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经济学视角下的京沪扩散效应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北京和上海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力上,北京弱于上海,这既有两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和城市定位的原因,又有两城市所在经济圈周边环境的原因。尽管如此,北京对京津冀经济圈的带动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上海的发展也必须扎根于长三角这片土壤中;区域经济发展一方面需要中心城市,另一方面需要协调和统筹。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和区域发展差异——对中国各省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全球的各个国家之间,还是很多国家的内部,都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从历史、文化和制度等层面考察区域发展的差异.经济地理学者们也日益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或者限制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软"因素就是社会资本.通过社团、慈善团体和献血等指标来衡量中国各个地区的社会资本,发现中国在省区甚至地级市和区、县尺度上,社会资本的存量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并且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的相关性.但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中有关"信任"的调查结果,却没有发现它与区域发展水平之间有显著的关系.通过建立实证模型我们进一步发现,社会资本是影响中国各个省区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控制了区域增长的收敛效应、政策和区住等因素之后,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3.
区域物流能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广东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慕强 《创新》2009,3(7):5-8
众多的实证研究证实了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系统分析衡量物流能力的相关指标,以及以这些指标来探讨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以广东省为例对物流能力与经济发展进行双向因果关系的分析,发现物流主体能力、物流客体能力和物流载体能力对广东经济的增长有显著的单向促进作用,而区域特色能力与经济增长却互为因果,即存在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数字·调查     
正数字25%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迅速。2014年,中国蝉联世界头号工业机器人市场桂冠。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计,2015年,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销量会增加25%,但中国制造商的销量可增加40%。31亿美元外媒称,北京冬奥会赛场周边地价上涨,31亿美元预算或不够花。这是北京申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之后的第一个冬天。北京市内和郊外的场馆周边对冬奥会带动区域经济寄予厚望。但赛场周边的地价已出现上升趋势,可能对冬奥会筹备工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集聚还处在向工业化成熟期过渡的阶段,长三角区域经济集聚以及向周边区域的扩散在同时进行,以集聚为主,集聚与扩散形态交替出现,传统的区位因素对集聚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在空间上呈现以长三角为中心向外梯度递减的形态;扩散效应开始显现,但区域差异没有因此缩小,要素向中心系统集聚的态势在持续,集聚内容在深化,特别是随着中心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区域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在进一步提升,呈现劳动力总量投入向劳动力质量集聚的转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中心与外围区域能耗系数差距加速扩大,中心带动外围区域的产业优化的辐射作用不足,集聚是外延式的,而不是依靠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优化经济结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北京、上海与深圳三个中心城市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三个城市,虽然离国际金融中心还有较大差距,但已经显示了作为国内"金融中心"的经济与金融发展实力,并且对其腹地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及珠三角的经济已经显出了强大的辐射力,带动了整个地区经济快速发.以这三个城市相关数据为基础.确立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量化的参照指标值体系.通过西部重庆、四川和陕西三省市与参照指标的条件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建设西部区域金融中心须遵循"省内金融中心--跨省金融联动中心--西部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是县域或市域均衡发展的结点,对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和区域发展战略实现都起着重要的基础性和过渡性作用.而小城镇的发展是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机遇和条件下,各地区小城镇能否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并沿着各具特色的路径演进,逐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直接影响城乡共同发展和区域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对延边州朝阳川镇的实地调查发现,该镇地处"长吉图"这一国家批准确立的首个沿边开发开放的民族地区,自身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因靠近边境而具有开发开放的区位优势,与邻近国家在相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紧密的地缘关系,且获得了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重要机遇,这多重因素的作用形成了其发展的耦合力并演化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演进路径对沿边开发开放民族地区小城镇的发展而言具有典型性,且内生地存在着发展模式上的共性问题,需要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基于区域关联视角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主导产业是对区域经济发展起主导性或支配性作用的产业.现有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基本上都局限于区域内部环境的分析,而忽略了发达地区或相邻地区对本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外部性影响.基于此,研究构建了一个三维互动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框架:一是区域关联维度,主要分析区域间产业联动和区域经济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溢出)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二是区域产业发展基础维度,主要反映了本区域现有的产业基础、技术条件和发展环境,是对区域产业发展自身能力的衡量;三是区域产业发展潜力维度,重点考察前瞻性、前沿性技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对产业发展前景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包括经济开发区在内的各类园区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对当地经济甚至是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本文针对兰州九州经济开发区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几个发展好的园区成功因素,从甘肃省的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国家高新技术发展重点领域等角度论证,认为兰州九州经济开发区特色产业定位应该明确为"兰州食品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并对产业园区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同工业经济一样 ,知识经济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极大差异 ,决定了知识经济必须从少数发达大城市起步 ,北京在这方面更具优势。论文从北京经济发展水平、知识产业规模、科研和教育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和人才资源等方面 ,对北京发展知识经济的有利条件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 ,北京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既是北京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国家整体知识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是北京应当和可以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1.
贺圣达 《创新》2011,5(5):9-14,127
中国周边五个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包括与美、印、日等区域外大国关系)的新发展对中国西南边疆稳定和发展存在着许多影响,周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与区域外大国关系的互动,使中国西南边疆面临的安全形势复杂化。在此基础上,中国要加强同东盟的全面合作,强化“周边是首要”,推进融合性外交,充分发挥滇桂两省的前沿和桥头堡作用,全面推进与周边太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北京变得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北京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本文通过分析,首先明确北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人口规模增速"过快"的问题而不是人口规模"过大"的问题。通过构建因子分析模型对北京人口规模逐渐扩大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最后发现户口附带利益因子、实现自我价值因子、城市自身魅力因子以及外部因素推动因子是导致北京变得越来越大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世界城市的发展定位,为北京未来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现阶段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培养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培养处于较为良好的状态,多数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理性、积极面对自身的成长.而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周边因素影响、教师综合素质、市场化因素、网络因素等都会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培养质量,因此,需要从这些因素入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改进.  相似文献   

