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储兆文 《唐都学刊》2004,20(1):46-48
初唐山水诗合儒道于一体 ,既求功名 ,又纵情自适的的哲学基础 ,比六朝诗人退隐内敛的思想对盛唐山水诗的影响更为直接 ,且其反映的地域远远超出六朝 ,为盛唐提供了多种风格的山水样品。其景与情的处理、意境美的生成和山水诗的律化与语言的诗化 ,都说明一直被忽略的初唐山水诗是山水诗从六朝到盛唐演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承续阶段。  相似文献   

2.
侯艳 《社科纵横》2010,25(10):101-104,108
金谷诗人与兰亭诗人生存状态、精神心态、思想形态的差异,使他们对山水的生态审美情趣、生态审美思维与审美诗风、诗境都发生了变化.从文学生态学角度考察这些变化,可以窥见两晋文人山水生态审美之渐变,这对研究中国山水诗的兴起与发展、山水诗风与诗境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水诗与"物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蓉蓉 《求是学刊》2007,34(6):124-130
形成于东晋的山水诗,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一个新的发展。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专门对山水诗作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如"随物宛转"、"与心徘徊"、"以少总多"和"江山之助"等一系列的理论。这些理论不仅是对当时山水诗创作的总结和概括,而且它还深刻地影响到后来的山水诗创作。并且,后来的批评家们在刘勰"物色"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意境"说。  相似文献   

4.
通过统计,魏晋六朝时期有23位评者对曹植文才与诗文进行了批评.他们认为:一是兼善四言"雅润"、五言"清丽"--奠定了曹植诗批评的崇高地位;二是"天机启,则律吕自调"--对曹植赋作的高度评价;三是章表"体赡而律调",书、论、颂与诔等也被指瑕--对曹植其他文体的批评.尤其是刘勰等人对曹植的书、论、颂与诔等文体的作品进行了优劣评判,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一方面体现出曹植作品的优劣得失及对某些文体的突破与开拓;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曹植文学批评标准的一些新变与发展,既注意到了文体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又在声律与文辞优劣等方面有所关注.  相似文献   

5.
时国强 《社科纵横》2010,25(8):91-93,100
汉魏六朝时期人们对于山水的态度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大致可以概括为比德说渐渐转向致利说,由作为体玄的中介渐渐倾向于独立的审美客体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汉魏六朝时期的思想家对智能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前所少有的学说,其中"智能学知说"、"火光举明说"、"众智说"具有某些现代心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珈萌 《唐都学刊》2023,(3):98-104
《林泉高致》是北宋郭熙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作品,作为苏轼的前辈,郭熙绘画理论对秉持“诗画一律”的苏轼其人其诗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这在苏轼山水诗的创作中时见端倪。主要表现在以平远视域布局所描绘的画面并通过光影与明晦的变化丰富山水的表现形态;选取“烟云”这一极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烘托出山水诗冲融缥缈、萧散平淡的意境,并创造性地在水墨冲淡的背景下加入了碧色的元素,使得山水诗的创作呈现出“不古不今”的面貌;借助全景式的布局挖掘景外之意,使作品余味无穷。苏轼对绘画理论的借鉴使其山水诗在北宋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代山水诗创作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双英 《阅江学刊》2012,4(1):99-106
充满作者个人内心情意的山水,是构成孟浩然山水诗审美特质的要素之一。孟浩然创作山水诗的基础,是其心中的"情意"与外在的"山水"已混同为一的一种心灵状态。  相似文献   

