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3,(22):15-15
近日,四川省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6+5"实施方案,明确6项重点工作和5项改革任务,描绘了今年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路线图"。做强产业促进就业位列6项重点工作之首。"量身定制"了农民工进城务工年度目标:新增城镇二、三产业就业岗位150万个,其中工业25万个、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市民化是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持续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长远之策,而户籍制度、居住场所、就业保障、城市承载能力和土地财产处置问题是当前影响和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近来,农民工市民化的研讨集中为两大思路,这就是逐步放开城镇落户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一个紧迫课题是比较两大思路的优劣,探讨政策选择与配套。放宽城镇落户和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哪一个应当是主导?这是农民工市民化方略设计的基本问题,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成效,需要审慎、全面的思考。按"人头"推进与按权利推进放宽城镇落户和促进公共服务均等的立意虽然都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但二者的作用方式不同。放宽城镇入户将使一些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是持续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长远之策,而在现有体制环境下影响和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主要有户籍制度、居住场所、就业保障和城市承载能力以及土地财产权等,正确分析和把握这些问题,积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地方政府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必须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工作质量,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步伐。  相似文献   

5.
曹华飞 《领导科学》2013,(21):20-21
这一轮的新型城镇化,明确提出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决定了城镇化的着眼点和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农民工市民化上。农民工市民化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因地制宜有序稳妥推进,不应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不是强制将进城农民都变成市民,而是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降低门槛,放开政策,引导有意愿的农民落户。同时,确保他们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均等待遇。户籍和土地制  相似文献   

6.
王宇燕 《决策探索》2014,(18):15-16
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济源是中原经济区新兴的区域性中心城市,2013年城镇化率超过54%,目前正在推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改革试验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但济源城镇39万常住人口中,仍有12万左右统计为“城镇人口”的进城农民,并未真正获得城镇居民的户籍身份,也难以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就业、住房等领域享受到市民同等待遇,实现长期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生活。  相似文献   

7.
《决策》2011,(9):32-34
农民工始终不能为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覆盖,问题不在于农民工不愿意参保,而在于政策设计的缺陷。农民工市民化,既与城市提供非农就业岗位能力有关,也与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财力有关。但农民工变市民,不是简单地改写户口本,而是确保进城农民在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既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又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的骨架、城市化率是城市的脸面、人的素质是城市的气质和内涵。农民工市民化是现实中国实现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做些探析,以构建指标体系,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探寻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近来,农民工市民化的研讨集中为两大思路,这就是逐步放开城镇落户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一个紧迫课题是比较两大思路的优劣,探讨政策选择与配套。放宽城镇落户和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哪一个应当是主导?这是农民工市民化方略设计的基本问题,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成效,需要审慎、全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农民工已成为一个新的劳动力源泉。大量农民工从传统农业中转移出来进城务工,能够增加收入还能够为自身创造出学习新技术、适应新环境的机会。因此,农民工就业已经逐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农民工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自贸区成立,福建迎来了经济建设的新局面,人口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生长在这个海洋经济大省的渔民群体顺势融入市民化将成必然。然而,由于渔民群体先天不足,其面临的权益保障机制缺位、"失海"危机等现实困境又阻碍了渔民群体市民化进程。结合福建渔民市民化的历史与现状,立足"渔民、渔村、渔业"为核心的"三渔"问题大背景,从渔民、渔村、渔业三者协同发展为研究目标,从空间整合促进渔村城镇化、协同完善和强化渔民基础权益保障系统,全方位推动渔民群体社会认同和市民化融入等视角进行全面探究,为构筑具有福建特色的渔民市民化之路提供系统视角。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4,(40):22-23
正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核心在于"人"。作为福建县域经济的"排头兵",近年来,晋江市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其主要做法包括:突出融入融合,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突出同城同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突出品质品位,推动城市建设现代化;突出互动联动,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稳定发展的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根本在于全面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在缺乏良好的知识基础、足够的经济实力和全日制学习的条件下,社区教育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目标,构建多种模式并存的社区教育模式,并提出实施路径与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为妥善解决这一难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要真正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就学,接受优质教育,还涉及更多的政策措施,需要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解决。  相似文献   

15.
就近城镇化是新常态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理性选择,是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重要举措。其具有三大典型意义: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扭转经济下行趋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治愈"城市病"和"农村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当前四个突出问题:市民化进程滞后;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城镇综合承载力不足和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建议采取五大对策:规划三级平台,完善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就近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共进;强化产业支撑,积极促进稳定就业;完善公共产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农民就近城镇化障碍等。  相似文献   

16.
推进人的城镇化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也是社会和谐发展,整体推进的必然要求。在这一推进过程中,无论是群体的数量,还是对社会的影响,农民工都是主体。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人的城镇化的质量,而在目前的环境状况下,农民工市民化还面临诸多困境。正视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切实推进人的城镇化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户籍制度改革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拆除了制度障碍,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仍会遇到许多问题。自身的文化程度和思想意识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首要因素,它决定着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整体水平,对新生代农民工是否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能否适应城市生活等具有直接的影响。同时河南新生代农民市民化缺乏健全的组织体系保障。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必须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投资;建立统一、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和公共服务体系,改变城市居民观念。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新区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天府新区是成渝经济区"双核"发展格局的重要极核,以天府新区发展助推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全面分析了以天府新区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提出以天府新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及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胡文静 《决策》2014,(7):I0004-I000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就是要求必须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四融入”.即个人融入企业、家庭融入社区、子女融入学校、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社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这一过程,既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安徽各级政府制度创新的最佳腱现。只有改善城乡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20.
全国农村劳务品牌已达300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民工流动就业数量在1.26亿人左右,其中进城农民超过1亿人。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成为一种常态,国内劳务大省逐步将品牌经营理念引入本地扩大劳务输出、振兴劳务经济的战略规划中。这不仅促进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11月7日,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在郑州召开,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厅(局)组团参展,参展的劳务品牌及就业服务型品牌近300个,数百家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机构代表与会观展,洽谈劳务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