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牧区留守老人是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人口群体和社会现象。随着留守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的生活状况让人担心。根据内蒙古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巩固家庭养老、完善新型农村牧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探索多元的农村牧区社区养老形式、加强个人养老意识等对策,希望能对农村牧区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如何有效保障农村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养老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当前农村绝大多数老年人口选择的养老保障方式。受观念转变及制度设计不合理的影响,两种养老方式均产生了代际冲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出对于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代际冲突。要使农村老年人获得有效的养老保障,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代际冲突:一是大力弘扬儒家孝道文化,重塑家庭代际关系;二是完善制度设计,提高激励效应,改进新农保缴费补贴和基础养老金补贴,把家庭养老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效联动在一起,促进家庭代际关系和谐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农村老年居民创造一个全面的、可持续的养老保障环境,切实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10):82-85
农村空巢老人作为农村老年人群体一个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结构中占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土地养老功能和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渐减弱,全社会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关注力不断上升。本文以甘肃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的困境为切入点,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甘肃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云港 《社会福利》2016,(4):29-30
近年来,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包头市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落实老年优待政策,大力发展老龄福利事业,不断健全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促进老龄事业发展。首先,稳步提高老年社会保障水平一是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全市养老保险制度已实现全覆盖,建立了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并为全市80周岁以上低收入老人与低保老人发放高龄津贴。二是逐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市医疗保险已实现全覆盖,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陕西省关中和陕北地区农村老人的问卷调查数据,着重探讨了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对农村老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地缘信任可以显著提高农村老人互助养老的参与意愿,普遍信任则会显著降低农村老人互助养老的参与意愿,而血缘信任、业/学缘信任对农村老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与人际信任影响的多向性不同,制度信任可以显著提高农村老人互助养老的参与意愿.另外,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对农村不同老年群体互助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新形势,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通过建立与经济水平和财力相适应、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使广大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一是建立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去年底,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离退休人员达到40452人,累计支付离退休金6242万元。基本做到了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去年按时兑现离退休人员养老金8439万元、医疗费3831万元。59050名农村居民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占农村从业人口的13%,收取保费930万元,8645人已领到了养老金。二是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6500名城镇老年人和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39700名特困老年人优先纳入保障范围,基本实现了分类施保和动态下的应保尽保,确保他们的生活不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窘境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结构调整、人口流动性增强以及传统价值观念和代际关系的嬗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老年人处于经济扶持短缺、生活照料匮乏、精神慰藉缺失的窘境。为了应对愈发严重的农村养老问题,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至2010年10月,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已扩大到23%。研究表明,只有帮助老年人增强自我养老能力,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才能保证新的养老机制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也是帮助农村老年人走出生活窘境的现实选择。基于此,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应因地制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土地保障功能焕发新的活力;发展村改社区,以居家为核心,以社区为支撑,创新居家养老模式;依托高职教育,培养生活、心理、保障等不同专业的老年护理工作专门人才,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又保证农村老年人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8.
为支持和帮助农村幸福院建设,实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的到"十二五"末日间照料服务覆盖50%以上农村社区目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从今年起将连续3年,累积支持建设10万个农村幸福院,占到全国村民委员会数量的17%。这将有力带动全社会对农村养老设施投入,为建设自养、子女赡养等居家养老为基础,幸福院等农村社区照料为依托,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等为支撑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发挥重要促进作用。这项惠民之举利民之策,将大大提升农村老人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从而造成大量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具有少子老龄化、身体多病且精神空虚化、收入水平低且劳动强度大等特点。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养老困境。为此,加强孝德文化教育,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良好氛围;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并加大农民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为家庭养老创造人力条件;鼓励"空巢"老人将土地使用权返还村集体,由村集体对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将土地收益进行分红;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养老新模式;加大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力度等,是应对这一困境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养老方式日益弱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覆盖的背景下,本文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为基础,探讨了正式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传统宗族养老文化对农村家庭代际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新农保制度覆盖初期,农村老人参保对代际转移具有挤入效果,随着政策的深入开展,新农保制度对代际转移的挤出效应逐步显现.而宗族网络对家庭代际转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宗族为载体的传统养老文化依然保持着较大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农保制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采取个人、单位和国家等多方出资筹集养老基金并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和服务、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项制度,它是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社  相似文献   