14.
王云峰  徐咸玉 《探求》2013,(5):86-91
发挥广州中心城市“领头羊”的辐射带动作用,既是落实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央对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要求的重要抓手.广州与周边城市的互动关系,历经民间自发推动、企业联合推动,已进入市场与政府双向推动阶段,面临中心地位面临挑战、区域内部空间分化、产业结构趋同、行政区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的制约.为了更好发挥广州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应立足区域共同利益,推动极化与扩散相结合,通过要素、体制、产业、分配及合作等方面,把珠三角打造成为区域经济“集团军”.  相似文献   

15.
会展业作为"城市经济的助推器",在扩大经济规模、带动相关投资、平衡产业结构等各个方面能产生广泛的经济效应。同时,会展经济在推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提高城市影响力等非经济效益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首都会展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分析,发现首都会展业对区域经济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对北京地区生产总值、旅游业、零售业和就业有明显的驱动效应。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为会展业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影响着会展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6.
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为推动社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形成合理的经济发展格局,我国又产生了许多新兴的经济发展区域.这些新兴经济区目前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经济发展环境良好,但其文化问题值得关注.这些区域普遍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新兴经济区在未来的文化发展中要努力克服和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激发出文化基因和文化资源中的活力因素,繁育创新型文化,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引领和带动区域文化发展.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利用新闻媒体的公共交往平台作用,促进文化交流,消除文化隔阂和鸿沟,使经济和文化同步发展,形成良性的文化生态秩序.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技术产业呈现的非均衡发展格局是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一个结果,但高技术产业又是推动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本文在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区域差异的特征,并从地理、政策、技术转化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以期能够通过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差异化的解读,挖掘出促进或阻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质性因素,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强大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郑振学 《探求》2002,(1):29-30
中心城市是自然经济区域中经济发达、功能齐全、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中心城市是我国经济的最集中的区域。中心城市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带头的地位。因此 ,在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空间发展模式上 ,应十分重视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一、中心城市联网辐射战略有利于消除贫困地区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平衡发展理论在现阶段是无法实现的 ,特别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差异极大的发展中国家。不平衡发展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经…  相似文献   

19.
目前,自主创新正在加速向服务业渗透,并不断衍伸出全新的服务业态。自主创新极大地改善了北京服务业发展环境,夯实了北京服务业发展基础,对北京服务业发展起到了促进和引导作用。事实也证明了北京自主创新能力与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有着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北京要采取措施,推动服务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促进创业理论:企业发展带动就业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内学者大多只注意到创业对扩大就业的积极影响,并没有注意到创业与就业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首先,创业对就业的影响不是即时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其次,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受到区域环境的影响,通过创业来促进就业的政策必须考虑区域因素.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路径在促进就业方面的功效是十分肯定的.但在以创业带动就业路径的构建方面,还面临着许多课题和挑战.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必须着眼于培育有利于创新与创造的文化氛围,关键是构建完善的创业支持体系,核心在于尊重现有创业者,同时培养更多创业型人才,并积极发挥财政、税收、信贷担保等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