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了巨大影响、所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兴起"韦伯热".目前,西方的"韦伯热"方兴未艾,而且影响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也波及到我国港、台和内陆地区,韦伯的著作不断被译成各种文字、犹如我国乾嘉时期的"家谈许郑,人说贾马",西方社会学者几乎言必称韦伯.象英国的"莎学"、我国的"红学"一样,"韦伯学"也日渐成为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本文就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影响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现代资本主义精神在韦伯的新教伦理那里找到了宗教辩护和伦理的合法性.以韦伯新教伦理为价值原点,把后现代语境下的伦理考量及其伦理学方法合称之为"后新教伦理",旨在凸显西方宗教与伦理价值渊源的内在关联性,界说新教及其伦理的孕育、发端和发展,窥思信息主义技术范式对新教伦理在形式上的质疑和质料上的强化.  相似文献   

3.
“韦伯命题”作为探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问题的焦点被广泛关注着。但是以往人们在研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这个问题时,却总是片面地看待它。他们过分突出了宗教文化的因素而忽略了其他的方面。考察了韦伯命题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形成韦伯命题热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韦伯命题"在学界广受争议。本文从方法论角度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脉络结构进行梳理,认为"韦伯命题"来自于韦伯精心的研究设计,即以统计规律发现问题、以因果关系分析问题及以"理想类型"得出结论。因此,和"韦伯命题"相比,韦伯的研究方法同样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5.
马克斯&#183;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了巨大影响、所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兴起“韦伯热”。目前,西方的“韦伯热”方兴未艾,而且影响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也波及到我国港,台和内陆地区,韦伯的著作不断被译成各种文字、犹如我国乾嘉时期的“家谈许郑,人说贾马”,西方社会学者几乎言必称韦伯。象英国的“莎学”、我国的“红学”一样,“韦伯学”也日渐成为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本文就马克斯&#183;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影响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申娜 《学术论坛》2007,30(7):23-26
路德宗和加尔文派是新教改革的两个重镇.从宗教伦理的发展角度进行考察,新教改革经历了一个由天主教"善功获救"的"外向性格",到路德宗"唯信称义"的"向内用功",再到加尔文教"预定"论"内信外证"的变迁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路德的天职观和加尔文的"预选"说分别赋予世俗职业和从事职业的劳动者以神圣的意义,这两者前呼后应,形成了韦伯称之为催生"资本主义精神"的"入世禁欲主义"的新教伦理.  相似文献   

7.
建构一种符合社会转型期的伦理价值体系,促使现代市场制度趋于完善,在当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运用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逻辑梳理方法,试析韦伯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动因的探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探讨韦伯经济伦理思想的独特性和局限性,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并基于韦伯经济伦理观的启示,提出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当代中国伦理与价值体系方面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廉如鉴 《晋阳学刊》2006,(6):124-125
一、引言马克斯·韦伯的经典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下简称《新教》)引发了学界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关系的激烈讨论。讨论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第一层面讨论的焦点是:“韦伯本人是如何看待两者之间关系的。”由于《新教》一书论证结构复杂,而且韦伯没有对其中的基本概念作系统界定,所以人们对韦伯原意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解读。一些人认为韦伯在两者间建立的是因果联系。另一些人认为韦伯在两者之间建立的是较弱的相关关系。还有一些学者甚至认为韦伯在建立两者之间相关关系时存在逻辑断裂。第二层面讨论的是:“韦伯在两者之…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精神刘英民读马克斯·韦伯的书,有一个问题经常在脑海中萦回:既然新教伦理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曾一度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能不能也借助伦理呢?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学,而儒学的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斯·韦伯认为西方新教伦理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而中国的儒教和道教阻碍了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这一观点被余英时称之为韦伯式问题。余英时在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一书中对此加以批驳。然而,由于两者都是在宗教教义中求证,而缺少实际的经验研究,因此,论证结果都缺乏强大的说服力。但同时,余英时也特别指出徽商资料将会证明他的结论。可惜的是其本人并未进行深入研究,徽商研究者也一直未作学术回应。徽商以儒家伦理作为行动指南,既有勤俭、诚信品质,又有超越性动机和理性化过程,具备入世苦行精神,这些都体现出中国儒学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并无实质矛盾。  相似文献   

11.
民国前期与基督新教在华获得大发展的所谓"黄金时期"相重合,这种长足的发展不惟体现在信众群体扩大和教堂数量增多上,也反映在从事宣教活动的教会组织机构和教职人员的增加上,更表现于基督新教的外在形象在民国转型社会期间的改观上.基督新教在文化上所蕴涵的内在张力,通过联合其它社会团体反对尊孔教为国教的斗争而得到最大的释放,教会人士的自信心由此大增.而"中华归主"所导引下的相关运动,其实质无非就是一场动员全教会力量的大传教运动.但它不久即招致来自中国社会各界,主要是知识阶层的杯葛,声势浩大的"非基运动",正是在教会大规模宣教运动刺激下孕育乃至最终爆发的直接后果.  相似文献   

