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谚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语句精炼,语言通俗.不同的译者对于谚语翻译有不同的理解,目的论的指导下的谚语翻译可以说是无可比拟的,它影响和制约着翻译的全过程,从文化领域方面考虑翻译谚语时意译优于直译.  相似文献   

2.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中包含着许多文化差异信息,因此,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也是文化的翻译。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主要有直译、套译、意译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都是古代翻译活动的主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都经历了直译、意译、直译意译有机结合的有关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争执和演变。这些相似的演变历程反映了翻译的种种困难与矛盾,揭示了与语言和文化紧密联系而又超越不同语言和文化系统差别的翻译的本质问题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从跨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习语是语言中的核心和精华,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为了再现原语风貌,准确传达原语的文化内涵,可以把“忠实”和“功能对等”作为习语翻译的基本原则,采用直译、意译或直译加注等方法进行翻译,确保原语习语文化信息的传递。文化信息传递的信息量和有效性是习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浅析本雅明的"纯语言"翻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语言"是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对纯语言的正确理解是正确解读《译者的任务》所体现出来的哲学翻译观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纯语言的概念入手来分析纯语言与翻译的关系,以及本雅明基于纯语言原理下的直译观,文章最后论述了纯语言翻译观在翻译领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化视阈下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英汉习语因此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要翻译习语这一“浓缩”的文化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为译者需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两对矛盾。本文论述了习语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和采取的五种翻译方法,提出以保持原语形象的直译法为主要翻译方法的原则,所依据的理由是直译能保持原语文化、丰富译语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日语使役句在汉译时,既有直译也有意译.本文通过对《挪威的森林》中日语使役句汉译的分析发现,一般在表示“强制”、“许可”以及“诱发”意义采用直译.当表示“放任不管”和“责任”的意义时通常采用意译.其中,由于汉语使宾动词“使”、“令”、“叫”、“让”等意义存在微妙差异,直译时需要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审慎翻译.意译中较为常见的有减译和换译的手法.不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是以最好地表达句子主题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8.
以"翻译即译意"为依据,以"剖析论"与"关联论"的互释互补为参照,对《浮躁》英译本文学文化翻译案例从语言文化的四个层面进行了解读。目的在于通过有关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和直译与意译翻译方法的译例划分与分析,廓清归化与异化策略和直译与意译方法的术语概念,揭示乡土文学文化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和直译与意译的殊途同归。以译文语言的相似性与文化意象的相似性是否"语"与"文"并茂、"意"与"象"融合为依据,论述了乡土文学文化翻译中文学语言艺术与语言文化意象再现的方略抉择与文化传真的维度。总结归纳了"心理剖析"与"明示—推理"的内在规律,强调了归化与异化、直译与异译的原文取向以及中西翻译理论的互释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人类自有文化以来就有文化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必须以翻译为媒介,因此翻译拥有漫长的历史。在翻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同化、异化、直译、意译等门类繁多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对于这些常见翻译方法和策略进行梳理并厘清其内在关系对于翻译学习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这些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彼此有所区别,从语言本身和文化双重角度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化与意译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同样,异化与直译也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习语是语言与文化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引起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习俗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以及历史文化.英汉习语就语义、用法和文化特征而言其对应关系分为三类,全对应或基本对应,半对应和非对应,第一类习语可直译,另外两类习语须弄清他们的内涵、文化意义再根据上下文意译.此外对翻译中的"陷阱"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又有着不同的语言,因此作为一种媒介,翻译就变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翻译中直译和意译是运用得最普遍的两种翻译手段。可有译者以及翻译研究者全盘否定直译,认为逐词逐句地直译就是硬译,这会使得译文晦涩难懂,甚至会错误传达原文的意思。怎样避免直译中的硬译,这就成了主张直译的译者及翻译研究者倾心研究的问题。要想使直译翻译出来的译文达到理想的效果,翻译过程中译者有必要充分调动语外知识并考虑众多其它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从纽马克翻译理论的发展谈直译与意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纽马克翻译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其理论的发展的分析和阐述,认为翻译实践中直译与意译方法的运用是对立统一,缺一不可的。交际翻译以传译原文的信息为重点,意义优先于形式,此时用意译。而语义翻译既要试图涵盖所有的原文意义,又要尽力保留原文的形式,此时则要采用直译方法。直译是基础,意译是直译必不可少的辅助和补充。  相似文献   

13.
功能派翻译理论与直译标准的辩证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派目的论的理论开创了翻译策略的新视角,但历来与"直译"、"忠实"等概念无缘.事实上,功能理论仍然从属于"忠实"的翻译理论体系,是在更宏观的层次上坚持着更广义的"直译"标准.功能理论中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忠实"要素,功能派理论与直译也存在着深层的亲缘关系,二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英语新闻中常运用隐喻,以体现语言美感,引起读者兴趣。准确理解英语新闻中的隐喻是准确翻译这些隐喻的前提。英语隐喻理解的关键在于结合具体语境,抓住本体、喻体和二者相似点。而英语新闻中隐喻的翻译要注重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以直译为主,结合意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首先指出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存在的差异和中式菜名英译的现状,并提出了翻译需遵循的具体原则,包括理解菜名、避免文化冲突、避虚就实等.根据菜名的不同分类和对具体译例的分析,找出具体的翻译方法:直译、直译加注、意译、意译加注、音译加注等,建议译者应根据菜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原则灵活地选择最佳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此文就我们常见的英语习惯用语的翻译手法进行了探讨,对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技巧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中英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简单转换,更是一种文化之间转换的模式。翻译这一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本质,要求我们把文化差异与翻译联系起来研究,否则就会产生误译。中英文化在文化渊源、思维方式和宗教信仰上存在着差异,由此形成了翻译中的障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采取直译、意译以及变通翻译法。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一切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因此汉英翻译时,对于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翻译实践中,一般会用直译法或意译法来进行转换。对译文中的意译法或者直译法的孰优孰劣不可简单做出评价,而要综合各种因素来考虑。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国外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荧幕上,于是影视翻译应运而生。文章主要探讨英汉影视翻译的一个方面—修辞,并且提出了直译意译两种翻译方法可以应用到影视修辞翻译中。电影中修辞的使用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让人物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20.
许多研究表明:形象语言的感染力度是非形象语言不能比拟的。因此,直译法在保留原文形象语言的特色和行文风格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但对形象化语言采取直译原则,并不意味着排除意译。意译的不可回避性是由于文化和语言方面的一些特殊因素所造成,而“死、活形象说”在形象化语言翻译实践中并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