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设施投资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会极大地促进一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长期滞后,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对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中,以我国西部五省区基础设施投资为例,管窥我国此轮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金融政策是一国或一地区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工具,其中又以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为重要。台湾在经济发展与外向化过程中,充分发挥利率与汇率对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外向化。本文拟就台湾的利率与汇率改革及其借鉴意义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3.
今年初,台湾媒体透露,台湾“经济部”在一个内部报告中认为:“两岸经济正处于彼长我消之中,大陆对台湾具有磁吸作用。”他们担心,大陆经济发展对台湾的影响力不断增长,以及台湾经济优势将不断消失。实践证明,这个观点不无道理。近年来台商掀起的一波接一波大陆投资热潮,就是最好的说明。那么,吸引台商涌跃西进投资太陆的磁吸作用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在波动中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作为推动经济发展重要因素的固定资产投资,无论其总量规模、结构与效益均对本市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里以投资增长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为主线,对这一时期本市投资规模是否适度作一分析与判断。  相似文献   

5.
两岸经贸发展使得两岸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提出和建立两岸共同市场对大陆和台湾经济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从经济增长、贸易、投资和就业角度分析了两岸共同市场对大陆和台湾的经济效应。同时也讨论和分析了闽台共同市场对福建和台湾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部经济快速增长态势下环境趋向优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西部国民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且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然而,这种经济增长表现为投资拉动实现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质量造成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本文客观分析了西部经济快速增长态势及其对区域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西部经济发展与环境优化双重"增长"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理论与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界近30年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本理论。以往西方经济学的资本理论主要是研究物质资本投资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而人力资本理论则研究人力投资的收益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该理论的创新意义在于,它不仅解释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一些令人迷惑的问题,如对“里昂惕夫之谜”解释,而且还从理论和实证方面揭示了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重要作用,纠正了人们经济发展战略中重物质资本轻人力资本的偏见,从而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8.
自1986年11月至1991年4月,日本经济经历了一次人们所始料不及的高速增长,时间长达53个月,其保持高速增长时间之长,增长率之高确出人意料,这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上第11次周期的上升期,被称为“平成景气”.这次长达53个月的经济繁荣,使日本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外需主导型增长转为内需主导型增长,并且实现了“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这是经济上最理想的增长模式.但是,“平成景气”最终也导致了“泡沫经济”的发生.“泡沫经济”是平成景气中伴生的独特经济现象,它是指由于股票、土地等资产价格暴涨,使经济象泡沫一样膨胀,形成一种虚假的繁荣.企业收益增加,经营良好,其股票价格自然上涨,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民间设备投资增加,扩建工厂,新设企业,对土地需求扩大,不可避  相似文献   

