侧重道德主体的基本特征及类分的论述,或许还能有益于澄清在道德主体问题论争中的某些是是非非。 一 道德主体是人,关于这一点对大多数的伦理思想家及工作者而言,应该说已经是一个无须赘言的共识。然而,作为一个道德主体的“人”,究竟是一个抽象的主体,还是现实的主体,以及人作为道德主体的特殊内涵应该是什么?对于这一更深层的问题的认识,则各  相似文献   

12.
道德素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道德素质探微陈文江道德素质是人们选择道德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内在因素,也是道德行为主体参与社会道德活动的能力基础。揭示人的道德素质不仅可以深入了解道德作为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之特殊方法的基本内涵。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以及个人的自我修养提供一条新的...  相似文献   

13.
解蔽与成圣:荀子认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兴 《河北学刊》2004,24(5):190-194
荀子明确将自然对象排斥于人的认识领域之外 ,而把认识对象规定为三位一体的“五经”、礼义和道。荀子的认识方法 ,一是通过具有理性思维能力的心灵 ,以静观的方式来认识对象 ;二是认识主体以“行”即践履的方式来把握对象。荀子的认识目标有两个层面 :其一是知性层面的“解蔽” ;其二是德性层面的“成圣”。从上述认识对象、认识方法、认识目标的具体规定来看 ,荀子的认识论是一种“社会道德认识论” ,而不是所谓的朴素唯物主义反映论  相似文献   

14.
<正> 道德活动,作为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是由特殊的心理机制来维系的。内在的道德心理机制,构成了整个道德活动的稳固基础和持久动力。而道德情感是道德心理机制中一个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本文试图从情感与道德的内在联系出发,阐述道德情感在道德活动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观由文学和历史两种观念构成 ,在撰史的过程中首先应强调文学史家运用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素质来观照和把握文学史现象 ,以文学的观念来贯穿史的观念。这特殊素质主要包括 :强烈的主体精神 ,文学现象完全是属人的存在 ,背后具有主体的一切属性 ;文学史研究就是在体悟、直觉、反思中完成对创作主体和研究主体相关联的文学事实的认识的 ;收敛与发散两种思维模式兼具 ,缺少其中任何一种 ,文学史家的主体思维都是不健全的 ;树立文学研究的独立品格和个性标识。  相似文献   

16.
略论直觉的本质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直觉的本质,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直觉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思维方法”。也有人认为直觉是“人类一种高于知觉、低于思维的心理能力”,它“不是隶属于理性思维”。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是值得商榷的。要是把直觉仅仅看成是一种认识方法,那确实会降低它在认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但如果把直觉看成既不属于感性直观,也不屈于理性思维的“中介能力”,那也是不恰当的。因为直觉固然是一种心理能力,但它具有认识功能,而这一点对于认识和实践着的人来说,正是带有根本性的。为了体现直觉的本质,可以而且应当把直觉规定为人类理性所固有的一种认识能力,是思维的一个要素,是理性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7.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情感在人们追求真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更应动之以情,因为理不通过情的心灵内化,是不可能转化为符合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故所谓“情不通则理不达”。因此.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道德情感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提高人们对教育内容的道德情感倾向性.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一、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主体把握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在一定的利益关系基础上,通过自身对外界的体验和自身情绪的认识、控制而形…  相似文献   

18.
略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晋生 《东岳论丛》2003,24(1):93-97
现代法国著名哲学家柏格森提倡直觉哲学。这是一种典型的直觉主义。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根本实在是意识或生命 ,理性不能认识它 ,只有直觉能够把握它。直觉是一种与理性认识根本不同的认识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心灵凭着意志的努力钻进对象内部 ,与其本质相交融。这种认识与人的物质利益无关 ,但并非对人生毫无意义。相反 ,它能使人了解生命的真理和意义 ,提升人的精神。因此 ,它是人生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9.
论艺术直觉     
不久前,女作家黄宗英在一篇文章的结尾处谈到,直观的印象对于文学创作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创作实践的经验谈,她实际上提出了文学创作中的艺术直觉问题。前一个时候,有的文章在讨论形象思维时也涉及了这一现象;文章是启发人们思考的,不过在关于直觉和自觉思想、世界观的相互关系的论述中,对后者的作用,在认识上是有偏颇的。我认为倡导作家凭自己的直觉、天性行事,是缺乏充分根据的。本文拟就文学创作过程中常常出现的艺术直觉形态,作些初步的探索,意在说明创作思维的一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来源于理论创新与现实创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而人们又总是通过常识、科学、宗教、哲学等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参与并改变上述历史进程,因而考察这些方式作用机制之异同,进而沉淀出能够引领社会良性前行的方式自觉,无疑是一项重要课题。常识以"共同经验"作为"中介",容易导致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宗教以"启示"的方式预设一个超验的神的存在来理解和把握世界,也仅仅停留在"鸦片"的功用层面来化解和消弭现实中的各种矛盾;科学提供了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感官幸福的前提,也彰显了人类理性,但其研究对象局限于经验—现象世界及其中的必然规律,并不能直接解决信仰、道德等人类价值世界中的问题;哲学通过理性考量来化解宗教、常识遭遇到的困境以及科学不能达及的领域,试图为人类的道德领域寻找根据,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