9.
吕蔚 《唐都学刊》2004,20(5):47-50
"安史之乱"对盛唐诗人的心态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盛唐时期相比,战乱中的山水诗呈现出新变的特征:盛唐诗人将愤世哀世、悲天悯人的社会意识注入对山水的观照中,显示了儒家强烈的入世精神;盛唐诗人由开阔的胸怀转向对自我心灵的关注,在对山水的描绘中显示出奇崛深幽的个体忧愁;战争中的山水诗不再体现平静而超然的心态,而流露出枯淡空寂的情调。从山水诗的变化也可窥见战时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都是强调自然的意境蕴涵,都根植于中华古老文化这块沃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山水文化”。因此,二者在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借助文学艺术的特有形式表现出含蓄美和自然美,尤其是在小中见大的空间处理和虚实对比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并深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古典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山水画的发展,伴随山水画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也促进了古典园林的不断完善,这正是古典园林的山水画情结所在。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古典园林艺术和山水画艺术的交融是历史的必然,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诗情画意”与山水画艺术的“山水情结”都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吴光正 《学术交流》2002,2(2):124-128
通过对研究成果的反思,可以说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研究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具备如下三大条件:一、科学的学术意识,即历史定位意识、历史演进意识、学术考辨意识和学术积累意识。二、独到的观照视野,即比较文学视野、民间文学民俗学视野、文化学视野和历史学视野。三、基础研究必须成为理论研究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公平与效率及其相互关系,既是劳动价值论的本质内涵,也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劳动价值论从财产制度和市场制度两个方面、从微观和宏观两个不同层次探讨了公平与效率及其相互关系.劳动价值论中公平与效率的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思想家,经过古典经济学家尤其是马克思的发展,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的社区主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区主义的理论,国内的研究都是集中在哲学领域,如最早也比较有影响的是俞可平的<社群主义>,以及对哲学家桑德尔、沃尔泽等人的介绍.而国内学术界对于社会学家关于社区主义的理论的了解则基本属于空白.该文的目的就是对社会学的社区主义理论观点进行较全面的阐述,内容主要有该学派的产生与发展、其指导原则和主要的理论观点,包括社会建设的目标、个人权利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建设好社会的途径、社区的作用等以及扼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杨新荣 《学术交流》2002,1(5):79-8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均衡价格理论既有明显区别 ,又不乏相同之处。只有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强调供求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才能科学地解释各种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建立一种既反映商品价值 ,又反映供求关系的灵敏的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宪法解释学与规范宪法学的对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法多元化的现象已次第呈现于我国宪法学界,"宪法解释学"与"规范宪法学"是于此背景中出现的两项方法风格.通过两者的对话,宪法学方法论的智识结构可大致地展现为两个层面围绕实定宪法秩序以及在此基础上适度地保持宪法学方法论的开放性.由此,虽然两项方法风格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各自的学术主张,但无论从理论结构还是内涵上,两项方法论诉求之间更多的体现出交叠共识.  相似文献   

16.
林胜 《社会》2002,(9):47-50
择偶是婚姻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是婚姻缔结、家庭建立的前提 ,而且直接影响婚姻的质量和家庭的形式 ;同时它又是婚姻制度中较易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影响的环节 ,特别是择偶标准 ,它总能率先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因此 ,择偶问题一直是家庭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若对择偶的理论从内容上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这样三个明显的部分 :(一 )择偶标准。即对择偶对象包括政治因素如社会地位和政治立场 ,经济因素如财产多寡与经济状况 ,以及其他诸如门第高低、家庭环境和背景、受教育程度、文化修养、职业、年龄、性格、爱好、贞操、道…  相似文献   

17.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成了创造价值的首要因素。知识价值论不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否定 ,而是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称号下的老做法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西方的经济理论界又一次兴起了研究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热潮。在这股研究热潮中出现了难以计数的新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人们通常将它们统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或“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当然,“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相对于“旧”的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而言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是相对于某种因素为“外生”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而言的。而这里所说的“旧”的、“外生”的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指的就是新古典的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增长模型,它由索洛(Solow)和斯旺(Sw an)等人提出,而完整成型的代…  相似文献   

19.
裴小革 《求是学刊》2004,31(3):53-5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从人们之间的劳动贡献关系入手研究产权关系的理论。它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为我们从理论上说明市场经济中各种产权关系的合理性,提供了一种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依据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产权理论,在寻求产权清晰的过程中,应优先保护按劳动贡献形成的产权。  相似文献   

20.
Thepresentarticlediscuss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BuddhistrealmsandtheoriesofChineseartimagery.TheauthorholdsthattheBuddhistrealms,bothfromatheoreticalstandPointandasamodeofthought,greatlyinfluencedChineseartimagery,andcontributedtotheformationofatheoryofartimagery(yijingliterally:ideo-realm).ThemostimportantmanifestationofthisPointisfoundinthetheoryofco-dependentorigination,the"beingandnon-being"ofsunyata,andthediscussionofthingsbeyondultimatephenomena.Thistheoryinfluencedthegestation,mat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