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徐嘉露 《中州学刊》2022,(8):129-136
“过继”是明代户绝家庭宗法继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的民间“过继”文书有“立继”文书、“出继”文书、赠与文书、遗赠抚养文书、招婿养老文书等。明代民间“过继”的内容有“奉祀”“继产”“当差”等,“过继”的方式有全部权利义务承继的“过继”、养老“承分”不“奉祀”的“过继”、以养老换取继产的“过继”、只继产不奉祀不养老的“过继”。明代的“过继”不仅继承了传统社会的做法,而且在继承方式和范围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规则,为现代民事继承制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与孔子美育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是一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感性鉴赏活动 ,具体表现为形象性、情感性和自由状态。本文以此作为对美育的基本认识 ,从两个方面对柏拉图与孔子的美育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比较 :(1 )柏拉图与孔子美育思想的基本差异 ;(2 )柏拉图与孔子两种美育倾向的具体化变形。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 :柏拉图美育思想产生于城帮制的商业社会中 ,继承古希腊人的传统 ,重科学、智慧 ,美育活动与求知求真紧密结合 ;孔子美育思想产生于农业社会中 ,受封建大一统的社会理想所支配 ,重道德、伦理 ,美育活动以政治、道德为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 一、孔子的君臣观继承,发扬了自古以来的民主传统为搞清孔子君臣观的本来面目,有必要略述一下君的产生和发展。传说中的尧舜实际是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由部落联盟会议选举产生的,没有特权,是名副其实的公仆。夏禹传子,标志着阶级、国家的产生。这就是后世意义上的君。这时的君虽然仍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代表和国家的象征,负有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的责任,但他却更多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这就是传说中的由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与之相适应,思想家创造了天命观的意识形态。这种天命观认为,宇宙间的万物,包括人,都是天地创造的。所以万物以天地为父母.这个乾父坤母对万物之灵的人特别关怀,为帮助万民,立他的长子为君为师,来治理、教化万  相似文献   

4.
叔孙通为战国末期至西汉初期人。秦时,为待诏博士与博士。西汉王朝建立以后,曾任奉常、太子太傅等职。通为孔子八世孙孔鲋的学生,好儒术,精礼义,又识时势,善于应变。当时,正遇汉初百废待举,制度未定,又得高祖(刘邦)、惠帝的信任,因而为汉定礼乐制度,使西汉初的政权得以巩固和发展。但关于叔孙通这方面的记载,保存到现在的不多,而且分散不集中,有些已经失传散佚。因此,研究叔孙通礼乐活动方面的专论,几乎没有。实际上,叔孙通在礼乐制度方面,是有很丰富的内容的,在中国礼学史与法律史上也有其重要地位。现经对汉代留下来的著作全面细致的查阅,对唐代礼学著作、清代有关辑佚的深入挖掘,使叔孙通的礼乐活动得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来。它的重要意义与深刻的影响,也自然而然地显示在我们面前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汉代为例 ,论述了春秋战国以后“宗统”和“君统”的关系。文章认为 ,春秋战国以后 ,“宗统”和“君统”是一种分与合的关系。所谓“分”指“宗统”和“君统”已形成各自系统 ,独立发展。所谓“合”指分离后的“宗统”和“君统”紧密相联。二者联系的方式可称之为拟宗法化。拟宗法化的主要内容是非血缘的等级关系天——君——臣——民被饰以父子关系。随着拟宗法化的确立 ,“宗统”和“君统”的发展进入了第三个时期。它的建立 ,反映了封建专制的加强  相似文献   

