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敏 《决策》2009,(5):13-16
公选的地方探索,一直在无形的坐标体系中演进,如果说“横坐标”是中国干部选任制度改革,那么,“纵坐标”就是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人才的需求。安徽13年的公选创新就是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1,(33):24-25
四川省是全国率先实行公选领导干部的省份之一,实施统筹公选更是全国首创,一度被外界称为中组部的“试验田”。17年来,先后集中组织开展大规模公选7次,市县两级组织开展公选650多次,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各级领导干部近万人.其中厅级领导干部114名、县处级领导干部733名、科级领导干部上万名。  相似文献   

3.
杨敏 《决策》2009,(5):17-18
这是一个受人关注的群体,1995年夏天,从进入公众视线的那一刻起,他们身上就被赋予了太多的责任和期待。他们的公选经历,是安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变革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08,(17):29-30
公推公选领导干部,江苏在全国做了很早的探索,从1995年至今,南京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已经进入第14个年头,李源潮在2001至2003年间曾兼任南京市委书记,其间推动了南京市第一次公推公选。2003至2007年他担任江苏省  相似文献   

5.
林一剑 《决策》2008,(2):74-75
早在1998年,广西就举行过一次面向全国的公选副厅级领导干部的活动,那次的条件比较高:必须是任正处职务3年以上,45岁以下.本人在任职经历这一关连边都巴不到,也就是与己无关,印象中只是有几个认识的或者说是熟悉的人通过那一次公选走上了更高层的领导岗位.  相似文献   

6.
2003年9月和12月,许昌市和平顶山市分别进行了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的活动,我分别以笔试第一名和第五名的成绩进入面试,但两次面试均未取得好的成绩。现将我两次参加面试的教训总结一下,献给读者,希望能对那些准备参加公选的同志有所帮助。一、两次公选的经历第一次,许  相似文献   

7.
该如何设置公选第一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一种参与、一种经历、一种对干部制度改革的身体力行,我参加了2002年1月20日广东省第三次公选副厅级干部的笔试.笔试之后,围绕着公选干部的第一关究竞该如何设置,我思考了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公选”为年轻优秀干部提供了走上领导岗位的机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是否能够继续表现优秀呢?最近,我们对成都市2000年通过“公选”走上领导岗位的22名年轻干部在试用期内的综合表现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考察。考察结果有喜有忧,但从总体来看却是喜大于忧,充分说明了“公选”对改革现行干部选任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08,(14):20-21
南京市首创政府组成人员全部公推公选"公选"是近年在党政干部选拔上的一大亮点,各地探索出了"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公推差选"、"差额直选"等多种形式。其中南京市从1995年首次进行公开选拔,到2003年首次公选区长,再到公选部分市级领导干部,选拔的职位范围不断拓展,职务层次不断提高。今年2月,南  相似文献   

10.
时下,公选已逐步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重要形式,而面试又是干部公选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几年中,我先后几次在公选领导干部的考试中力挫群雄,脱颖而出,从一名学校的中层干部,逐步成长为一名副处级领导干部。回想几次成功的经历,我深感:是公选给了我上进的机遇,而面试中的超常发挥又是我制胜的法宝。精心准备是面试制胜的前提公选面试,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模式。面试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介绍、必答题、随机提问三部分。要想在这些问题上表现突出,面试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大家都熟悉的自我介绍,更要精心推敲。自我介绍中,面试者通常会…  相似文献   

11.
王元慧 《领导科学》2005,(11):30-31
2005年2月初,因为政府机构改革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调整,江苏省宿迁市市直机关共有民政局、建设局等8个部门的一把手空缺。市委决定空缺岗位人选全部采用公推公选的办法产生,整个工作已于3月底圆满结束。这是我市在更高层次上实行公推公选制度的一次成功探索,也是我市首次通过民主公开的方式选拔市直部门一把手。社会各界普遍反映通过公推公选的方式选拔市直部门一把手,有利于高层次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营造了注重能力、鼓励竞争、开拓奋进的浓厚氛围。一、公推公选市直部门一把手的主要动因一是为了对…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不少地方的公选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公选成本过高、整体效能不高等。公选成本过高已成为制约公选推广的瓶颈有些地方甚至存在搞不起公选的现象。而要降低公选成本,发挥公选效能,笔者认为必须严格把好六道关。严把决策关,目标定位要科学公选决策是公选组织者最基本的职能。公选活动只有在目标定位科学而又合理地降低了公选成本的前提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公选决策目标包括公选职位、范围的确定和公选程序的制定等。公选范围要合理。一般来说,公选范围越大,成本就越高,但易选到优秀人才;公选范围越小,成本就越低,但不…  相似文献   

