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泽东继承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从中国各民族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确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发展观。毛泽东的民族发展观包含有丰富而又深刻的内容,是毛泽东民族理论的重要内容。坚持和贯彻毛泽东的民族发展观,对新时期民族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从毛泽东教育思想中拾取一粟:从早期形成的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思想,到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教育价值取向,乃至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形成和发展,始终贯穿和体现了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从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模式、发展的速度、发展的制度保证、发展的激励机制和发展的战略重点六个方面 ,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发展观 ,并且有了制度和体制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和邓小平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都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各自的社会主义发展观。通过对邓小平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观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有许多相似之处,邓小平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政治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政治发展观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条件下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指引中国人民探索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认识观和实践观。毛泽东对政治发展目标、动力以及战略的深入思考,科学地揭示和把握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发展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毛泽东和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速度等方面的比较,阐明了二者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 ,邓小平在坚持毛泽东发展观的基础上 ,结合新形势 ,提出了不少新观点 ,实现了对毛泽东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比较两代领导核心的发展观 ,对于更好地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及其对中国发展实践的指导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1956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提出了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许多正确思想,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上发生了重大失误。全面了解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思想,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是有极强关联性的异质性发展观。虽然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的通约之处在于两者均以唯物辨证论为指针,但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在肯定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方法论的同时,却部分否定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基本理论。究其原委,时空隔距正是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差异的本源所在。从理论进路上看,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线性地囿于资本主义而不能自拔,从而导致其陷于发展"乌托邦"的境地。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孜孜以求于更理想的社会制度安排,从而开辟了摆脱人类发展困境的正途。可以认为,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参照,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借鉴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积极思想,挖掘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宝库,对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究竟需要不需要商品生产?对这个问题,马克思的答案是否定的,列宁的答案是肯定的,斯大林仅仅提到了商品生产,毛泽东则对商品生产作了一些可贵的探索.他认为1.中国需要商品生产;2.商品生产具有积极作用;3.我国的商品生产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4.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揭示的发展观 ,是对立面统一的发展观。它与对立面斗争的发展观相对立 ,展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显著特征。对立面统一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是中国改革开放精神的凝结和升华。它以三位一体的结构形式 ,奠定了中国社会继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预示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影响的热点一再兴起,但对于传统文化与毛泽东社会主义观之间的关系,尚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养育毛泽东的湖湘地域文化两个方面研究文化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面启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开拓者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具活力的元素.传统家训作为家庭教育的载体,从重农务本、经世立业、伦理道德、许身报国等方面和谐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诸种关系,形成了立身、持家、治国的人生发展观,构成了家国一体的发展模式,体现了家庭持续、协调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探索不断走向深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就发展的地位和意义、发展的任务和格局、发展的进程和规律以及发展的最终目的等形成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观念的整体升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人类文明发展观的主体新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久强 《学术研究》2002,1(2):31-34
人类要走出困境,需要自觉的主体精神的觉醒,并且要将这种自觉的主体精神具体化为指导人类发展的实践理念,即形成合理的合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观。新的人类文明发展观,是以自觉的主体性为其哲学内核的,它要求主体性的自觉弘扬,要求人类理性的合理运用,要求用类的眼光来看待发展,要求以更新了的自觉的人类中心意识、人类主体意识去寻求自由之路。本文从主体发展观、理性发展观、类发展观和新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四个方面来阐述新的发展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无论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会面对发展问题,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所谓的发展问题,应是人的、关于人的发展问题,是人作为人的应有之义。传统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差异及转变就是使人由单向度迈向多维度,使人由片面、异化的人之面貌恢复全面、真正的人之面貌。追溯发展问题的根源,归结一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模式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关系具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双重特性,决定了国家权力可以主动创建作为社会关系表现形式的社会制度的必然性,社会制度则以动态方式体现生产力的客观性质。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内外处境又使得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对于社会制度建构的这一主动性凸现出来。而中国的国家推进型制度变革能否走向彻底成功,归根结底取决于改革进程中制度建构的良性社会基础的孕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毛泽东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得有失。其得 ,开启了邓小平理论的先河 ,其失 ,留下了深深的教训。毛泽东勤于学习 ,善于思考 ,在实践中看到存在的问题 ;勇于探索 ,思考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 ,在实践中有的并未彻底贯彻实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得失 ,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者乃至子孙后代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