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蒋懿菊“天下为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呈现出动态态势,每一时代的思想家都为其添砖加瓦,构铸着时代的新内容。《礼运篇》中,关于“天下为公”的思想,反映的是生产力极端低下时期原始民主制的一些内容。孙中山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学者见仁见智,所论不一。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泽华先生早在10年前即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在意识形态中,政治思想占有特别的地位,以至可以这样说,它是整个思想意识形态中的核心部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前言》,三联书店1987年版)。换言之,政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只有真正把握住这一核心,才能在客观了解、全面认识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对之作出比较科学的价值评判,并进而思考、解析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刘先生主编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下简称《思想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以翔实的史料、雄博的论析,有力地证实了这一观点。这部三卷本,近150万字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堪称系统展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核心的宏篇巨著。具有总结近百年来中国学人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尤其是其核心政治思想的成果,体现20世纪时代精神的特质。兹仅从下列五端略述笔者通读这部巨著后的心得: 其一,先秦是整个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当然也是作为其核心的政治思想的源头。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题形成于先秦而发展、完备于后世。如早在商、周时代,就已产生了王权专制主义观念。《思想史》的“先秦卷”,以较大的篇幅阐析先秦王权专制论,“秦汉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历史学的专业化过程中,法人朗格诺瓦、瑟诺博司合著的《史学原论》曾发挥重要的作用。"五四"前后,此书传入中国,借助各种途径,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史学的发展。《史学原论》不仅作为当时各大学历史系史学研究法性质课程的教材,而且成为中国史家建构史学方法论体系的范本之一。胡适、梁启超、傅斯年等人的史学思想均有《史学原论》的烙印。《史学原论》所提出的各种观念或规则在传播过程中,被接受者根据个人思想取向加以分解重组,沉淀在专业史家的日常实践中,构成了中国现代史学的方法论基础。近代中国史家不论对《史学原论》表示欢迎还是批判,事实上都仅彰显了它的史料学面相,而忽略了"撰写历史"才是其核心关怀,由此误导中国现代史学偏向考据一途。  相似文献   

4.
张立文教授笔耕不辍,自80年代以来,相继推出了《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人道篇)》、《传统学引论》、《新人学导论》等有分量的哲学史和文化学著作,在海内外学术界赢得了广泛赞誉,奠定了令人尊敬的学术地位.近年来,张立文教授又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走向构筑中国哲学新形态的艰苦探索.如果说,我们在《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  相似文献   

5.
扬雄作为中国学术史上的著名人物,其《易》《老》结合,儒、道融合,重视道家的思想对蜀学产生了客观的影响。东汉末道教在蜀地创立,又在巴蜀流传演变与此相关。扬雄尊孔崇圣,五经济道,圣人相传之道统论以及善恶混的人性论亦对蜀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后世蜀人对扬雄的批评和评价,亦是扬雄影响蜀学的表现。扬雄对蜀学的影响不仅促进了巴蜀地域文化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包括道教、玄学、理学,道统论、人性论等在内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思潮、学说和重要理论,使地域文化与时代思潮相结合,促进了整个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桑东辉 《学术界》2022,(8):189-195
在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中,梁启超对孟子思想非常重视,其不仅著有《读〈孟子〉界说》等著述,还曾著有未刊稿《梁启超论孟子遗稿》。梁启超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并运用佛教和西方哲学理论,对孟子人性论、道德修养论等进行了深刻剖析。某种程度上讲,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深受孟子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孟子的性善论以及立志、存养、扩充的道德修养论为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提供了传统文化资源和理论基础。当然,由于梁启超的新民思想主要建构在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这一机械社会学理论之上,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但深受孟子影响的梁启超新民思想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史记·论六家要指》的文本解读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论六家之要指》与《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两部历史文献对于划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之大系,对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理论总结,对于奠定中国思想文化之主体多元格局,对于考察中国文化史、哲学史、学术思想史都具有方法论的普遍指导意义。历代学者对《汉书·艺文志》多从文献目录学角度进行研究,清代学者王鸣盛摘引金榜的话说:"不通《汉书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石也。"①近现代学者梁启超、胡适、侯外庐等已经注意到《论六家之要指》与《汉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8.
十年多来,国内学术界对文化的研讨,多姿多采,硕果纷呈。以我之陋见,从文化史学的角度,对中华文化系统作深层理论分析阐释者,当推冯天渝的一系列有关文化问题的论著:如《中国古文化的奥秘》、《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国文化史断想》等等,颇具特色,引人注目。其新著《中华文化史》(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初版)更是规模宏大。是著在体例上分别以题论、导论、上编、下编、结语组成,上编侧重于文化史的理论阐述,下编偏重于中华文化的历史评介。全编在著述方式上,充分运用了比较史学研究法,将古与今、中与外广泛地进行比较观照。同时,又分别从文化史学的角度对整个文化大系展开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的自觉———读张立文教授新著《和合学概论》李光福张立文教授笔耕不辍,自80年代以来,相继推出了《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人道篇)》、《传统学引论》、《新人学导论...  相似文献   

