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照应性是语言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手段,英汉语言的不同特点,说明英汉语篇照应具有差异。本文将从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三个方面对英汉的照应手段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其差异。  相似文献   

2.
人称照应是篇章的重要衔接手段之一,众多学者对它作过定义、分类和衔接效果的详细说明。本文旨在通过英汉语篇人称照应手段的对比,使人们深刻体会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异同之处,由此在翻译实践中加以比较和正确运用,使源语语篇中的人称照应在目的语中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3.
对文学语料中指示照应进性定量对比研究,发现:英汉语都使用指示照应;然而,差别也很明显:1)英汉语各自指示照应使用频率的差异很大;2)源语与目标语的指示照应的数量不一致;3)this/that与“这/那”不完全对应。两种语言都使用照应,是由于它们具有近乎相同的表达力;存在差异则主要是由英汉语各自的功能负荷不同,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翻译中目的语规则的限制、英汉语言心理和社会等因素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4.
照应,作为语篇衔接的一种机制,在语篇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语篇的连贯提供了基础。本文对比分析了照应,尤其是人称照应在英汉语篇建构中的特点,指出在语篇翻译过程中,分析解读原语语篇照应衔接机制并根据目的语表达习惯重构目的语语篇,对于保证目的语语篇连贯和实现从原语语篇到目的语语篇的等效翻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乔姆斯基的句法理论讨论了英语、汉语中照应词的约束理论。通过树形结构图 ,对两种语言照应词作具体例析。认为英语中的照应词在管辖语域内受到约束 ,在人称、性、数上必须与先行词保持一致。而汉语中并不要求反身代词必须在约束范围内受约束。  相似文献   

6.
汉语古诗词中的人称指示成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加之汉英两种语言在思想文化、语言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将其英译并非易事。所以本文拟从中西思维方式入手追根溯源,进行中西诗歌语言上的差异比对。并在此基础上,以国内外经典译例为例证,在翻译对等和语境理论指导下,探讨并归纳了汉语古诗词中人称指示成分英译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内指照应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一种重要衔接方式.自从韩礼德和哈桑于1976 年首次提出衔接理论以来, 研究者对英汉语篇衔接方式做了较多的对比研究.根据衔接理论,结合大量的英汉科技语篇实例,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内指照应这一衔接方式上的一些共性和差异, 研究内指照应在英汉科技语篇中的不同体现,以及英汉语篇翻译中内指照应衔接的转换对于英汉科技语篇翻译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衔接手段,指示照应在英汉语篇中都存在。然而,由于英汉语言本身及文化的不同,二者在使用指示照应的差别非常明显。通过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中的若干文章进行中英文对比分析,总结出英汉语言中的指示照应在语篇衔接功能上的异同,从而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更深层的理解和提高其阅读、写作和翻译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分析英汉古典诗歌中人称指示词的差异,指出汉语诗歌中人称指示词常常被省略、隐匿或淡化,而在英语诗歌中则相对彰显;从英汉语言差异、英汉诗歌美学差异、中西文化中个体地位的差异三方面入手,探讨造成两者之间迥然不同的显隐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汉诗英译中的人称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诗歌中人称代词的可译性是可译性问题的一个方面。不可译论者认为汉诗英译时增补人称代词会导致人称判断问题 ,从而破坏源语诗歌“天人合一”的境界。但是 ,从人称代词所指、作者意图、含义判断等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看 ,汉语诗歌人称代词的隐藏并不构成翻译上的“人称判断”难题 ,也不一定是“天人合一”体现。汉诗英译过程中人称代词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不仅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为主体型思维,英语为客体型思维,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在英汉语的主语上,主要表现为:主语突出与主题突出、物称与人称、一致与非一致、被动态与主动态。英汉主语差异的思维对比研究将有利于预防和排除母语的干扰,克服英语学习的盲目性,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人称代词的普遍使用,成为现代汉语诗歌区别于中国古代诗歌一个突出的标志。目前,学界从现代诗歌的主体研究、表达策略研究、比较诗学研究等角度对人称代词的探讨日渐深入,但对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发生的历史语境及演变机制、人称带给新诗异于旧诗的审美体验及形式功能差异、人称在现代诗人创作中的个性特征、汉诗英译的人称转换等问题的探索有待拓宽与深化。  相似文献   

13.
依据韩礼德和哈桑的理论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有三 :汉语使用重复而英语则使用人称指称 ;汉语使用重复而英语则使用替代 ;汉语使用重复而英语则使用省略。这一发现将对英语教与学及英汉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Halliday & Hasan(1976)指出语篇中的名词重复具有照应功能,但他们并没有进一步区分名词重复和代词照应的应用情景.国内学者一般认为,英语尽量避免重复,汉语较常使用重复.文章根据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衔接理论对英汉语篇中的各类名词重复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名词重复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应该尽量避免的,汉语常用重复体现在具有照应功能的抽象名词、泛指名词、述题中的非焦点实称名词和具有替代功能的实称名词等方面,英语中有些名词重复现象则是无法避免的.  相似文献   

15.
衔接是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五种方式.文章以50篇真实的英汉经济新闻为研究语料,对上述五种衔接方式进行了英汉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闻由于篇幅短、内容集中等文体特点,英汉语篇均使用了较多数量的衔接手段;而且,在一些衔接手段如照应、省略等的使用上,两种语言表现出较大差异,体现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语差异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形式"与"非形式"、"物称与人称"、"焦点视与散点视"等三个不同的侧面对英汉语进行对比与分析,认为英语重形态、汉语重语义;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英语句子多为"焦点视"而汉语句子多为"散点式".并从不同的语言系统及其不同文化的成因进行了比较,解释了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7.
日语的人称代词数量多,却不经常使用。而汉语恰好相反,汉语人称代词数量少,却频繁使用。中日人称代词用法迥异,中国的日语初学者,往往会把汉语与日语这两种不同语言的人称等同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由于汉日人称代词的用法差异很大,因此很多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人称代词的用法上出现困难。为了正确地理解、使用人称代词,本文拟就人称代词的省略现象、人称代词在句子中的潜在形式及少用人称代词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中的照应语在句法上的分布及照应释义往往受句法结构严格限制。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的第一原则即照应原则,揭示了照应语在句法上的这种特性。英、法、汉三种语言的照应语在句法中的分布及照应释义,可以由约束理论的照应原则提供合理的描述和阐释。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语言在句法建构上存在显著差异:英语重形合、主语多物称、句型多被动、呈现"静态"、信息焦点多位于句首;汉语则重意合、主语多人称、句型多主动、呈现"动态"。在汉英翻译中,注重这些差异并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处理,乃是提高翻译质量、提升艺术层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功能语言学和语篇学对照应的研究反映在语用学里就是指示研究。指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称指示 ,而对方位指示 ,尤是其对this和that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语言学界对照应和指示的发现 ,探讨了this及其复数these作为指示和照应手段的若干方面的用法 ,如近指、文内照应、文外照应、回指、下指、具体照应、笼统照应、事物照应、概念照应、思想照应、中心词照应、修饰语照应等 ,重点放在心理近指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