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居住区外周步道即围绕居住小区外的人行休闲道 ,它是联系小区及其外环境的纽带。分析了永川市棠城佳苑居住小区外周步道的基本环境特征 ,探讨了其总体布局和造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现阶段居住建筑的主要形态居住小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首次提出了居住小区的整体设计理念,旨在提升居住小区的人居环境.通过系统论原理,分析了整体设计的可行性与优势,指出了优化居住小区人居环境对设计师提出的知识要求,并且总结了居住小区整体设计的思路框架以及各阶段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现阶段居住建筑的主要形态居住小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首次提出了居住小区的整体设计理念,旨在提升居住小区的人居环境。通过系统论原理,分析了整体设计的可行性与优势,指出了优化居住小区人居环境对设计师提出的知识要求,并且总结了居住小区整体设计的思路框架以及各阶段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对目前居住小区内停车位设置的数量、停车方式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家及各地方对居住小区规划中的停车位规划要求,进而在当前停车需求量大、居民对生活环境要求高的形式下,针对性地提出了居住小区规划中机动车停车位设置方式的解决办法,并对地面停车场、半地下车库、住宅底层架空车库、独立式车库四种停车方式的优缺点逐一进行了分析,最终实现居住环境的和谐、舒适。  相似文献   

5.
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景观设计日益成为现代居住区设计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现代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就现代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发展趋势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生态居住小区的关键因素是容积率。分析了人的行为、人的生理需求,以及近邻生态环境与空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生态居住小区规划结构。探讨了居住小区的生态绿化和生态居住小区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在综合当前居住小区模式几种提法及内涵的基础上,根据人居环境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给出面向普通居民的21世纪城市居住小区模式--现代绿色小区,为城市住宅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步行系统的概念和价值,分析龙岩市中心区城市空间特点和步行系统的现状.针对龙岩市的特点,构建了步行系统的整体布局,提出营造宜人的步行环境、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散步道系统、建设特色文化步行街区、塑造亲切滨水步道空间的中心城区步行系统构建策略,以期为今后的城市步行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由现代化图书馆给图书馆人提出的挑战出发,探讨了作为现代"书库"人除应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外,还应有一种紧迫感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从更细致的角度出发,自觉深化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0.
慢性病所致丧失和痛苦给患者心理和社会方面都带来了重大转变,患者必须做出相应的适应以达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该领域研究主要涉及到慢性病心理适应的概念及特征,还探讨了慢性病心理适应的压力应对模型、自我调节模型以及认知适应模型等相关模型,同时从疾病相关系统、环境系统以及个体系统等方面探讨了影响慢性病心理适应的危险性和保护性因素等.慢性病心理适应研究远未达到成熟的地步,疾病特异理论、环境因素、影响机制以及临床干预等可能是该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58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3条存在冲突。从厘清“基本法律”与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的位阶问题、铁路交通事故中对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角度考量,《民法通则》第123条应当优先适用。  相似文献   

12.
由性(理性)其情至情其性(理性),再至情性合一的自我抒情和个性张扬.本文将分析在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沈复的<浮生六记>、陈裴之的<香畹楼忆语>、蒋坦的<秋灯琐忆>、余其锵的<寄心琐语>等五篇文章中,体现出的对人的世俗之情的肯定和张扬,同时又不失儒家的"中庸之道",因此可视为"情性合一".既有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又有不能免俗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14.
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尤其是有关"雅"的标准,一百年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研究了各种对严复"雅"字翻译标准的评论,结合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言(象)意论、"美善统一论"观点,认为严复求雅的翻译旨趣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使然,但作为翻译标准,"尔雅"的内涵应该重新界定为对原文风格的忠实.  相似文献   

15.
由历史文化名城到古代诗歌意象,"金陵"从早先的地域概念转化为具有浓郁政治文化色彩的艺术符号。"金陵"意象频繁地出现于古代诗人的怀古作品中,承载着他们沉重的感伤情绪,寄托了他们强烈而明确的政治意识和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6.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17.
古代浙东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特殊的、重要的地域意义和风格意义,在浙东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文章依历史发展和风格演变为序,综述古代浙东书法的发展概况,突出其两个辉煌时期和四座高峰。同时对古代浙东书法的特点进行评介。  相似文献   

18.
尤多拉.韦尔蒂的短篇小说《风暴》探讨了边缘化的人生这一主题。通过对比两位花季少女截然不同的成长历程,作者凸现了陷入边缘化困境少女的无助与绝望,揭示了被边缘化者的无辜与精神痛苦,并用风暴的隐喻暗示了这一社会罪恶的潜在破坏力。文中从叙事聚焦的角度分析了《风暴》的主题和叙事结构,指出韦尔蒂独特的叙事聚焦的选择及叙事聚焦的灵活转换。不仅突出了小说的主题,而且赋予了小说浑然天成的双线并行结构,实现了叙事内容与叙事形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因对人与社会认识的不一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以人为本思想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主要为3种形态: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新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在汲取中华传统人本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得到具体化和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因对人与社会认识的不一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以人为本思想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主要为3种形态: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新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在汲取中华传统人本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得到具体化和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