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新解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文本和分析列夫@托尔斯泰的家庭生活,不难看出婚姻爱情主题才是<安娜@卡列尼娜>的众多主题中的基本主题,列夫@托尔斯泰的婚姻爱情观和这一婚姻爱情主题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重新解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文本和分析列夫·托尔斯泰的家庭生活 ,不难看出婚姻爱情主题才是《安娜·卡列尼娜》的众多主题中的基本主题 ,列夫·托尔斯泰的婚姻爱情观和这一婚姻爱情主题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几种不同婚姻模式的具体剖析,论述了小说中婚姻与爱情的不等距离,指出只有建立在真正爱情基础之上、经受过人生种种磨砺之后得到的婚姻才是最理想的,这样的婚姻并不惧怕婚姻距离爱情的路途有多遥远。对现代青年知识女性如何将真挚的爱情引入幸福婚姻的殿堂提出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拥有特殊的中西文化背景,他将传统婚姻与现代爱情兼容并蓄,和谐统一于"现实的理想"中。他否认爱情至上论,主张婚姻的和谐互补,性爱的自然美妙,反对不婚不育。他对完美女性做出了既现代又传统的阐释,并从男女不同的身心结构和生存方式入手思考女性的归属及其与家庭的关系,提倡女性真正的幸福在于婚姻和家庭。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是元代戏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中爱情婚姻戏数量最多,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丰富、鲜明,个性突出。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剧本继承了文学抒写爱情婚姻的传统,其女性形象书写的成功,得益于元代宽松的社会环境,也是大量文人投入杂剧创作的结果,承载了元代文人仕途和婚姻的幻想。这些爱情婚姻戏中的女性形象符合女性善良、勤劳、包容的传统理念,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塑造的女性形象,对后世明清戏曲发展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男权意识下的女性追求--谢冰莹爱情悲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叙述了谢冰莹的爱情婚姻过程,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其爱情悲剧的根源。在男权中心主义没有彻底消除的时代,一个还缺少真正现代人格的女性,不管她如何追求,其爱情婚姻只能是悲剧性的。这也许是女性目前仍难以摆脱的困惑与宿命。  相似文献   

7.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是一个为争取爱情自由而勇敢地向传统的封建礼教、世俗观念挑战的叛逆女性。为了追求真挚的爱情,她不惜牺牲生命来向黑暗的社会抗争,这充分体现了她的勇敢、诚实、不受羁绊的个性。安娜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里,父母很早就离她而去,她被姑母收养。当她还是一个天真浪漫的少女时,就由姑母作主,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二十岁的赫赫有名的大官僚卡列宁。他们的结合,在当时上流社会看来,是一桩非常美满的婚姻,丈夫身居高位,妻子年轻貌美。然而对安娜来说,却早已  相似文献   

8.
以往人们评论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在同情安娜、赞美安娜的同时 ,往往将批判矛头指向她的丈夫卡列宁和情夫伏伦斯基 ,仔细研读作品 ,作者认为安娜悲剧的造成除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外 ,性格因素也是重要的诱因。文章试从性格方面对安娜的婚姻和爱情悲剧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安娜·卡列尼娜和繁漪的悲剧命运既有惊人的相似,也有显著的不同。二者的遭遇既因婚姻的不幸、社会的无情,同时也不无时代的深深烙印。她们的爱情追求虽以悲剧结束,但也充分显示了中外女性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大胆向男权社会挑战的勇气。借此以安娜和繁漪的遭遇来反思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思考女性在男权社会如何形成真正独立的人格,获得经济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0.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与蘩漪都是家庭悲剧中的牺牲品。通过对安娜与蘩漪的个人悲剧、家庭悲剧、爱情悲剧的描摹,作家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现实社会的图景。安娜的悲剧是对贵族资产阶级上流社会虚伪道德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愤怒控诉;蘩漪的悲剧则撕开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肌体上的脓疮,暴露了旧中国封建家长专制家庭的罪恶。安娜与蘩漪在自由和爱情面前都显得那么叛逆。从安娜与蘩漪的身上,我们看见了跨时代和跨国界的两位女性为了爱情而进行的不息反抗,尽管他们的爱情都是以悲剧收场,但她们特有的美和悲剧力量却始终撼动人心。  相似文献   

