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音乐美学学科特征的稳固,在于其研究对象的相对确定性及其自我完善性,其采用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均应有助于学科体系建构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而不是泛化学科边界,消解学科独立之精神。音乐美学研究中的形而上思辨与形而下实证的两极牵引,一头走向哲学,另一头则走向心理学和社会学,造成音乐美学自身特性的逐渐减弱之趋势,致使音乐美学学科发展面临边缘化危机。化解这一危机的对策在于厘清音乐美学学科基本问题,关注音乐感性样式的多元化特质及其理性表达,请音乐美学回到感性学,回到音乐美学学科之原点。  相似文献   

2.
音乐美学研究中不能将音乐素养与音乐的创作者、欣赏者的道德水准简单化地统而论之。音乐修养与创作者和欣赏者的道德水准无关。音乐美是一种无形象、无概念、无观念指向的纯粹性的美,是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形式美。音乐具有高度的自律性,它不依附于观念的认同或者形象引起的联想而具有独立美学意义。音乐研究应该遵循音乐的本体特征,首先认识到音乐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关于中西音乐美学史的研究必然涉及的三重视角:一是以自身为对象进行独立研究。探讨从自身文化氛围中产生出的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等;二是以对方审美理论的问题视角作为参照进行比较研究;三是用现代的音乐美学理论言说方式对历代音乐美学思想进行阐释性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音乐美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具有美学—艺术哲学的性质和高度的抽象性、涵盖性,区别于音乐学中的其他学科。它侧重研究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并有它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及对象。音乐美学不仅要对音乐的形式、音乐的内容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还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推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音乐作为客观实体,必然有其存在的方式,这就是音乐形式,包括外在形式,如声乐、器乐、与内在形式、如音乐语言、主题、形式结构等。音乐的内容是作曲家企图通过音乐媒介传给听众感知的具体音乐信息。 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历来音乐美学家都极重视,争论也极为激烈,还形成了音乐的形式美学与内容美学两大流派。前者认为音乐形式就是音乐本身:后者认为内容是第一性的,形式完全从属于内容。如何正确理解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角度探讨了西方钢琴音乐作品的二元性,即形式-自律论和他律论。以美学原则求得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观念问题,试图找出这种学术研究的哲学依据,从而对钢琴音乐关于美学本质有概括性的认识,以便了解钢琴文化演变中的美学思想,最终运用于清晰把握演奏的实质,使之达到感性经验与理性分析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音乐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是音乐表演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与音乐实践活动关系密切。文章试从表演美学诸种现象中探索音乐表演主体审美意识的一般规律,引发对音乐表演实践及音乐美学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生态美学是美学的一种新维度,为美学与艺术带来新的视域,产生了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生态音乐、生态舞蹈、生态美术。而环境是一种审美对象,环境美学的本体为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和城市景观。这是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本质区别。而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另一个区别是其人文性。环境美学以生态性为基础,而生态美学要通过景观来表现其生态观,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在音乐艺术领域,中世纪音乐以其独特的理性色彩显示出在西方音乐历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音乐美学方面,中世纪是一个将继承自古以来的宝贵遗产与发展全新的文化意识进行有机结合的历史时期,它将柏拉图的实用主义音乐美学、亚里士多德的"高尚的享乐"中庸音乐美学与普罗提诺的神秘主义音乐美学等美学成果继承下来,融入到几乎成为中世纪唯一思想体系的神学的意识形态中,开创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神学音乐美学时代。中世纪的音乐美学绝不是由于在所谓黑暗统治之下而缺乏建树的,它的独到之处正是基于对音乐功能的独特认识:音乐在当时作为服务于神学的工具,只有使人们达到所谓心灵净化的境界,将世俗情感与宗教情感这组对立矛盾解决并使之统一的时候,它才会受到尊重,获取在神学统治下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研究音乐与情感问题上,西方哲学美学界可说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现象学美学”的观点对音乐情感意义的理论影响颇深,本文仅就此观点进行探索,目的在于扩展音乐美学理论研究之视野,力求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对以勋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的新音乐的批判,还是对以爵士乐为代表的流行音乐的批判,阿多诺的音乐批判理论中始终贯穿着一种表现主义的音乐本质观、否定美学的判断标准和精英主义的审美拯救。  相似文献   