6.
刘厚琴 《天府新论》2008,(6):122-126
汉代继承关系的法律,传世古籍未有具体记载,张家山汉简为汉代继承制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汉代身份继承法主要体现在宗祧继承、爵位继承和户主继承上.汉代身份继承法既以立法的形式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也以立法的形式肯定并加强了家庭内部的不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7.
《史记·鲁世家》中的记鲁庄公弟叔牙之言回:"一继一及,鲁之常也。"不少学者道认为"一继一及"便是鲁国乃至当时普遍的继承制度。其实,那只不过是鲁国国君继承谱系的表面现象,是叔牙企图使其同母兄弟继位的一个借口。当时实行的制度以"摘长子继承制"为原则,从而按"择贤"、"立长"、"以人"等方式进行的选择继承制。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中古史上在今川、甘、青、藏高原上立国的吐谷浑族,原为辽西鲜卑的一支。西晋时徒何涉归受封为鲜卑单于,他有个庶长子名吐谷浑。涉归死后,嫡子奕洛魔继立,兄弟二人因部落马斗相伤引起纠纷,吐谷浑遂率本部落千七百户(《北史》作七百户)西走附阴山(今内蒙呼和浩特境内大青山)。当时正值西晋怀帝永嘉(三○九—三一二)之乱,又西迁上陇,止于桴罕(今甘肃临夏、永靖间的桴罕山地区)。其时这块  相似文献   

9.
略论中国古代的家产继承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与同期西欧社会相泾渭的家产继承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的反映。因而,对它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一、中国古代家产继承制的形式 中国古代家产继承制的基本原则是诸子继承。即诸子对家产有同等的继承权。这与西欧中世纪的长子继承制大不相同,它的形成是由中国古代社会的具体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董芬芬 《文史哲》2020,(1):133-144+167-168
《春秋》《左传》有十二公,《史记》《汉书》有十二本纪,中国早期史书形成以十二为体的传统,人们多认为与孔子和《春秋》有关,但各家围绕孔子和《春秋》所作的种种解释或多或少有不通之处,根源是十二之体非《春秋》所创。十二之体最早生成于"《左传》原本"的十二公,源自史官所熟悉的历法数字十二及月令文献的十二月体。左丘明以十二表达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历史哲学,借这一"天之大数"赋予史书以神圣性和权威性。《左传》十二公也说明其作者就是与孔子基本同时的那个左丘明。"《左传》原本"是孔子教授《春秋》的参考资料。因为《左传》只记载十二公的历史,故孔子重点讲授这十二公《春秋》,所以,只有这十二公《春秋》流传、保存到今天。  相似文献   

11.
单承彬 《齐鲁学刊》2001,(3):108-112
东汉郑玄的《论语注》自唐代以后就亡佚了。20世纪以来,发现了一些《论语》郑注的唐写本残卷,其中保存了大量与传本《论语》注疏不同的解释,为了解汉代及郑玄对《论语》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本文辑录了部分郑注条文,与传本《论语》注疏比较参证,认为《论语》郑义反映了汉代古文经学派《论语》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2.
略论命相论与西汉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汉王朝需要确立封建专制主义政治权威、意识形态权威与等级秩序。司马迁生当武帝尊崇今文经及纬书谶语符命盛行时期 ,出于对现实政治的考虑 ,不得不用纬书作者的手法 ,把西汉王朝的缔造者刘邦圣化为“庶圣” ,神化为“赤帝子” ;班固则将元后王政君圣化为“圣女” ,神化为“太阴之精”。纬书作者们则将孔丘神圣化为“黑帝子”、“玄圣”、“素王”与刘汉王朝的“制法主”。王充提出察表知命说、禀气说 ,详细论证了西汉大一统封建等级秩序的天然合理性与神圣性。  相似文献   