10.
《法性论与本无说》集中地论述了佛教的佛性学说与中土之轮回报应、灵魂不灭思想;慧远的“法性论”与魏晋玄学“本无说”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个论述,旨在探讨外来宗教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具体地说,佛教在传入中土后,是怎样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步地被中国化,是如何与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汇合,逐渐变成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鬼文化的成因、特征及其社会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中国鬼文化的成因、特征及其社会作用靳风林(河北大学马列部)多年来,我国学术界的传统文化研究热潮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态势,在这一热潮中,有一种普遍性的倾向,即大都着眼于代代相传的辉煌经典的研究,诸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及各类佛学著作等,...  相似文献   

12.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古老的思想,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特别是在近代社会,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不断入侵,中国思想文化中原有的大同思想也呈现出近代特色——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书》和孙中山的“大同主义”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与《新民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前,特别是20世纪最初几年,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学家,以敏锐的洞察力在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对比中西文化巨大差异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深层结构进行反思,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时代课题。粱启超起初在《清议报》上发表《呵旁观者文》、《中国积弱溯源论》、《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过渡时代论》等文,抨击中国人奴性、旁观等“劣根性”,提出新时代新国民应有的“德性”。接着,从1902年开始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连载了他的10万余字专著《新民说》,全面剖析了几千年封建文化积淀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国民性的种种…  相似文献   

14.
喜剧研究的新收获──评《中国现代喜剧论》张鹰胡星亮博士的《中国现代喜剧论》从宏观的视野出发,将中国现代喜剧置于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即从其所受欧洲和中国喜剧传统的多元影响中进行考察,深入地探讨中国现代喜剧的三种美学样式之形成的社会的、文化的、传...  相似文献   

15.
《肇论》这部文辞优美、思想深邃的佛教哲学著作是印度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肇论》所使用的语言概念、表达形式以及思想内容都深受老庄和魏晋玄学的影响,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肇论》准确地领会了印度大乘佛教的中观理论,并以“刹那存在论”为基础,论证了“动静未始异”和“物不迁”的佛教动静观;《肇论》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了印度大乘中观的“假有性空”、“非有非无”的缘起思想,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的有无之辩,在中国哲学史和佛学史上形成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佛教本体论体系,从而开创了中国哲学和佛学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易经》心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从《易经》的情感意志心理思想、思维 与观察心理思想以及梦占心理思想等方面来看,《易经》乃是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发轫之作。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传统文化论》是我读到的好书之一。薄音胡先生在《序》里这样说 :“我国的蒙古学研究长期以来的重点在历史、语言、文学三个方面 ,成就斐然。但是 ,既然蒙古学的研究对象是蒙古民族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一切活动 ,那么仅仅三个方面显然不足于涵盖蒙古学的所有领域。”我同意他的思考。这部《蒙古族传统文化论》多视点、多层面地介绍、分析了蒙古族传统文化 ,对我们认识和探究游牧文化、草原文明将有很大启发。我之所以赞赏薄音胡先生的说法 ,还因为我一直在寻找让我读得懂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研究的一部完整、系统的著述。作为从事中…  相似文献   

18.
论《朝花夕拾》的文化意蕴龚钢,赵妙青鲁迅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探索,始终是与国民灵魂、心态、性格的改造联系在一起的社会思想课题。鲁迅写于1926年的回忆性的散文《朝花夕拾》,从某一角度看,也正是从“立人”的目标出发,以自身的生命体验向国人进行文化启蒙的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思想的历史建制及其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元 《江淮论坛》2007,2(6):127-130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思想是以和谐创新为范式的自主创新体系,它的运行历史地形成了一个体系化的建制,内涵了和谐创新论、过程创新论、中和道路创新论以及价值创新论等基本内容,从方法论的维度奠定了创新理论的基本框架。其普遍的文化内涵与当代先进的创新文化相链接,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文化相契合,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兆胜博士是坚持文学的精神品质的批评家,他用《文学的命脉》为自己的论文集命名,表明了他对文学基本价值如爱、美和自由等的关切和诉求。这是一部富于理性色彩、人文情怀和学术品位的著作,它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深邃的思考为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和研究贡献了值得重视的思想成果。作者有意要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某些侧面进行总结,他的论文多有以“20世纪”冠名者,如《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局限分析》、《北京文化与20世纪中国散文》、《论20世纪中国性灵散文》、《论20世纪中国艺术家散文》、《论20世纪中国散文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