12.
论合唱指挥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唱指挥是集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表演技能于一身的职业,是音乐专业中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就合唱指挥应具备的音乐理论基础、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技能、文化素养、组织能力、音乐感染力和人格魅力等六个方面的基本素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试析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音乐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乐论的正统,他强调"乐教"的作用,认为音乐可以感化影响人们的心灵,可以易风俗、善民心.文章试图从儒家的"以乐育人、以乐树仁"的美学思想论述入手,分析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与儒家美学思想的关系,阐述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对目前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音乐美学史上,出现了三种音乐本质观的模式:即以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古典时期的模仿论,以黑格尔和李斯特为代表的浪漫时期的表现论和以汉斯立克等为代表的现代时期的形式论.每一种模式的出现都扎根于时代的思潮和哲学思想的转变,三种模式的演变,代表了人类对音乐本质特征的深刻认识,表征着人类对音乐的本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对此研究对我们今天中国的音乐教育和音乐理论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理念,面向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结合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两门课程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上的统一性和互补性,对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在教学上的多样化提出了一些想法。通过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与交叉,在现有条件下,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能更好地具备掌握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视觉能力,以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积累音乐语言,发展音乐审美能力,服务音乐实践。  相似文献   

16.
基本乐理教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音乐理论基础>一书的框架结构和音阶调式理论问题,并将其与<音乐基本理论>作了比较,认为前者在中国民族音阶调式理论的论述上存在过于复杂化的问题,在篇章布局上不够符合基本乐理本身的原则和音乐教学的顺序性原则,因而执教者在使用此书时应加以适当调整,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现代音乐与乐理教学的关系,以及中国传统乐理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于考察音乐的社会身份转变,中国传统乐论具有标本性意义。传统乐论经历了从上古神灵崇拜意识下的神性音乐到先秦、两汉儒家“礼乐”观,以及落实到魏晋六朝“声无哀乐”论启发的音乐理性的皈依;完成了从审美意识形态之乐向赋有音乐理性的音乐本身的回归。中国音乐美学观念在神性与理性之间徘徊。同时,传统乐论中表现出的音乐社会身份的流变,也遗留了一组矛盾关系:审美意识形态下音乐主流地位以其音乐理性的丧失为代价,而音乐理性的获得之时也意味着其淡出社会主流逐渐边缘化过程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从艺术思想史的源流可以辨析出音乐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和非促进作用这两种关系;艺术与道德关系的哲学包括激进的道德论、激进的自律论、温和的自律论、温和的道德论;音乐与道德关系的哲学中有所指论、形式论、绝对表现论。分析后认为,音乐对道德的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不是一种实然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金声玉振"是上古礼乐文化中最富有艺术性的部分,在儒家乐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对礼乐表演性有"在场"的鉴赏性评述,指出其蕴涵的义理成分;子夏述孔,论证"古乐"与"今乐"表演上的差异,保存了孔门<诗>学的原始样态;思孟学派以"金声玉振"为道德、人性的音乐譬喻;<礼记·乐记>剖析礼乐之异同,提出"声音之道与政通".以政治、伦理、道德、人性等"他律"来阐释并约束艺术活动,是儒家乐论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20.
阿多诺的新音乐哲学作为一种文化社会学(哲学)批判,其特殊性在于他是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分析了作为文化生产的音乐。在阿多诺那里,作为精神生产的音乐文化的出发点仍然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文化社会学(哲学)批判不能与社会现实分离开来,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必须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基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立场,阿多诺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音乐生产与再生产之间的关系:一是音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二是音乐商品的生产、再生产、分配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以往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其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成分,因此既不能把握住新音乐哲学的马克思主义模式的核心范式,也未能理解阿多诺对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