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精华,它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谐思想、生命价值观、感恩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发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资源,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个人品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穆旦以自我不断撕裂、不断质疑的受难者的写作方式,从一种内在的精神困境出发,窥破了现存文化的种种虚伪与神话,沉潜至更为深刻内在的思想探险与精神求索中,完成了一种痛苦艰难的转换,最终成为一个被苦难的血水所激醒的现代主义者.这种受难者的自审意识使他获得正视自我、直面生存的勇气和可贵的怀疑反思精神,突显出一代先觉者精深高贵的人格价值与文化意义.从知识分子自身建设来说,它标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转型中理性的自觉与成熟以及思维的现代化趋向;从民族思想文化建设来说,它接续并深化了五四启蒙传统.作为九叶诗派"走得最远"的一位,穆旦诗以其负荷着民族苦难又坚守知识分子立场的双重受难形象,在悲怆的历史意味中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力量与超前的人格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化力是文化活动的引擎,它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活动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凝聚成永恒的民族精神.文化力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特殊纽带,它具有精神催化功能,影响和抑制着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塑造人们的灵魂,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从而促进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推动民族精神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民族精神诸多内容中,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核心。它深深根植于中国各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土壤之中,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具体表现为:对祖国壮丽山河、悠久文化历史的热爱;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关心祖国的前途与命运,忧民忧国;为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自强不息乃至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种精神渗透在中华各民族的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吸纳中国以民本主义和人格自由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民主自由精神,它是培育当代中国民主自由精神的心理和文化基础;必须吸纳现代西方以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自由平等、分权制衡、民主法治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自由精神,它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必须发扬党和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与现当代的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它是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基础;必须创造出新时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和宏伟纲领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的、以民主自由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庄子之"道"是负载着华夏民族情感体验的原型,它是远古南楚文化精神遗存的"提炼"与"固化",楚地多重文化内质的浸润滋养凝筑了庄子之"道"原型的内核.它既是沟通原始先民与"当下"社会人的精神联系、跨越时间界限的桥梁,也是连接庄子个人情结与民族集体无意识、打通心灵空间的中介.庄子把对价值生命的探求落实到了对"道"的执著追求上,这一转换使"道"从自然本体转向了人格的自由本体,使庄子哲学从自然的本体论转向了人类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社会形态。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国家,由于国家的客观存在,使人们在头脑中随之产生了爱国主义思想,各个国家的人民在心目中都存在着这种对国家的感情。如列宁所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地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表现为人们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领土完整、人民的繁荣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既是一个政治原则,又是一个道德规范,它是用来调节个人与国家和民族关系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既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又是上层建筑范畴,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各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又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民族之所以常盛不衰,主要在于它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就是天人合一思想,道德至上的价值标准,与时俱进、整合创新的精神,注重现实、重视身体力行的务实精神,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些精神在现代社会仍然独具魅力,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养料和来源.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的政治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的。它的文化价值取向无疑带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我们民族处世与思维中的贵中守和的中庸原则、与其它民族关系上的博大容纳精神、政治文化上的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的凝结点,即是中国民族文化在当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文化寻根"小说既是国际国内的文化思潮冲击的结果,又是文学自身逻辑演变的产物.它或从民族与个体生命的原始状态中发掘民族文化积淀,或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社会的精神支撑,或从民间文化的历史遗传中探测现实生存的文化秘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文化寻根"小说是渗透着当代意识的民族寓言,它所采用的文化视角扩展了文学表现的角度和领域,促成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元文学景观的呈现.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任何一个民族或地域的文化,都离不开对其语言文化的研究,因为“一种民族语言就是本民族的精神,民族精神就是它的语言”(海德格尔语)。而语言文化中,方言研究又有着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因为方言不仅是某一民族或地域人们的一种交际工具,而且是承载这些人们思想观念、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的符号形式。荆楚大地曾作为南方文化的中心,她孕育并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和现代的荆楚文化。我们在考察其文化历程、评判其文化个性的同时,是不能忽视它的语言现象尤其是方言现象研究的。方言研究向来就是荆楚文化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2.
弘扬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党历来重视弘扬民族精神,当今时代,弘扬民族精神对我们党和国家实现发展目标,对高校的健康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弘扬民族精神应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将弘扬民族精神与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建设结合起来,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与进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意识就是用中国思维来研究中国的民族精神问题,凸显真正的中国精神;实践意识就是学术研究既要为实践服务,也要以实践经验为基础,更要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示范、培育民族精神;当下意识就是民族精神如何关照当下问题,以及如何获得当下样态。在全球化趋势下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关键在以三种意识为基本价值标准、基本实现路径和基本目标定位,构建文化知识、思想理论的教育与政治经济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中国经验传承与普世价值发掘相结合,民族学术话语形式与西方现代学术工具相结合,学术研究与社会普及相结合,公共文化体系保障与市场经营机制相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个人自由表达与大众互动参与相结合的,覆盖全社会的新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生存方式的变迁、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等,对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在这种全球化的背景下,有必要把民族精神与个人精神、民族传统、时代精神、他国文化相统一,来构建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我国的玉器大体经历了孕育、成长、嬗变、发展、繁荣、兴盛等时期。中国古代的玉器兼具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功用,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符号意义,它不但是传统道德文化的象征,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宗教意识和审美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玉器除具有史料价值与收藏价值外,还是馈赠佳品,而且对我国民族工艺品的设计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在促进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同时,可能对民族文学多元文化属性的固守及其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宗教文学自身所具有的抵抗性特质就具有了重要的文化价值.宗教文学在对民族精神与人类存在意义及其远景的终极思考中蕴含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根性,它在民族文学保持民族文化品格、增强自身文化免疫力以及民族文学的主体性建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宗教文学的文学史意义由此具有了重新评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更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艺术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有价值,忽略艺术价值相当于忽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它蕴涵着民族的艺术精神,具有单纯质朴的特征并且能够为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带来启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不容忽视,需要我们尽全力去挖掘,去保护.  相似文献   

18.
民族复兴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是党的十六大在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方面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民族复兴仰赖于民族精神的支撑,民族精神只有以民族复兴为指向,才能体现应有的时代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动员具有政治动员不可替代的价值功能,因此,我们必须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五四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情感表达,民族复兴是五四精神的价值目标,与时俱进是五四精神的时代追求,不懈奋斗是五四精神的精神动力。新时代青年应该传承五四精神,肩负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要把握时代脉搏,争做时代的"先进者",发扬进取精神,培育创新精神,培养担当精神;要勇于担起时代责任,勇做时代的"担当者",将爱国情与报国行结合起来,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富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远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对于远古神话的理解有利于探究民族文化间精神的渊源及发展轨迹;而对于当今民族文化精神的把握又有益于我们理解古代神话.古代希腊神话、希伯莱神话和中国神话在"神与自然、神与人、神与神"的关系上既表现出神话的某些共有特性,又表现出不同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而这种文化精神又孕育、塑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