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存最早有关杨时著作的"原始目录",见载于吕本中和胡安国的两篇《杨龟山先生行状》中。通过对此所录和所遗的考察,厘清杨时著作在宋代的流传、明清时期《龟山集》的刊刻与传播、杨时著作的存佚及其版本源流等基本史实,以此弥补学界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短缺。  相似文献   

2.
《龟山集》四十二卷中多论及《春秋》,卷八《经解·春秋义》尤为集中。李明复《春秋集义》、胡安国《胡氏春秋传》、程公说《春秋分记》等书称引杨时《春秋》说,其中多有不见《龟山集》及新近出版《全宋文》之《杨时集》者,乃杨时《春秋》佚说。杨时对宋世《春秋》学非常关注,其说与宋世学者渊源颇深。杨时对胡安国“元即仁”说和“夏时冠周月”说进行了最早的批评。杨时曾多向程颢请教问疑。杨时与程颐都重义理而轻训诂,但程颐明显将传统《春秋》学纳入到其理学体系,刘绚、胡安国也沿此路数推而广之,而杨时立论衍说却甚少见此以“天理”、“人欲”为范畴的程门理学色彩。  相似文献   

3.
杨时(1053—1135年)为宋代著名学者、理学家,字行可,后改中立。世居福建南剑州将东县北的龟山(封山之脉),号龟山先生。生于宋仁宗皇佑五年十一月,卒于宋高宗绍兴五年四月,终年83岁,谥号文靖。杨时先后师学于程颢、程颐,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元佑八年(1093)和游酢一起到洛阳拜程颐为师,留下了“程门立雪”的千古佳话;又与罗从彦、李侗  相似文献   

4.
杨时,是我国宋代著名理学家,福建将乐人。晚年隐居故乡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他是二程的得意门生,与谢良佐、游酢、吕大临并称程门四大弟子。他二十九岁先拜程颢为师,别时有“吾道南矣”的传说,成为理学家们的美谈。四十一岁又拜程颐为师,所传“程门立雪”的故事,足见其求学之诚心。杨时浸淫六经,推广师说,是北宋末南宋初传播“伊洛之学”的首要人物。他的学生有一千多人,著名的有王萍、吕本中、关治、陈渊、  相似文献   

5.
弄清南迁三湖之事,是解开杨时故里之谜的关键。文中从杨氏族谱与存世文献互证着手,逐一疏理南迁三湖始于何时、始于何人,力图勾勒南迁三湖的始末,以证杨时先世确曾发生过南迁三湖之事实。  相似文献   

6.
福建汀州客家传统民间工艺形成于唐宋,发展于元明,繁荣于清,中心则是在原汀州府附廓长汀县。福建汀州客家地区这个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特定区域,孕育了众多的传统民间工艺门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龙湖新城     
龙湖新城位于城乡结合部,沿107国道向南,距郑州市区12公里 弄有专线公路直达新郑机场。“新城”地处轩辕故里,郑韩故城,内有大湖百顷,蜿蜒曲折宛若蟠龙,是为“龙湖”、相传“祖龙”轩辕氏曾涉借于此,至今仍祥云缭绕、紫气斐然、烟波浩淼、清澈如晶。周苍松翠柳丛生,奇花异草遍地。四时佳境宜人。此锦地秀水,保持看未被扰动过的绿色生态环境。 龙湖新城总体规划布局集机械、电子、轻工为主,融高科技、金融、教育、游乐、湖畔别墅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杨时是宋代洛学派的重要人物,他坚定地秉承并进一步阐扬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其<龟山集>所体现出的文学思想无不打上理学思想的烙印,主要表现为特别强调作者的正心无邪、作品的温柔敦厚和冲淡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的汀州地处福建西部,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它开发于唐开元年间,至明清时期,在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得到空前发展,成为闽、粤、赣三省边区的商贸重镇及客家文化中心之一。清康熙至乾隆年间,闽西汀州八县涌现出一批颇有建树的画家,其中以上官周、华苗和黄慎最为杰出,被称为“闽西三杰”。汀州画家根植于福建传统,开拓进取,敢于创新,把闽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清代中国绘画史上也应有其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经统计,地处豫西的明代河南府进士总数为258人,仅洛阳一县就占126人,表明河南府一州十三县的进士分布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并在府治洛阳县一地造成明显的地域性人才集聚现象。这种差异化的出现,与当时河南府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传统及教育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赖晨 《社区》2012,(14):45
闽粤赣边区的赣州、汀州(今福建龙岩、三明地区)、梅州33个县,既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大本营,也是著名的原生态农耕稻作文化区。这里有三种特产:"红"——广东省梅州府兴宁县(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县)的红曲";黑"——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的豆豉;"白"——江西省虔州  相似文献   

