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收入贫困的发生率较高,贫困人口规模巨大,贫困状况令人担忧.全国低于国内低保线的老年人口为5576万,相对贫困老年人口为7698万-8959万.并且,中国老年人贫困发生率呈现“三高三低”的结构特点,即农村高于城镇、女性高于男性、高龄高于低龄.贫困发生率随着老年人自身教育水平的提升而降低.此外,独居老年人和农村空巢老年人更是收入贫困的高发群体,需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并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年妇女的经济地位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云竹 《浙江学刊》2007,(1):207-213
如何在现有的老年研究中纳入社会性别的视角、在研究分析中揭示社会性别对老年人口经济地位状况的影响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利用我国现有的分性别、分城乡老年人口经济地位状况的相关数据,本文勾画出了我国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口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经济地位状况,并试图以社会性别的视角对其特征进行解读。本文认为,长期的性别歧视和压制使得老年妇女的经济地位整体低于男性老年群体;而城乡二元制度的分割,使得城乡老年妇女的经济地位状况也迥然不同。如何在我国未来的老年政策中弥补和填平老年群体中这些现存的性别鸿沟,确保数量巨大的老年妇女群体能够平等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这一议题应该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和关心。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于2020年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消灭绝对贫困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我国在消除绝对贫困后,为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远大目标,需要着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老年人口作为社会中特殊的弱势群体,其相对贫困问题有着更为突出的特点。老年相对贫困是相对贫困的重要类型之一,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差异性、多维性和长期性。老年相对贫困的治理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与未富先老并存发展、老年多维相对贫困识别存在困难、老年相对贫困脆弱性较高、老年相对贫困区域发展不平衡、老年相对贫困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多重挑战。因此,老年相对贫困的治理需要建立健全社会财富储备机制、贫困识别机制、综合治理机制、政策衔接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2011,(3):20-24
一、贫困问题概述 贫困首先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通常被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收入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准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调查"(CLASS)2014年度的全国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PSM)对城乡居民养老金减少老年收入贫困、 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由于覆盖缺口和待遇水平较低,城乡居民养老金虽然有助于减少收入贫困,但减贫力度较小,同时对健康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影响不显著.未来城乡居民养老金制度改革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养老金覆盖率,实现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口全覆盖转变;二是建立科学动态的养老金调整机制,有效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缩小与其他养老金类型的差距;三是协调养老金制度与医疗保障制度、 社会服务制度之间的关系,提升养老金减少多维度贫困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450名贫困大学生开展学校适应现状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学校适应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贫困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在生源地、年级、独生与否、担任学生干部、获奖学金、获资助情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提升贫困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柬埔寨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贫困状况在亚洲地区最为突出文章主要阐述柬埔寨的贫困现状,尤其是农村的贫困,并分析了导致贫困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调查"项目城市部分的数据,描述了北京市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主观自评及其与客观实际的差异,并从参照群体和相对比较的视角出发,分析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意义上说,贫困问题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贫困状况的发生和贫困程度的大小与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贫困成为许多地区资源利用过度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但短视并非穷人的本性与专利,贫困不必然破坏环境.要摆脱贫困,就不能种植贫困的种子,要控制人口,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推广生态模式,加大扶贫力度,改善社会环境,使消除贫困和维护良好环境进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中.  相似文献   

10.
潘桂仙 《社科纵横》2009,24(6):93-95
近代中国农民生活贫困化是不争之实,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从劳动者素质看:生产技术的墨守成规无法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高效;文盲半文盲的普遍性成为农民摆脱贫困难以逾越的樊篱;思想观念的落后狭隘直接推动着农民贫困的积累。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改变农民生活贫困状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