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文茹 《社科纵横》2006,21(3):160-161
本文通过对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分析,分别讨论了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即关于小说的三种叙事技巧:叙述者角色变化、露迹、戏仿,从而揭示了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基本特征与具体的操作策略。同时也证明了《法国中尉的女人》确实是一部20世纪60年代成熟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2.
李沁叶 《社科纵横》2014,(8):139-142
以色列著名作家阿摩司·奥兹的童话《忽至森林深处》以隐喻方式反映大流散过程给犹太人带来的文化同化、身份困惑与身份特征再造诸问题。身处异质文化中的犹太人屡遭迫害,种种迫害就其文化本质而言,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作以不同方式对犹太人进行的诸种强制性文化同化与文化消解,但其结果是在客观上唤醒了犹太人的身份意识、民族意识,推动了犹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被欧洲文化同化后的犹太人将自己视为欧洲文明的一部分,他们有着强烈的身份困惑。对自身多重性身份特征的认可使身居异质文化中的犹太人在"犹太"与"非犹太"间获得了某种平衡,这种平衡对于犹太人寻找文化归属、界定自身文化属性、化解身份困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6):73-78
身份认同的研究经历了从关注个体自身的同一性问题到个体对于群体的归属问题,再到强调个体身份认同的社会范畴化问题,并同时伴随身份认同研究的多元嬗变与分化过程。其中,关注以族群/民族、宗教等文化身份为分界的认同问题成为学者们应对世界冲突难题下的研究焦点。由此,对于身份认同问题的研究,最终目的应是为了分析身份之间的复杂互动过程以及在身份互动过程中的认同分化与整合进程,为寻求化解和消除群体与社会在互动过程中国对民族、宗教等单一文化身份的强调而产生的偏见、排斥与对抗的方法与机制提供理论与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文飞 《社科纵横》2009,24(4):98-101
作为世界华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亚东千文学中始终渗透着多重的“身份”:移居新国家,他们积极建构社会公民身份;身处苏俄文化及中亚文化中,他们自觉迫寻自身的族裔身份;同时,在深层的情感结构中,又对中国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混合身份认同”状态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洲 《太平洋学报》2012,20(5):53-63
主权国家不仅是一个由实效性要素所构成的实体,而且也是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国际主体身份。联合国的承认与接纳不仅对主权国家身份在国际社会的全面建构具有直接的权威确认和支撑作用,而且也对主权国家充分享有其主权权利并实际参与国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接纳新会员国机制为主权国家身份全面建构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程序机制和博弈平台。为实现实质性的独立建国目标,巴勒斯坦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对此,国际社会目前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并形成了多种博弈力量以及错综复杂的博弈格局。  相似文献   

6.
基于“情境—身份”分析框架,以15个家庭父母双方的访谈资料为基础呈现当代中国社会中“好父亲”的建构过程、机制及后果,结果显示:在父亲身份可能被唤醒的交往情境、抚育情境及消费情境中,“好父亲”的社会建构表现为父亲身份与抚育者角色和家长角色的聚合以及与消费支柱型角色的偏离;由于缺乏结构层面的角色模范,行动者层面的父亲身份建构呈现出个体化与模糊化特征,“好父亲”的展现严重依赖于母亲的配合表演。上述发现有助于将“父亲身份的社会建构”带入家庭与性别社会学的研究中心,还为理解当代社会的性别平等进程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知青一代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知青文学参与了这一身份的建构。知青作家通过伤痕/苦难叙事和理想/英雄叙事,建构起知青的基本身份特征。知青身份建构是知青作家在面临现实和文化困境时,寻求自身同一性和社会同一性的结果,与时代文化也有密切联系。知青身份认同带有遮掩性和强烈的功利性需求,无法形成真正的自我认知,在时代环境变化后最终只能走向溃散。身份认同意识对知青作家的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一是促进了知青作家的文化身份自觉,意识到新文学对传统和民间的疏离和偏执,开启了寻根文学;另一方面,受社群文化的封闭性和排他性影响,创作视野不够开阔,思想高度有较大欠缺。  相似文献   