11.
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塑造了两个经典形象安娜与吉提,寄寓了作者对家庭与婚姻的思考和追问.安娜与吉提无论是在对待爱情、对待丈夫的亲人、对待孩子方面,还是在对待丈夫的事业、家务劳动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种差异表明女性只有像吉提那样,承担起自己为妻为母的责任,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社会才会安定,家庭才会和谐,个人才会幸福;如果像安娜那样,只求张扬享乐的权利而不承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其结果就只能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范围内发生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模式是我国人口流动进程中产生的特殊婚姻迁移模式。其发生的机制复杂多样。从人口流动引发的选择结婚对象的空间范围发生的巨大变化、追求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得到年青人的普遍认同、外出务工经商的未婚青年男女正处在婚恋的最佳时期、农村女性婚姻自主意识增强、外出务工期间的艰难生存状态、性观念和性行为的逐步开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现代交通与通讯的便捷、婚姻自由权和女性的权益得到保护、户籍制度变革等方面分析农村女性婚姻迁移模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生进行爱情婚姻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学生进行爱情婚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们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婚姻教育目的在于形成健康的爱情观、婚姻观;爱情婚姻教育的内容包括恋爱观教育、婚姻家庭观教育及现代性别观教育。  相似文献   

14.
从女性文学的角度看,<安娜·卡列尼娜>探讨了女性意识与女性角色的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女性角色是社会习俗决定的,是附属于男性的,女性意识必须经由女性角色产生.安娜借助于伏伦斯基的爱情,重新认识了自我和周围的一切,她的女性意识开始萌发.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上的不平等地位,安娜与伏伦斯基缺少真正的对话,使得安娜无法协调自己矛盾的双重身份被迫自杀,这造成了女性意识的失落.托尔斯泰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女性地位,而是寻找社会和谐稳定的方式,所以,他从"爱的宗教"出发安排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俄国近代文史上出现的蘩漪、安娜这两个女性形象,在成长史、爱情遭际、命运轨迹等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但由于作者自身修养与价值观的差异,以及人物不同的家庭、社会、历史背景,使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性格、爱情观、价值观的差异,她们的命运给人们,特别是女性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林黛玉和安娜是中国和俄国文学作品中的两个反叛女性形象。她们以各自的方式追求爱情与自由,最终又都以悲剧结束。比较林黛玉和安娜抗争行为的异同并分析存在境遇对其抗争行为的影响,以期给比较文学研究者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洁是新时期前十年中女性作家的代表。她以自己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以女性作家特有的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展示,以对女性奉为首位的爱情、婚姻和家庭问题的密切关注而给新时期中国文坛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在(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沉重的翅膀)中,张洁分别塑造了一系列当代知识女性的典型形象,笔者认为,这些形象无碍于其外表的美丑,而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张洁通过这些人物,展示了一系列爱情、婚姻和家庭领域里的重大问题:如爱情和婚姻相修离的问题、知识女性理想化的爱情境界与社会现实相矛盾的问题、男性和女性的冲…  相似文献   

18.
梦是一直困扰着人类的难于破解的斯芬克斯之谜。《安娜·卡列宁娜》中主要写了两个重复出现的梦:一个是安娜梦见弗龙斯基和卡列宁两人同时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安娜梦见胡须蓬乱、身材矮小、肮脏的农民。前者反映了潜意识中安娜对婚姻与爱情统一,丈夫与情人一致的渴望;后者预示着安娜"生命的未来际遇"。与弗龙斯基结合前,她是平静的;与弗龙斯基结合后,她就生活在烦恼、羞辱、背叛和苦痛中。  相似文献   

19.
《人生与伴侣》2007,(10):64-64
现代城市里,爱情永远属于昨天,婚姻永远属于观天。——台湾漫画家朱德庸解读爱情与婚姻  相似文献   

20.
从女性散文看新时期女性的情感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散文是散文的一部分.文章从女性散文所描写的爱情、婚姻和生育等方面揭示了新时期女性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