12.
赖晨 《社区》2012,(21):45-45
闽粤赣边区的赣州、汀州(今福建龙岩、三明地区)、梅州33个县,既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大本营,也是著名的原生态农耕稻作文化区。这里有三种特产:“红”——广东省梅州府兴宁县(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县)的红曲,“黑”——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今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的豆豉,“白”一一江西省虔州府宁都县(今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的粉干。  相似文献   

13.
《临汀志》说汀州治所有四,经考证有误,汀州治所仅有一迁。《早唐书·地理志》福州辖有“梅青县”当作“梅溪县”;而县又为场之误。《中国历史地图集》之释文谓至元三年南胜县所迁之治即今平和县也有误。元时期福建行省的置度分合颇为频繁,但论者甚少,这里特作资料补充。  相似文献   

14.
清代安徽共有11 92名进士,进士群体的区域分布在省内府际和府内县际两个层次都呈现出鲜明的非均衡状态。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太平府是清代安徽科举发达的地区,其中尤以安庆、徽州两府为著。各府进士中心县的形成与存在,加剧了进士县际分布的不均衡,较之省内府际分布状态,府内县际分布的不均衡更为普遍和严重。清代后期与前中期相较,非均衡状态存有弱化趋向。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中对跨文化因素的处理往往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不同的手段———"归化"、"异化"有语言形式和文化内容两个层面。这两种方法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策略应结合具体的社会情境和文本目的。译文功能理论的翻译则调和了"归化"和"异化"的优劣之争。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中有两种不同策略——归化和异化,它们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各有其用,到底是归化还是异化,要遵循以读者的反应来检验其效果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汉语谚语英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谚语不仅具有鲜明的结构特征,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背景。谚语的翻译不仅要译出其意义内涵,还要译出其民族文化特征与形象色彩,同时不能忽视对其语言结构特征的处理。译者往往面临着以源语文化为导向,还是以目标语文化为导向;是保持源语文化的异质性,还是追求译文的归化地道的选择。文化异质的引介必然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为辅;语言结构形式的处理则往往采取归化。  相似文献   

18.
汀州毗邻粤东,水流潮汕,潮汀间有极强的地缘关系。清中期以后粤东发展加快,潮汕成为闽粤赣区域的经济中心。潮汕的兴盛对毗邻的汀州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汀州物产改由潮汕出口,潮汕的海货大规模进入汀州;潮州成为汀州商人主要经商地域,大量潮汕商人也进入汀州;紧临粤东的汀州南部交通建设加快,汀州北部的交通则不被重视;汀州墟市呈现南多北少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异化与归化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异化与归化,都有各自的优势,也各有各的缺陷。在翻译中,归化是最常用的手段,这是由译者的性质和读者的要求决定了的;异化常用做归化的辅助手段。在具体运用中,译者必须讲究分寸,不可走极端。过分的异化与归化,都会给译文带来损害。但是,无论是异化还是归化,译者都应恪守一条原则,用鲁迅的话来说,“一应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相似文献   

20.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各有各的优势,不存在孰优孰略的问题。无论归化法还是异化法,其实在其译作中体现了一定的常规关系,都实现了翻译的交际和传递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