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界定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概念,可以看出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职能互补性、行为协调性、效益放大性等三个特征。应该在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协同机制、管理协同机制、资源协同机制和利益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985”工程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2011计划”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至今,虽然历时仅仅一年,但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只有真正明确“201l计划”的实施宗旨,创新体制机制的思路,以科技体制改革带动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能力全面提升的模式,才能真正将计划落到实处,起到更好的协同创新和聚集效应,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对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使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跨越式发展的实现必须确立创新的观念与思路,必须以办学观念创新和办学体制创新为途径,谋求高校办学的先发效应,开创办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从现状分析,我国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未能得到应有发挥,本文通过将创新的“线性推式”模型扩展为“立体化拉式”创新活动关联模型,强调了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资源整合模型和以知识资产为驱动的教育创新机制分析模型,讨论了高等学校综合运用创新能力、整合创新资源、更有效地开展创新活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2011计划"把高校作为协同创新的组织主体,将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凝聚在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的前沿阵地,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有别于"973"等项目以企业和研究机构作为组织协同主体。协同创新中心的治理模式、组织管理和互动条件是落实"2011计划"的核心工作。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优化设计的控制机制及其之间的耦合是保障协同创新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笔者着眼于当前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社会协同的现实操作,重点探讨社会协同实现机制的构建,详细阐述如何构建社会协同的政府主导机制、社会协同的责任分担机制、社会协同的合作动力机制、社会协同的成本分担和收益分配机制、社会协同的集体行动机制、社会协同的信息共享机制、社会协同的监督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7.
协同创新体制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年计划")思路指引下,我国实行的是政府引导,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自主协同合作体制。协同创新机制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主体、各组织的内部合作方式与要素关系的总和,它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主要遵循知识扩散动机和动力最大化原则、技术转移梯度最小原则、以知识为主的资源互补性最大化原则、个体成本收益率最大化原则和创新能力差距适度化原则。  相似文献   

8.
交叉学科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机制创新与体制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交叉学科是确保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交叉学科具有跨学科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为充分发挥交叉学科在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必须对当前高校内部办学体制进行变革:树立"大学科"意识,促进观念转变;设立跨学科研究平台,推动协同创新;优化"学分制",推动体制改革;培养教师团队,改革管理体制;重置综合课程,优化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产学研协同创新不仅有助于区域经济内的知识流动,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苏北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苏北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对于苏北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关于“2011计划”有关情况的说明》中指出,“2011计划”是一个新的计划,同时也是一个改革的计划,把握总体要求至关重要。“2011计划”整体上贯穿了一个根本出发点、一项核心任务、四类协同创新模式和八个方面机制改革的思路。1.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2.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3.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构建四类协同创新模式;4.以创新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是先进文化的发源地、示范区和辐射源。高校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播和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充分理解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 ,把握高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深入挖掘高校文化的育人功能、社会功能、传承功能和创新功能 ,发挥高校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并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 ,加强高校文化创新 ,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社会环境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传承与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2.
体制机制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前提、基础、根本途径与动力。因此,我们要沿着创新组织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创新保障体制的思路,改革、完善和创新相关体制机制,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创新体制机制,是高校反腐倡廉取得实效的重要突破口。本文结合高校纪检工作实际,以“六力”并举、“五力”融合、突出“两势”为基础,从思想、组织、制度、监督四个层面分析了构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不想腐”、“不易腐”、“不能腐”、“不敢腐”体制机制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作为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亟待独辟蹊径,再探新路。2012年,教育部以协同创新推动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做法,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开拓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吉林师范大学在协同创新中实施立体型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为例,全面总结了该校的特色做法、经验和取得的实效,旨在为其他高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丰富、完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形式和内容,提供一些参考性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也是我国高校面临的迫切的根本的任务。但是由于缺乏新理念新模式,我国创新人才培养还存在着培育断层等问题。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涵盖教育、管理、服务、活动四个方面。要对人才培养实施“跟进式教育”,即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协同跟进,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协同跟进,制度建设协同跟进。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系统的跟进式服务,将形成一种全新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深入实施“201 1计划”,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应该牢牢把握这一重大发展机遇,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努力在组织管理、人事制度、合作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创新,建立起科学高效、富有特色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不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德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德育的观念、内容、机制、途径等的创新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教师创新是高校实施教育创新的根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是培育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高校进行教育创新,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在于教师的创新。教师创新的关键又在于教育观念、素质结构、教育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竞争日趋激烈,创新成为时代的核心.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高校德育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了解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经验,努力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的精神对客体进行系统的教育,从而提高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协同创新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选择。面对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以及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高等学校必须从协同创新的前提、关键、途径、基础和保障5个方面入手,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担当更大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