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文学是文学学科中最具开放性的一门学科,而人类学则是整个人文社会学科中真正能够全面体现出开放性特色的一个学科领域。文章通过对文学人类学与比较文学的梳理,说明了二者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表明二者具有根本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叶舒宪先生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同国学传统相结合,以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实绩,使中国文学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在文学人类学方面的探讨和"四重证据法"方面的巨大贡献,极大地扩展了文学研究的空间,极大地推动了文学研究的深入展开,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研究的成果。他以自己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实绩,引领了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潮流。  相似文献   

3.
2012年11月,在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和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会等团体的协助下,跨学科学术平台"文学人类学与多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在广西民族大学成立。中心成立之际举办了题为"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国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4.
2005年6月,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教授在兰州大学文学院做系列学术讲座并在甘肃进行田野调查,其学术活动引起强烈反响.本文是他与研究生一次座谈的纪要.在这次座谈会上,叶教授就文学人类学及其相关问题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对诸如文学人类学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一些具体和热点问题谈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很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现根据记录整理并征得叶舒宪教授同意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严平: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领导,早上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严平。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相似文献   

6.
文化对话与文学人类学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世纪的文学研究——特别是比较文学发展脉络的历史回顾,提出在文化对话的广阔背景上建立文学人类学的可能性,以期为未来的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确认中远期目标。从文化人类学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双重影响着眼,比较文学作为通向文学人类学的必由之路,作为加强文化交往与沟通、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心理障碍、确立文化相对论平等对话观的有效途径,已日益变得明确和必要。随着后殖民时代多元对话的展开,文学研究本身获得了发掘文学艺术的人类学价值,促进人类文学经验的会通和整合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7.
对文学人类学在国内外的产生及发展状况做了简单梳理。通过分析研究归纳出文学人类学主要包括:神话原型批评、原始主义批评和仪式研究三个方面。指出文学人类学的出现及发展是当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带来的诸多问题的一种理论诉求。以跨学科为理论基础、结合了人类学观照自身的学科理念的文学人类学成为了新世纪里寻求文学研究突破的一种崭新呼声。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研究均受美国学派的深刻影响,普遍认同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研究正处于“跨学科研究”阶段,使得“跨学科研究”成为了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跨学科研究”是一种应用于多学科领域研究的普适性研究方法,缺乏对比较文学研究的针对性,加之“跨学科研究”的范围过于宽泛,从而严重忽视了比较文学研究的国际性和世界性.基于此点,对比较文学的“超文学研究”进行剖析,对于重新确定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范围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般所讲的“人类学转向”是指在其它学科研究中人类学理论、视野及方法的荡透情况,以及人类学对这些学科知识观念的转型萨起的导向作用。叶舒宪先生指出,“关于‘人类学转I勺’的命题还有一种理解的方式,那就是关注人类学自身的转向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夏季在重庆永川举办的教育部首届“文学人类学骨干教师高级研讨班”上,文学人类学的跨学科性质得到再次界定,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从文学、人类学、历史学、符号学、教育学等不同视角进行了跨学科的讲述与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主办,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联合发起的中国文学人类学第五届年会于2010年6月28日—30日在绿城南宁举行。与会代表70余人,分别来自全国及海内外30多所高校和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比较文学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就如何利用比较文学的学科优势进行跨文化和跨学科的研究进行了讨论,并尝试着提出一些问题。其中涉及到比较文学学科的悖论性格、文学史和思想史的关系、比较文学第四种模式、文学人类学及中日两国现代文学关系的特质等。这里发表的即是他们就上述问题讨论所形成的笔谈。  相似文献   

13.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29(4):F0002-F0002
徐新建教授,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文学人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系主任,哈佛、剑桥和悉尼大学访问学者,四川省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重点基地研究员、国家985创新平台“民族文化遗产方向”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是研究古代汉民族语言发展及变化的课程,作为一门古老的课程,它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知识的重任。文学人类学发端于西方,近几十年在国内以星火燎原之势迅猛发展,其学科整合的方法论值得其他学科借鉴。古代汉语与文学人类学实现学科交叉,不但可以更新研究方法、转变思维方式、增加多重视野,还可以实现文史哲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古汉语知识探究从平面向纵深延伸,从文字文本向文化文本靠近,从而更加立体化,生动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史学、文学等研究领域出现人类学转向的趋势。不过相比较史学而言,文学领域的人类学转向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章以文学人类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重释、文化诗学对人类学知识的借鉴、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对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移植等个案为例,就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进行了考察,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转向的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背景和问题 中国文学人类学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清晰的学术脉络。其研究角度包括:用文学研究的方法来研究人类学的民族志写作,以及用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作品。其具体的研究实践及成果有:口头文学的研究(朝戈金、徐新建等)、重释中国古代经典以及“四重证据法”的运用(叶舒宪)、表述问题(徐新建)、仪式理论解读作品(彭兆荣)等理论方法的总结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对思考者的思考范式与思考工具进行争鸣和反思,发现文学人类学批评作为一门破学科的学科,其具有多元视角与整体思辨及实践性、"间性研究"特点,不失为一条纠偏与查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有效路径。该文主要以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为样本作参照阐释说明,力求能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开辟新的研究空间、注入新的生长活力,从而展现出文学发展的和谐化并绽放出自身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文字崇拜、文本中心和文人心态的影响,固有的"诗学"理论实际上局限于文本范围.堪称"文本诗学".如今面对文本中心的消解,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口传文化的存在及其原创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对"口语诗学"的研究无疑将有助于诗学理论的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9.
文学人类学批评理论及实践的若干问题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文学人类学批评理论研究中,还存在有三个问题:一是一些文学人类学批评的文章,重视寻找作品的原始性、原始意识,归结原型及原型沿袭的动因,而忽视或曲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二是不少文学人类学批评文章,在分析、整合作品时,强调了连续性,忽视了阶段性即忽视了作品的时代性和审美价值;三是一些文学人类学批评文章将数种相似但并不一定相关的文化形态合成在一起,随意构建模式。我们相信,随着文学人类学批评理论体系的建立和规范,文学人类学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学人类学于20世纪初乘西学东渐之风登陆中国,至今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二个时期,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和新中国成立之后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复兴。中国百余年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有一条一以贯之的线索,那就是致力于文学人类学的本土化,即用西方的人类学理论和方法来解释中国文学中的具体问题,并构建出自己的理论话语体系,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