9.
2010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增长是抵御金融危机"保增长"、"调结构"的主要动力.从对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推动的历史特性、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联、效用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经济能否持续回暖取决于政府拉动的投资能否有效带动民间投资需求的回升.因此,正确处理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的关系,促使民间投资积极跟进,追求二者有效联动、合力,同时创造更完备的市场机制,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才会实现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经济正步入新常态,如何判断和选择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决策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是一个崇尚投资拉动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原有经济增长模式的核心就是政府主导型投资拉动增长。对我国长期奉行的投资拉动增长模式进行理性反思,使"创新驱动增长"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增长动力,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与地理的因素,日本与台湾的双边经贸关系历来密切。日据台湾长达50年之久,长期以来形成了"日本工业,台湾农业"的日台贸易格局。同样处于经济恢复阶段的台湾和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贸易关系主要呈现两大特点∶"日本工业,台湾农业"的贸易模式依然存在;台湾对日本贸易逆差开始出现并有逐步增大的趋势。这两大特点对此后日台贸易关系以及台湾经济的整体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91-2003台商大陆直接投资对台湾经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隆生 《东南学术》2005,(4):140-147
约从1980年代末期,台湾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快速成长.近几年来,由于台湾制造业呈现萎缩迹象,加上失业率上升,一些人开始疑虑是否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台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利用普通最小平方法、辅以Hildreth-Lu程序,使用1991-2003每年的总体经济数据,探讨影响台商大陆投资和台湾经济成长率、失业率的决定因素.主要结果如下:第一、台币升值和台湾向大陆出口对台商大陆投资产生正面影响;第二、台商大陆投资有助于台湾经济成长,但对台湾制造业薪资产生抑遏作用;第三、民营企业对内投资对台湾经济成长和就业产生显著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仪是大陆日据下台湾研究的组织者与实践者.他及其随员对日据下台湾的研究代表了当时大陆台湾研究的水准.陈仪取鉴台湾经验,在政治上推行省政改革,经济上发展统制经济,加强闽台交流与合作.陈仪不但是"日本通",也成为"台湾通".应蒋介石之邀,陈仪主持台调会,编译资料.由于对台湾问题长期观察,陈仪辨析日据下台湾的利弊,有独到处,亦有盲点.台调会搜集的资料,多从日本人编写的书中摘译过来,这些资料注重台湾总督府的制度层面与技术层面,忽视台湾民众.陈仪只注重研究台湾的"物",忽视研究台湾的"人",试图维持台湾总督府的行政架构与统制经济,与台胞的迫切需要隔着很深的鸿沟.  相似文献   

14.
投资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我国多年来坚持的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的数量扩张式经济高增长,而该种发展模式以高宏观成本积累为代价。未来投资的增速不仅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预期,更取决于资金、技术、资源的支撑和环境的容量。本文通过对高投资高增长发展模式的高宏观成本分析,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结论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保持投资持续稳定较快增长既是当前漳州市经济仍处于"投资拉动型"发展阶段的现实条件所决定,也是实施"十一五"乃至更远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还是对"十五"时期乃至以前相当时期投资严重不足的弥补.  相似文献   

16.
东亚地区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不同于世界各地的若干特征.首先,东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这是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鲜明的特征,自从上世纪60年代初日本经济起飞揭开了东亚经济迅速发展的序幕之后,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东亚地区的经济一直在持续增长,尽管在这30多年中,世界经济不只一次的出现过较大的衰退,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上世纪90年代初的全球经济严重衰退,使美欧等经济强国备受打击,但是,日本、"四小龙"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却通过调整经济结构等手段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虽然亚洲经济危机打断了经济高速增长的连续性,但在21世纪,东亚地区仍将保持高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后,我国台湾被日本占领,沦为殖民地。1895年至1945年,在日本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过程中,政治上实行总督专制,辅以警察制度、保甲制度等高压控制,对台湾人民实行残酷镇压和奴役;经济上实行"日台经济一体化",将台湾经济控制在日本手中,使之成为日本经济的附庸;文化上强制推行差别教育和同化政策,企图使台湾人民成为日本的顺民。日本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对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遗留下了若干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如何继续加大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合理安排投资项目,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推动大庆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近几年投资的主要特点 (一)投资总额基本稳定在200亿元左右 大庆自“九五”开始,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着较大的规模。  相似文献   

19.
韩国、台湾作为后发展经济体,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东亚奇迹"中,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用短短的五十年的时间就彻底摆脱了贫困落后的面貌,一举跨入发达国家(地区)经济体行列。本文从国家(地区)治理的视角切入,构建了一个具备普遍意义的国家(地区)治理模式演进优化模型,基于该模型对韩国、台湾经济发展的原因作出分析,结论是国家(地区)治理模式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互为累积性的因果关系,可以说,韩国、台湾的成功便在于治理模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抓住机遇,加快浦东开发,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面向世界和未来,第五届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以“浦东开发与中国经济发展”为主题,于1994年11月9日至12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台湾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名官员和学者出席了会议,就浦东开发与90年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浦东开发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的重塑,浦东开发与上海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重建,浦东开发与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浦东地区的投资环境及利用外资政策等实质性问题展开了充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