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继明清伊斯兰教汉文译著之后,民国穆斯林知识阶层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伊斯兰教作了新的阐释和译介,出版了一批新的伊斯兰教汉文译著。文章认为,民国穆斯林知识阶层的这种文化自觉不仅表现在解决教内的问题及伊斯兰教的发展问题,而且需要应对来自中国社会、其他宗教的误解和挑战,同时希望发挥宗教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受儒家文化思潮的浸润与影响,产生了中国伊斯兰思想文化,使中国伊斯兰教具有自身的特色,形成了区别于其它国家和地区伊斯兰教的特点。一方面它仍是伊斯兰教,虔诚的穆斯林们照样严格恪守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遵守宗教功课,其表现出的浓烈的宗教感情与宗教气氛和其它国家的伊斯兰教并无二致。另一方面它又适应中国的国情,具有中国或西北地区所特有的其些宗教观点、宗教制度、宗教组织和礼仪方式。伊斯兰教同民族问题紧密相连。我国基本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可、塔塔尔、  相似文献   

3.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标志,是穆斯林信仰的象征。除了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在清真寺进行外,清真寺还承担了更多其他的社会功能,成了穆斯林社会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清真寺的功能及其演变、清真寺功能的特点、发挥清真寺功能的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全面、深入研究清真寺功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教职人员不仅对信教群众的宗教修养、思想观念、言行品德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在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伊斯兰教与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维系了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以及伊斯兰教未来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5.
宗教的力量呈现无形和有形之分,前者表现为它的教义的感召力、凝聚力;后者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众多的信教群众,构成其重要的社会基础,二是不同程度的宗教经济实力,构成其重要的经济基础。建国40多年来,我国回族地区伊斯兰教在经历了波澜起伏以后,走出低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达时期。当代回族地区伊斯兰教的这种政治活力,不仅源于千百万虔诚的回族穆斯林的信仰维系,而且得益于一个具有相当实力的宗教经济的支撑。正是这种宗教经济,保障了回族地区宗教组织、宗教活动的正常运转。深入探讨当代回族地区伊斯兰教宗教经济问题,对于寻求宗教与现实社会的有机协调,促进回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著文概述了中国伊斯兰教的七个基本特征:①中同伊斯兰教是外来宗教。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传播后的四十年(610~651)期间就传入了中国,主要是落居中国的外国穆斯林构成的。②封闭性的宗教。在传教方面,中国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天主教相比是保守的,它不向非穆斯林主动宣传教义和吸收教徒。③教派门宦比较复杂。大体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自7世纪中叶传入我国,历经唐宋元之后,到明初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一,经元代大批穆斯林入华,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迅速增长,做为伊斯兰文化主要载体的回族已基本形成,并遍布全国各地。其二,伊斯兰教在我国诸多宗教文化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开始对明代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分析研究明前期统治者对待伊斯兰教的政策,对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明朝的民族同化政策与对伊斯兰教的宽松政策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从维护朱家王朝对中国的长久统治出发,对一些少数民族采取强迫  相似文献   

8.
一定的宗教信仰是借助一定的宗教仪式,通过一定的宗教行为模式外向展现出其信仰认知的。“一日五时礼”就是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信仰认知的外向展现方式之一。现时能坚持“一日五时礼”的回族穆斯林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一日五时礼”群体出现了老龄化现象。本文从中国经济社会大背景的变化、社会学的角色丛以及心理学的不同视角,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人类的历史上,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至今还是某些国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想。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中,有十个少数民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因此,深入开展对伊斯兰教的学术研究,对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宗教工作,加强民族团结,调动各族穆斯林投身祖国四化大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增强我国和信仰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不同,宗教组织系统没有严格的教阶制度,但仍有各种教职人员和教职称号。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在发展中渐渐有了各种教职人员,形成了中国回族伊斯兰教的掌教制度。自唐宋迄元明时代,见诸历史文献记载的教职人员,主要有:卡迪、伊斯兰·谢赫、伊玛目、海推布、穆安津、穆塔完里、达尼士曼德、毛拉、穆夫提以及阿訇等称号。关于伊斯兰教的“掌教”这一称谓,据考证最早起始于元代,元朝曾在中央政府设置“回回掌教哈的司”,在各地设置哈的,作为掌教官员,掌理回回人的宗教事务,断决回回人之间的诉讼纠纷。明清以来,掌教演变为教坊首领的普遍称谓。  相似文献   