8.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曾被称为“后殖民作家”“移民作家”“用英文写作的日本民族作家”,但他拒绝这些标签的同质性和阵营性,力图展现独特的文化视野和写作策略.石黑一雄通过创建多元的叙事空间、采用分散的记忆视点、建立国际化写作方式,突破了评论界对他的上述三种成见,从而超越为时空所局限的个人经历,构建起在多种文化冲突中凸显作家个人特质的“他异性”文化身份.石黑一雄的写作展现出由封闭到多元空间、从自我到他者融合的时代特征,为理解和解决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冲突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文化冲突及其对民族文化身份的影响是后殖民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对《典仪》和《北迁季》的文本解读,不仅客观地揭示了印第安和阿拉伯少数族裔的历史、文化及生存状况,展示了世界少数族裔构建自身文化身份的艰辛历程和策略,更突显了种族及殖民关系下的文化身份迷失与重建并非只属于某一个民族,而是整个人类需要面对的重大议题,这对全球化时代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族裔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主流商业电影叙事中,女性自动的伟大和深度的谦卑非常普遍.从对主流影像的梳理不难看出,影像叙事在历史的嬗变中,不变的是女性身份和女性命运对主导意识形态的供奉与佐证.以主流商业电影的大作《唐山大地震》为例,影片中一个高度自觉的女性形象和其命运在软化意识形态内核、实现历史、灾难的当代重述上相当有效,这种自觉是对传统历史叙事中以女性命运被动承载家国命运的一种突破,是历史叙事对消费语境的有效适应.在这种历史叙事中,女性意识自觉退避,故而它也意味着女性性别身份走向更深度的谦卑.所以说,在当下主流电影中,真正坚固的主流价值观远未形成,传统意识形态仍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1.
许潇 《北京社会科学》2015,(10):119-128
三科在说一切有部阿毗昙中的细密分析过程中逐步成为佛教人本主义世界观的典范。五事是《俱舍论》之五位七十五法的雏形,亦是《百法明门论》产生的基础。它改变了根本说一切有部以蕴、处、界三科摄一切法的世界观。以五事摄一切法,是佛教世界观的一次重大变革。这场变革出现在说一切有部并非偶然,而是逻辑的必然。说一切有部精于论议,分别法相,被誉为佛教的经院哲学,又由于它受到古希腊罗马哲学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影响,其哲学思辨特质非常突出,其关注的重点亦由自身逐步拓展到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多个城市正计划建造海上机场,已开工的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机场,但需要对其建设作完善的前置分析.作为海上机场建设的后起之秀,我国可向日本借鉴相关经验.本文选取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性、交通性、社会性展开分析,得出未来建造海上城市构想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从周作人评价鲁迅 《阿Q正传》 所用"山灵的讽刺"这一概念入手,探讨其根源,指出周作人在定义鲁迅的写作特质时,除根据他们共同的阅读范围来确定鲁迅所受影响的来源外,主要依据了自己所受的古希腊及英国文学的影响.所谓"山灵的"(Satyric)这一限定语,既包含古希腊神话人物萨提儿本身的特质,又包含古希腊特有剧种萨提儿剧的特征.周作人还挪用了泰纳 《英国文学史》 中对斯威夫特的评述,作为其定义鲁迅"山灵的讽刺"手法的重要参照.正因为周氏兄弟思想资源的差异,周作人对鲁迅写作技法的理解中实暗含着两处与鲁迅的分歧:一是对幽默概念的不同认知,二是尼采意义上日神与酒神精神所象征的不同个性与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对分担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风险,及时为消费者损失提供救济具有重要作用,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结构特征,可以发现阻碍我国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法律构建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占据食品安全生产经营主体结构中80%以上数量的小微经营者,基于成本与收益的考虑,根本不愿意投保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二是承保机构基于食品安全事故中巨额赔付的风险,也对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持消极态度.食品生产经营中的政府监管失灵和市场自我调整失灵是造成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建设的主要障碍.为了有效发挥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功能,必须推进实施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以法律制度的形式来约束不同主体,从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来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20.08米的奥运长卷、惟妙惟肖的贵妇仕女图、充满乡土情怀的胶州大秧歌、走出国门的丹麦之花……在胶州市胶北镇的一间大瓦房里,记者见识了民间剪纸艺人郭维全的大作。郭维全生于1947年,11岁开始学画画,18岁学剪纸,尤其擅长人物素材。一把剪刀、一张纸片,为他展现了一方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自由天地。剪剪、刻刻,凭着一颗不泯的诚心,他把与时俱进的梦想和大自然的灵光采撷,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将他们一一展现。郭维全的剪纸艺术不囿于传统民间剪纸的窗花,而是将现代生活乃至宏大题材等纳入剪纸创作的范围中,2008年,为庆祝奥运会,郭维全设计的《扬帆青岛,同迎奥运》剪纸长卷长2008厘米,宽63厘米,整个剪纸长卷以喜迎奥运为主题,长卷立意深刻、画面宏大,目前被奥帆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17.
秋日私语     
  相似文献   

18.
但昭明 《唐都学刊》2015,(3):121-124
长期以来,加之于怀特海身上的"神秘主义"往往只是被贬斥地理解成科学主义的对立面,这种是此非彼的思维模式妨碍了我们对怀特海哲学之整合性的理解。事实上,怀特海正是立足于科学自身的超越,试图将神秘主义理性化。这种消解对立、同于大一的哲学诉求恰好又应和了神秘主义的原初内涵。只有在此意义上,才能合理地理解怀特海的神秘主义。  相似文献   

19.
《青岛画报》2015,(4):12-13
约翰·D·洛克菲勒(1839.7.8-1937.5.23)是人类历史上的首富和美国第一位十亿富豪,1870年他创立了标准石油,在全盛期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财富总值折合在4000亿美元以上。这位美国石油大王把其财富的一半用于慈善事业,他开创的石油王朝在美国的垄断地位达85年之久。并且,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绵延6代,仍未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