12.
元晓和义天这两位韩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国师,一倡“和诤”,一主“圆融”,这两者其实一脉相承,他们继承了中国传统中儒释道融合的思想,但不失佛教的立场。这两者稍有不同的是,元晓着力在和会诸宗内部的纷争,义天重在宏观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韦伯经济伦理与中国传统道德的理性化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再见 《齐鲁学刊》2003,3(4):29-33
韦伯的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理性精神 ,其实质是一种理性的功利主义。正是新教的理性经济伦理塑造了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 ,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传统道德存在诸多方面的理性缺失 ,更缺少系统的理性经济伦理思想 ,因而阻碍了中国社会的理性化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大力弘扬理性精神 ,建立理性的经济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4.
废名自幼深受故乡浓厚的佛教文化熏习,其思想理路游走于儒佛之间。抗日战争爆发后十年间的乡村避难生活改变了废名的人生轨迹,也使废名思想由援佛证儒、会通儒佛而至出佛归儒,在精神体认与自我塑造中确立了儒家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李睟光的"性情论",不仅是朝鲜古代诗学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中朝文论关联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范畴。但是李睟光的"性情论",与我们所了解的中国古代"性情"、"情性"的诗学范畴不同,李睟光的"性情论",既与程朱理学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与中国古代文论也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他在对这两个方面的承传关系中,更多的是出自于他的"重道而轻文"的哲学观与诗学观。  相似文献   

16.
王京龙 《兰州学刊》2008,(6):199-202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于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形成了三个重要里程碑:先秦儒学奠基了传统体育观念丰富人文内涵的基本框架;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启了儒学从国家管理角度影响传统体育观念的先河;宋明理学从儒学“人伦化”的角度形成了重文轻武的传统体育观念。儒学对于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呈现出了显明的特点:一是儒学崇仁尚礼的伦理色彩,极大地丰富了传统体育观念的道德内涵,从而构成了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传统体育的本质区别;二是体育活动是人生的一种理想追求,早期儒学对于人生理想的设计是文武双全的,并没有文武轻重之分;三是宋明理学对儒学的改造,导致了重文轻武观念的固化,从而对传统体育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相似文献   

17.
唐祖敏 《云梦学刊》2011,32(6):38-42
帝王情结是屈原文化个性的重要体现。忠君、尊君、骥君、思君、罪君、惜君、哀君、伤君、痛君等复杂微妙的心理情感构成了屈原帝王情结的深邃内涵,这份凝重的帝王情结缘于屈原心中对楚国深沉的挚爱。先秦帝、王观念是屈原帝王情结生成的重要心理渊源,儒家先王崇拜思想是屈原帝王情节生成的文化渊源,而宗法观念最终促进了屈原帝王情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牟宗三主要是作为一位富有原创性的哲学家的形象出现的,与他的儒家哲学的研究成果所受到的重视程度相比,他对儒教问题的研究被严重忽视了。实际上,他是五四运动以后重新肯定儒家宗教性的思想家之一,从儒耶对比角度对儒教精神做出了系统阐述,并得出了儒教是内在超越的结论,成为当代新儒家里程碑式的思想贡献。但是,牟宗三的儒教观存在一重要局限,他所谓的儒教其实只是士林儒教中的心学一系,而同样在儒家历史上发挥过重要影响的朝廷儒教、民间儒教,均未能进入其分析视野,甚至同为士林儒学的理学一系也因为别子为宗的判断而被排除在外,从而严重影响了内在超越说的概括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学界对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的研究不系统,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关于霍克海默对实证主义的批判研究、关于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特色研究、关于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理论来源研究以及关于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困境等方面,而关于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思想零星地反映在这些研究的文本中。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可以发现,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思想是其构建批判理论的真正发源地。  相似文献   

20.
韩愈尊儒而好自为辩说,他由孟子推及孔子的尊儒之路崇尚的是儒学的道统。在那儒、释、道并行的时代,韩愈尊儒作为一面思想的旗帜,借助古文得到较多的表现。但在根本上,是力图以仁义为治理天下的方略。所以他猛烈地抨击释、道之学,表现出强盛的气势却只有虚弱的理论。而他儒学思想的建构,以仁义为基石,注重仁义教化和道德的自我完善,在其中寄托了自我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