13.
陆贾《新语》的思想倾向以儒家为主 ,内容包括仁义为本的德政观、与民休息的民本观、重教化轻刑罚的德刑观。他上承孔孟德治仁政思想 ,下启贾谊、董仲舒德法相辅、德治为主的主张 ,对汉初治国理念的确立及走向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人生之乐及其文学演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孔子的社会实践丰富多彩,旷达的人生态度使他体验到诸多的人生之乐,如学习之乐、朋友相聚之乐、赏乐之乐、山水之乐。孔子的人生之乐具有自己的规定性。随着儒家学派的确立,孔子被神化,也被文学化,战国到两汉期间,以《论语》记载的孔子人生之乐为基础,演绎出许多富有文学色彩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选取的是最能代表孔子人生之乐的事象,在题材选择方面具有典型性,合乎文学创作的规律,推动了文学发展和文体的生成演变。  相似文献   

15.
根据《墨子.公孟》的记载,公孟子穿着儒服,儒味十足,具有一定的儒家背景,或者他本人就是一个保守、地道的儒,至少他相信并引用过儒者的名言。《礼记.儒行》载,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而孔子则回答说:丘少居鲁,衣逢掖之长。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章甫是殷商玄冠之名,属于一种用缁布制作的礼冠。如果儒服即是殷服,那么,儒礼也就是曾经推广并盛行于有殷一代的古礼。孔子的祖上一度是殷商王朝的宋国贵族,上溯三代,也出过鲁国的武士。故孔子既有殷人的血统,也有周人的血统。周初时期,那些自觉保留了殷商文明的前朝遗民开始被称为儒。殷人中的祝、宗、卜、史并未随商的灭亡而消失,现实社会的祖先祭祀、土神信仰与上帝崇拜造就了一定数量的礼俗专门职业者,所有的郊祀、祖祀、社祀都必须依靠他们而进行。殷周时代的宗教生活催生出了儒者阶层。  相似文献   

16.
李真 《殷都学刊》2008,29(1):61-65
《诗》文本的形成是一个历时性过程,其中在鲁襄公时代,“二南”“三卫”之外的列国《风》诗正式进入《诗》文本,但各自独立存在,与《雅》、《颂》并列,后被孔子归入《邦风》,形成今本《诗经》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7.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诗经》,学界一般认为属于《鲁诗》。通过对海昏侯墓出土《诗经》中的传、故训、文字以及《齐论语》等其他竹简,结合传世文献记载,海昏侯墓《诗经》属于《韩诗》的可能性更大,可能与昌邑国《韩诗》学者王吉有关。通过海昏侯出土诸多简牍文献可知,刘贺其人虽缺少政治谋略,但也非冥顽不灵之徒。相较于汉代其他诸侯王,刘贺亦称得上是好学之人。  相似文献   

18.
论孔子“直”性思想的法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直报怨"的"直",既不是"正直",也不是"对等"的意思,而是不受礼法约束的"直性"方式;"直在其中"中的"直",既不是"正直",也不是"对等"的意思,而是发乎内心率直的孝亲之理.孔子提倡"以直报怨",反对"以德报怨",同意"父子相隐.直在其中",说明孔子的"直"论所标举的内涵,包含着他探寻社会治理良策的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19.
汉末张成用风角推占有赦,遂教子杀人,时任地方长官的李膺违背赦令将其子正法,这件事成为党锢之祸的导火索。张成为什么可以凭风角推占有赦?风角是汉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占术,它之所以能预测政治,是和汉代以天道决人事的灾异谴告思想分不开的。由于灾异思想的影响,汉末的赦令非常频繁,严重干扰了法律的正常实施,早已遭到士大夫的批评。在汉末皇权和士权紧张对立的情况下,这个事件导致了皇权对士权的压制,因而引发了波及全国的党锢之祸。  相似文献   

20.
皇侃《论语义疏》成书于南朝梁武帝年间,南宋乾道、淳熙以后亡佚。清乾隆年间由日本传回中国,其真实性无庸置疑。在《论语义疏叙》中,皇侃对《论语》的撰集成书、"论语"二字的意义及"论"前"语"后的原因、《论语》的不同传本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皇疏不仅经注文并疏,兼存疑说,而且采用了"义疏"体的新注解体例。该体例在文体上采用了分章段疏解和自设问答的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