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类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的科学理论体系。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必然是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能够消除一切剥削制度所固有的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进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和谐成为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过程中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韩分别从和谐和差异的对立统一、现实与理想的对立统一、公平与效率的对立统一、活力与秩序的对立统一、社会全面发展和人全面发展的对立统一等角度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充分全面地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功能,是当前形势下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社会情绪、减少社会阻力、稳定社会秩序、构建社会理想、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4.
《中华魂》2007,(11)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和谐也是应对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我们应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高干部和职工的文明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也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逻辑地包括了社会主义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和文化和谐,这要求我们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经济、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7.
和谐,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旋律,也是当今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教育,和谐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而且还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平衡器",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依据人类社会是一个发展着的活的有机体和社会基本矛盾关系原理,该理论的哲学基础可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四个层面去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本质基础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9.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体系,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但如果公共文化需求与服务之间不对应,就会导致权益得不到保障。对区域所表现出的公共文化需求的差异化,需要加以高度重视,这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执政目标,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和谐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制定完善的竞争规则,促进社会和谐与竞争的良性互动,这无疑对促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倡导的价值目标,显示了我们国家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但是,"全面"并不排斥"重点",富强是党执政兴国的首要目标.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部署各方面的工作,依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深刻领会这一论断的精髓,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是对其"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存在状态及其运动特点的进一步拓展;社会和谐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巨大飞跃;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4.
全面和准确地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认识和处理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关系,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与人权保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谐社会是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是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之上的社会.以人为本是人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本质;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平等地保障每个个人、每个社会群体的人权,才能保障我国社会和谐、平稳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略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为根本前提,把"五个统筹"落实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7.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提高人的政治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切实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在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价值应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核。经济社会发展必然带来社会价值变化,重视社会价值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反作用,构建和谐文化,塑造社会价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社会发展,引领人和社会的前进方向,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是现代化的驱动力,但它在推动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又必然使工具理性主义张扬起来,并且导致社会不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命题是建设和谐文化。把和谐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就可以为社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因而,建设和谐文化就成为平衡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理想追求关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财税政策是调节社会分配关系、促进公正与公平的基础和重要工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