12.
雷红  袁石军 《社会福利》2010,(10):61-61
商洛市紧紧围绕“六个老有”目标,健全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加大老龄事业经费投入。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离退休人员达17051人,月平均养老金标准1275元。在商南、洛南两县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共参保人数13.28万人,2.3万老年人已经享受到每月不低于55元的基本养老金。  相似文献   

13.
洪业应 《社会工作》2008,(14):17-18
随着社会变迁,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已为一成种必然选择。农村养老问题日渐凸显,但目前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以尝试从社会工作的宏观、微观的两个层面采取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日前,人社部、财政部、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优抚制度衔接工作的意见》,天津市结合实际提出了贯彻实施意见。一是具有天津市正式户籍、符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参保条件、年满18周岁不满60周岁的低保、五保、优抚对象,可以按规定参保缴费。具有天津市正式户籍、未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和无社会养老保障待遇、年满60周岁的低保、五保、优抚对象,可以享受老年人生活补助待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养老金给付存在不足,亟待调整。我国养老金给付调整应根据物价指数化调整机制和工资指数化调整机制的不同效应,遵守基本养老金与物价指数和社会平均工资双挂钩、确保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与生产力发展实际水平相适应、保持退休人员的经济地位相对稳定等原则,对“新人”和“中人”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对“老人”养老金采取不同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养老保障的基本标志不仅仅表现为储备必要的养老保险资金,而且还体现在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发育程度上,兴建社会化养老服务和活动场所,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创办敬老院,形成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雏形,为社会化养老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后应以敬老院为依托,兴建农村养老社会化服务和活动的基础设施。然而,敬老院将成为农村社会化养老的主要服务和活动场所与现有敬老院数量少、容量小的矛盾;老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敬老院设施简陋、资金贫乏的矛盾非常突出。必须在老龄化高峰期来临前…  相似文献   

17.
创新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合作医疗之后的第三大社保制度.实现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创新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关键.应采取创新的对策为: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和按群体分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程度,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实行多种机制优化组合,构建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立养老保障基金运营机构,促进农村养老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结合扶贫开发,建立民间的农村社会养老慈善机构,多渠道筹集社会养老慈善资金;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基础上,改革医疗模式,建立面向农村老年人的出厂价药品直送网络;开展适应老年人的轻体力生产活动,提高其收入水平,实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神养老";加快专业社会工作者及其组织机构的培养与建设,创建护理老人的养老保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老龄人口已有1 26亿 ,占人口总数的9 %以上 ;离退休人员数量增长迅速 ,2000年将达到3100万人 ,养老保险负担数已超过30%。养老保险 ,正在成为当前一个尖锐的社会经济问题。养老保险按缴费和使用方式可分为两种 :现收现付制和投资积累制。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现收现付制没有积累 ,向正在工作者征税 ,用所得税款支付当期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而投资积累制则是个人有自己的帐户 ,他必须把工作时的一部分收入存入该帐户中以备养老。改革开放前 ,由于“铁饭碗” ,几乎不存在劳动力流动 ,现收现付制得以维持下来。但近年 ,劳动…  相似文献   

19.
张红 《社会工作》2016,(1):84-90
论文结合西部农村的人文环境与区域性独特资源,阐述了现实中的空巢老人社会工作服务存在中西、城乡与区域之间三大差异,分析指出三大差异实质上反映了空巢老人身处的社会环境迥异.在"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结构下,论文分析了当前西部农村养老服务呈现的失衡现状.基于此,论文尝试构建了"三社联动"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以期回应西部农村养老需求,为地方政府制定合理的老龄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江苏泰州市:“三力”并驱助力农村养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春凤 《社会福利》2013,(11):55-55
确保资源供应原动力。互助养老的经费来源。注资渠道主要有财政拨款、村集体收入、老人的养老金、社会捐助和福利款项。完善社会捐助机制,保证其长效自然增长机制。农村互助养老中设施的来源。养老设施结合新农村的配套建设一起规划,通过改造旧居、租用闲置房屋,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的整合。挖掘现有的老人资源进行义务帮扶和互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