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对基层政府提出了新的挑战,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地方稳定与社会和谐。目前基层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存在认知偏差、角色倒置、和处置手段不当的问题,基层政府应及时转变观念并通过及时预警、政策调整、官民沟通、依法行政等手段理性的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从发生的诸多重大网络群体性事件来看,网络往往是导致事件扩大化的直接推手并推动其朝着恶性化方向发展,如果处置不当,很可能形成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给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稳定带来冲击。如何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治理,将是网络时代政府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对新时期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出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3.
公共冲突与基层政府治理密切相关,不仅是推动基层政府治理创新的重要动力,而且是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鉴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群体性公共冲突事件频发的现状,文章主要探究了目前我国基层政府在群体性事件治理方面的症结,并提出了公共冲突视角下基层政府治理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面临社会矛盾凸显与公民权利意识日渐觉醒的双重交织,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突出问题。近几年,群体性事件发展态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突出地表现在:参加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化,表达方式从无组织走向组织化、平和化、法律化,表达平台是现实与虚拟交融,表达诉求交叉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治理,那就是治理理念应该从"管制思维"走向"法治思维",治理重点要从"应急处理"走向"常态管理",治理模式要从"政府包揽"走向"社会共治",治理桥梁要从"封闭媒体"走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呈现频发趋势,它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带来了公共物品以及财产损失,投资环境也受损,经济发展迟滞。环境群体性事件冲突的过程中,公民和政府之间的零和博弈导致两败俱伤;公民和企业之间也存在着零和博弈,公民对政府行为不满有时会殃及企业生产;而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非零和博弈,则会导致一损俱损局面。冲突的原因包括,公民在参与不足背景下的利益觉醒,GDP主导下政府的干预难以为继,企业环境责任的缺失与监督的缺位。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需要政府、企业、公民之间合力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治理秩序,群体性事件频发需要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社会参与扩大需要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把"社会管理"改为"社会治理",为基层政府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提升群体性事件治理能力指明了方向。一、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伴随着我国政治及行政管理民主化、法治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范式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学界和政府机构对此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回顾学界已有研究和政府机构的已有做法,其最大特征在于用公共危机管理的视角和思维去审视群体性事件,集中体现于2007年8月颁布并于当年11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虽然公共危机式的治理对于群体性事件的科学治理有一定的功效,但这仅仅是一种治标的模式,只能使我们在群体性事件发生时可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政府与民众的沟通能力作为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求实现其现代化。政府与民众沟通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的战略决策得以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的客观要求,同时又是有效化解当前各种矛盾和发展困境以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就当前政府与民众沟通的现状而言,存在着沟通不畅、沟通无序、沟通失效等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求政府与民众的沟通能力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益矛盾与冲突日益加剧,因各种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由于与公众接触最为直接与频繁,地方政府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体力量。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影响其防治群体性事件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群体性事件背景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对提高地方政府防治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民众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格外关注和质疑以及群体性事件的泛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本文在论述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并从加强行政伦理责任建设的角度构思重塑政府公信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09,(1):10-10
对中国来说.2008年是“多事之秋”.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先后发生众多的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为我们探求社会转型时期化解群体性矛盾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视角。12月29日《北京青年报》发表评论称.社会转型能够取得成功.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政府转型成功。加强和改善政府预防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能力.需要推动政府从传统威权治理向现代公共治理转型.从“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型.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极大地影响我国安定团结的发展环境,威胁到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政府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能力,对于维护我国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民族地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群体事件特点和诱发原因分析,提出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应对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社会公平等问题出现促使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公共政策的公共性问题。特别是因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旨在从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偏离分析其对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为有效预防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举措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正群体性事件既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我们党执政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利益表达与群体性事件是什么关系?如何预防和治理群体性事件?陈秀梅教授的《冲突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与利益表达机制的有效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书,以严密的逻辑分析,独特的创新视角,开阔的国际视野,流畅的语言表达解答了上述问题,读来使人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读这本书,使我们从深层次认清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该书在对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综合分析的基  相似文献   

15.
政府善治是我国政府的治理能力所要达到的较高境界。其中善治政府治理能力构成要素是关键,主要包括政府获得高效性、合法性、责任性、透明性、回应性、推动社会民主化、政府再造能力等几个方面。认真对待政府治理能力的基本要素有助于解决突发性公共危机及一些群体性事件,实现善治政府的“为民谋福”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各种不安定因素日益突出。本文从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几起恶性群体性事件入手,客观分析了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并从建立完善三个机制等方面对群体性事件的防范与治理提出了拙见。  相似文献   

17.
<正>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目前关乎政治稳定的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能够公平、平和、快速地处理群体性事件,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倍感头疼的一个难题。从法理上说,群体性事件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
改革的深化会导致社会格局的巨大变动及利益冲突的不断加剧,随之而来的是转型时期的中国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态势,且表现形式多样,影响广泛.群体性事件多数是政府和公民的矛盾或者原本不是但是最后演化成两者之间的冲突,政府始终是群体性事件中重要的主体.由此也决定了政府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将扮演重要角色,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发展与处置都充满着政府及其职能问题的思辨,体现着政府职能运行的影响性.  相似文献   

19.
发展核电项目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是核电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核电项目引发的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具有风险认知的"心理台风眼效应"、冲突的非直接利益性和风险的窗口期效应三个特征。可从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风险沟通机制和构建信息公开机制方面入手,预防和治理由核电项目引发的邻避型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0.
付倩倩 《决策》2015,(1):32-33
前期信息公开不够,中期沟通回应不足,后期无原则妥协。几乎所有造成群体性事件的重大项目最终都呈现出"政府拍板—民众抗议—项目搁浅"的反应模式。10年,100个决策偏误案例。我们试图通过一种反向的视角为地方治理的图景做一组刻度和注脚。这其中,有悬而未决的积弊,也有被动应对的新题。如今,我们再次审视这些曾经在当年留下过笑谈或者疼痛的案例,用更长的标尺来衡量这些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