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应全球化趋势,本文提出了国家民族文化的对内发展的四个战略,并提出变革国家民族文化建构理念,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国家民族文化权变体制问题。制定对内文化发展战略,有助于创建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建立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丰富多彩的多层次文化;形成凝聚各个民族文明成就的中华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民族文化的统领作用,坚实地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声乐艺术呈现在多元艺术的传承中不断融合的态势,跨界的唱腔艺术和声乐文化的多元化进程进一步印证了当代中国和谐文明的多元化、科学化的时代统一态势。民族的必须是世界的,而世界的前沿审美趋势也必将成为各民族文化艺术相互尊重、互相认同、平等交流、和谐发展的共同语言。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五重内在逻辑关系,其是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代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释放、增强、竞争等的背景的理论缘由。总体来看,当代世界文化影响力格局呈五层塔状结构。总结这一格局发现,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性愈益凸显,价值观影响力、文化传媒影响力和文化市场影响力成为决定当代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强大与否的重要因素;世界文化影响力格局的结构与世界经济格局的结构基本相似;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影响力格局中的位置较为复杂,位列二级与三级之间。可以预见,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竞争将愈演愈烈,世界文化影响力格局将稳中有变。因此,如何对内加强文化认同和文化保护,如何对外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及其竞争力,将对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少数民族艺术作为各民族生活方式的载体及民族文化传承的手段而存在着。当代科技发展引起的民族文化艺术生态格局的变化,使得民族艺术不可避免地具有走向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它是当代科技融入艺术生产,社会资本控制艺术生产的必然结果。文化产业的运营模式,既给民族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天地,又使民族艺术这种精神生产面临"物化"的挑战。这其中积极而良性的调适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少数民族艺术的产业化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相似文献   

5.
当前以新疆为原点面向中亚地区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尚处于起始阶段,还存在着文化传播力与媒介影响力失衡、国际传媒报道失真、本土性价值观念与话语体系失语等文化传播困境。在国际传播语境下推动中华文化中亚传播,将文化传播视野扩展至人类共同发展层面,可达成与不同民族国家各文化间的传播共识,实现中国与中亚各民族国家的和平对话,延伸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空间,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国文化领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征程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存在机遇与挑战。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战略部署,应当从四个方面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一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着力提炼展示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二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三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四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尊重文化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将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提升的发展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是全面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要下大力气加强对中华文化内容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练融通中促进内容创新,从而为中华文化的赓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此外,面对传播主体维度呈现出差异化、多元化、全民化的整体趋势,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还须通过明确各自主体职责,提升主体媒介素养,统合各类主体优势,在推进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和个体传播协同发力的基础上,构建一体多元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8.
邹琰 《国际公关》2024,(3):106-108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侨务资源大国。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华侨华人不仅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还是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继承者、传播者和展示者,也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核心力量。要鼓励海外华侨华人积极继承、传播中华文化,充分利用独特优势,积极参与海内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机遇主要是全球化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扩大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促进民族文化的自觉与创新,吸纳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等.挑战表现在,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极力推广其社会思想与价值理念,为其推行"西化"、"分化"提供了便利,易于引发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破坏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提高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吸纳世界各民族文化优长,倡导和谐文化的价值取向,以文化建设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采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精神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弘扬中华文化"的战略意义。中华文化强调"以仁为本"、"以和为贵"、"修己安人,成己成物","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增加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强化中华文化本根的教育,捍卫自己的文化特征,建立自尊自信。我们应当确立起强烈的民族精神、自强意识、民族文化发展意识、优秀传统思想与文化的再生创新意识,把潜在的精神资源转化成现实的精神发展与建设的能源和动力,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良知与民族精神理所当然地应承担和接受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1.
作为属于独特文化类型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资源的世界传播,存在不容忽视的文化障碍.中国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文化资源之一.当代中国是世界佛教中心,中国佛教的世界传播能够助推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文化资源世界传播,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世界电影业正在重新洗牌,好莱坞一家独大的格局即将终结,宝莱坞、华莱坞等并存的世界电影多极态势开始形成。华莱坞电影业的发展繁荣是对大中华地区整体力量崛起的自然反映。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华莱坞拥有飞速发展的丰富资源,拥有改变世界电影格局、推进文化输出、重塑国家形象的巨大力量。华莱坞电影界及其学界必须奋起直追,在制片、发行、播映以及营销等方面形成一整套同世界接轨的运营模式;电影业在继承和革新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寻同世界接轨的共通价值和独有模型。华莱坞试图追赶和超越好莱坞,目的并不是一定要取代它的位置,而是与各国共同努力不断丰富世界电影艺术,着力建设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通过电影的形式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极化和世界电影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次论坛是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召开的,旨在推动国家对外交流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语言服务。许渊冲是我国中、英、法三语互译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许渊冲翻译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当代翻译理论的确立。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的成立,为全面和深入地研究许渊冲翻译理论、发掘翻译理论的中国学术资源、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供学术平台以及对翻译中国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季余 《中华魂》2008,(6):3-4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弘扬中华文化,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特别是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  相似文献   

15.
传媒产业既是信息产业,也是文化产业,信息传播过程也就是文化传承与影响的过程.然而,在市场竞争下,中国传媒产业在追求经济利益过程中文化价值的缺失却令人忧虑,这与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主张是相悖的,只有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使民族文化传媒化才有利干与世界文明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提要]古丝绸之路文明孕育了丰富灿烂的西南民族文化,酝酿了底蕴深厚的智力资源,为西南民族社会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创造力。“一带一路”建设为西南民族地区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智力资源联结着文化之根,以教育途径传递丝路文明的薪火,需要在更加开放的格局中构建起“内外互通、和谐共生”的新型发展模式,以开放创新为驱动,加强跨文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以文明互鉴为方向,开发具有世界意义的民族文化课程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精神之源,是民族发展的动力。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文化不是单一民族、单一地域的文化,而是在多民族、多地域交往与融合中形成的共有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也不是单一民族的精神,而是在民族融合中共同体现的精神。发端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与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居于主导地  相似文献   

18.
弘扬民族精神要有创新思维和世界眼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弘扬民族精神要换一种眼光──以全球眼光对民族文化定位 ,要换一个坐标──以开放、融汇、更新、创造的坐标思考民族文化艺术如何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 ;弘扬民族精神要开掘、发挥中华文化在兼容并包、开放融汇中不断创新的品格 ;要转换视角、转变观念 ,在当代全球文化总格局中对民族文化作新的把握 ,还要下功夫做好双向话语转换 ,在转换中接轨 ,整合、创新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任何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新文化建设,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选择性继承。中华民族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首先必须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齐文化与山东文化大省建设研究》一书,紧扣“弘扬中华文化”这一新时期的任务,对齐文化与山东文化大省建设进行了系统深入、富有成效的探讨。该书的研究,既能为山东文化大省建设提供一个新视角和一条新思路,同时也扩大了齐文化的研究领域,将齐文化研究、开发与山东文化大省建设结合起来,满足了当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促进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途径多元化对其对外有效传播至关重要。目前,中医药发展仍存在在欧美一些国家未能确立合法地位、平台开发不足和国外中医药文化教育薄弱等问题。将VR技术有效应用于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医药影视作品、中医药图书出版、中医药旅游项目宣传,可以提高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效果,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