13.
南京:直播公推公选开先河不断推进干部选拔制度改革,南京市十几年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1995年首次进行公开选拔,到2003年首次公选区长,再到公选部分市级领导干部,选拔的职位范围不断拓展,职务层次不断提高。2008年2月,南京市公推公选多个市政府部门的"一把手"岗位,又创下了周内第一。更受强烈关注的是,此次公开竞选演讲答辩过程首次采用了电视直播,官员候选人上电视公  相似文献   

14.
公选模式创新及发展趋势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加大了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探索力度,并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不断发展。近几年来,各地在严格规范操作的基础上,针对公选工作中存在的报考职位冷热不均、部分公选干部高分低能、公选成本过高等问题,积极探索创新,在公选的环节及方式方法上不断深化拓展,推出了一些新的举措,逐步形成了多种公选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拟就公选模式创新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谈些看法。现行公选模式创新及评估现行的公选模式,从公选的对象来看,有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之分;从公选的职位来看,有明确职位公选和虚拟职位公选之分;从公选…  相似文献   

15.
我是2000年9月参加十堰市干部“公选”,走上十堰日报副总编岗位的(现已调市委宣传部工作)。我清醒地认识到,“公选”得来的职务来之不易,而且“公选”中表现的只是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只有在领导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这,才是每一个走上领导岗位的“公选”干部所要着重锤炼的。两年多  相似文献   

16.
翁玲 《领导广角》2002,(8):35-36
陈自昌,原广东信宜市委书记。在前不久的广东省第三次公选中角逐省交通厅副厅长一职获得成功,是此次20位公选副厅中年龄最大者,而今年报名参选20个副厅职位的干部人数达2173人。陈自昌生于1948年11月,党校研究生,高中毕业后当过农民、民办教师、大队干部,1976年起先后在湛江地委宣传部、茂名市委宣传部工作,1992年起历任信宜县县委副书记,信宜市代市长、市长,市委书记。  相似文献   

17.
公选作为一种体现公开公平原则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为配强班子、选优干部、广揽人才开辟了新途径,日益成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式.在公选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要提高公选的质量,关键在于保证公选过程的公正、公开、透明.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不断创新公选思路,完善公选程序,改进公选方式,以公选过程的公正保证公选结果的公正.  相似文献   

18.
李晓跃 《领导科学》2001,(10):23-24
公选面试,对考生来说,不单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全面展示自己才华、气质、风度的机会。凡那些能在公选面试中脱颖而出的考生,不仅平时勤于学习、勇于锻炼、善于思考,在面试中也能沉着应战,……  相似文献   

19.
刘二宝  申建民 《决策探索》2005,(11):16-16,71
中央出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之后,又相继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5+1”文件,多次提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河南省委七届九次全会和全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座谈会,也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出了安排部署。许昌市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该市继1996年面向全省公选11名县级干部后,2003年又面向全国公选20名县级干部。实践表明,公选坚持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的原则,引入了竞争机制,打破了论资排辈传统,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0.
刘长江 《决策》2007,(2):56-57
在领导干部公推公选中,虽然面试之前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能够胜出已经十分不容易,但真正决定最后结果却是面试.因为,进入面试的干部仍然面临激烈的竞争.以江苏省宿迁市2004年进行的一次干部公推公选为例,当时共需要选拔领导干部10位,但进入面试的干部却有51位,这就意味着,即使进入了面试,仍然有80%的干部将在面试中被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