11.
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是伊斯兰教宗教制度的一个分支,是伊斯兰信念在回族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社会中一种比较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一千四百年来,伊斯兰教以它幽深的哲理、古老的历史和巨大的社会能量,凝聚了数以亿计不同肤色的穆斯林群众。尤其它慎密而集体意识极强的宗教制度,更具有超强制性的权威,从而成为每个穆斯林必须遵行的神圣义务。伊斯兰教同阿拉伯民族原始的多神崇拜相比,在观念上已理论化,活动上  相似文献   

12.
公元 1 64 4年 ,清统治者入主中原 ,以北京为首都建立了清朝中央政府 ,乾隆二十四年( 1 75 9) ,清朝在征服准噶尔之后 ,进而清除了南疆大小和卓的封建割据势力 ,统一了新疆。清朝对全国的直接管辖 ,表明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的完成。清政府为维护政治局面的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对民族、宗教问题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 ,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政策 ,允许新疆各民族穆斯林保持其伊斯兰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正常的宗教生活。新疆地区伊斯兰教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本文即叙述维吾尔族中的伊斯兰教情况。一、宗教信仰与宗…  相似文献   

13.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是穆斯林信仰、社会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准则,是伊斯兰教教法的渊源和立法制宪的首要依据.我国有回、维吾尔、东乡、撒拉、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保安等十个基本上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还有汉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中有极少数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群体,<古兰经>在我国的穆斯林中流传广泛,并先后被翻译为撒拉语、汉文、维文、哈文和柯尔克孜文等文字,同时我国学者也从多方面对<古兰经>作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伊斯兰教对理学的吸收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表古代阿拉伯文化的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一样,在中国的传播、生发过程中必然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接触、影响,其中主要是和儒学的接触。伊斯兰教的东传始于李唐,盛于元蒙,所以说伊斯兰教所接触的儒学即是宋明儒士发展了的新儒学——理学。中国广大穆斯林,尤其是穆斯林学者(实际上他们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接受、译释、传播伊斯兰教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将理学的某些重要范畴、命题引入伊斯兰教,从  相似文献   

15.
天课制度作为伊斯兰教法定的宗教戒律,被穆斯林视为"天命功课",为伊斯兰教义务性宗教赋税制度。本文以甘肃临夏市木场社区天课状况为个案研究,以此管窥西北回族天课制度。  相似文献   

16.
马注的伊斯兰教伦理道德观着重讨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五典”说是其宗教伦理道德观的核心。作为一名虔诚的回族宗教学者,马注认为,穆斯林必须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完满地恪守人伦规范,这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前提条件。基于此,他将伊斯兰教伦理道德学说同儒家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传统伦理道德观精编巧织在一起,从而构建了一套中国化的伊斯兰教伦理道德体系,并为中国广大回族穆斯林所遵行。  相似文献   

17.
对其所尊崇的信仰客体———至高无上的、独一无二的安拉 (亦称真主 )的高度虔诚是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的首要动因 ,此外 ,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的动因在相当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情感生活的需要。本文将从心理慰藉和情感宣泄两个方面阐述伊斯兰教对穆斯林生成积极情感的作用 ,并从人—神沟通的角度 ,分析这种积极情感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遍布中国本土的清真寺是穆斯林社区的神圣空间,于其间发生的礼拜仪式则以时间公约的形式,把宗教经典规则与穆斯林群体的宗教践履演绎成一种程式化、组织化的表达.清真寺建筑和宗教仪式以空间和时间的双重结构,将穆斯林个人、家庭与社区这三方面联系和组织起来,有效地整合了本土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与宗教情感.文章通过对中国内陆清真寺及其礼拜仪式的现场调查和采集到的资料,初步验证了于清真寺建筑与仪式这两种伊斯兰教物象的本土表达中所揭示出的世界宗教跨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极强的凝聚作用,两者魂体相依。但在民国这一特殊的社会转型期,作为回族中坚的青年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却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之前以对真主绝对信仰为最终目的的伊斯兰教对当时的青年丧失了号召力,青年们开始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来评价和看待伊斯兰教,以伊斯兰教对自己的有用性来决定是否信教及如何信教。为了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宗教价值观,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伊斯兰教和青年的关系,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而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伊斯兰教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伊斯兰教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0.
谈谈维吾尔族的某些传统禁忌习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代,维吾尔族先民曾奉行过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等原始观念长期支配着人们的精神领域,并由此而产生了一些相应的习俗。后来,维吾尔族又先后信仰过萨满教、扶教、摩尼教、佛教等,并最终接受了伊斯兰教,成为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但是,维吾尔族在接受伊斯兰教的过程中,并没有把早期形成的宗教观念和习俗完全摒弃,而是与伊斯兰教的信仰相融合,形成维吾尔族宗教信仰的传统特点。一些并非伊斯兰教内容的古代习俗甚至被保留至今。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不许对苍天吐唾沫。这是敬天信仰的遗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