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阿依·克韦·阿尔马赫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黑人移民作家之一。其具有半自传性质的作品《碎片》讲述了海归巴顿回国后遇到的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双层孤立。从后殖民批评视角解读小说,通过分析主人公巴顿回国后遭遇的扭曲的等级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来揭露加纳独立后所遇到的严重社会问题,以及作者阿尔马赫对独立国家腐败、堕落的失望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后殖民理论批评家爱德华.赛义德(Edward WSaid)采用“对位阅读”批评方法,从文学、地理与空间、社会与政治、文化与历史的多维视角,对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为我们透视出后殖民批评视野中别样的景观。赛义德的后殖民文化批评方法为我们开启了一种新的认知、思考和解释方式。  相似文献   

3.
《霍桑探案》的广泛流传与其自身的叙事艺术相关,其中的时长变形既有对传统缩写开场的继承,也有将传统缩写开场与场景开场结合的部分,还有的采用纯粹的场景开场方式;其时序变形包括倒叙与预叙,尤其是其"超越式倒叙",通过打乱底本时间,使人们更感到时间的相续性和其中包含的因果链,小说的预叙主要采用了预言楔子、预言式预叙和短语标记式预叙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思古吉·瓦·提安哥是20世纪非洲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最出色的代表作《碧血花瓣》讲述肯尼亚伊尔莫格村的现代化改造过程,通过四位主人公对过往片段的回顾,作品逐步揭示出独立后的肯尼亚的社会问题.本文拟从后殖民批评视角解读小说,通过分析肯尼亚伊尔莫格村从一个饱受缺水之苦的地方变成了繁华城镇的过程,揭露本国官僚资本与国际跨国公司的联系,以及他们勾结在一起对民族经济实行压迫和掠夺的丑恶面目,进而彰显作者的反殖民意识.  相似文献   

5.
卡里尔·菲利普斯是当代英国著名的黑人移民作家之一。其代表作《落雪中》讲述了生活在英国的加勒比海裔黑人移民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危机,以及对文化身份和家园的追寻。小说不仅再现了黑人移民面临的文化困境,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对流散族群如何才能保持自身文化身份的思考。从后殖民批评视角分析小说中黑人移民及其后代所面临的失落感和文化上的无归属感,揭示黑人移民只有通过认可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成功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6.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后殖民批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翻译研究历程的回顾,进而从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的互动关系入手,探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指出在文化转向的背景下,翻译同历史、权力、意识形态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外部因素有更加紧密的联系。后殖民批评消解霸权、弘扬弱势文化的强烈的政治性,也使翻译具有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全球文化既有着趋同性,同时也存在着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只有通过对话,多元文化才能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7.
一个文本的社会和政治意义不只是由它产生时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而是随着新的批评话语的产生不断地得到解释。斯蒂文森的小说《金银岛》是全世界流传最广的海盗探险小说之一,人们常常从美学、冒险精神、浪漫主义等角度出发去欣赏它。然而当我们用后殖民的理论来重读经典小说《金银岛》时,不难发现该文本中也充斥着殖民主义的话语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帝国霸权主义的气息。对它的重新解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译文背后不同民族和语言文化间的不平等权力斗争,翻译中所使用的杂合策略是不同语言文化间交流的必然产物,有利于彰显弱势文化和促进东西方文化平等交流.葛浩文英译《酒国》作为杂合译本的典型,使用了多样化的翻译手法.本文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审视杂合翻译策略在译本中的应用,揭示其对消解西方文化霸权、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特别是中国文学走出国门和文化强国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以主人公艾尔默借助科学实验祛除妻子脸上的胎记这一事件为核心,通过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事手法,成功地再现了美国19世纪科学不断征服自然的伦理图景,将读者引入一个伦理失衡的故事世界。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沿着“以科技祛除妻子脸上胎记”这条伦理主线,通过还原该事件发生的“伦理现场”,逐一解构小说中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等“伦理结”,希图由此剖析浸淫于作品深处的伦理特性。最后,乔治亚娜的伦理反思也体现了霍桑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人类尊严流失的控诉。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小地方》中,雅买加·琴凯德从景观描写切入,追溯安提瓜的历史,揭示它在后殖民影响下的现状。文章借助后殖民主义的相关理论,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安提瓜国家身份缺失的表现及原因,从语言、文化角度分析安提瓜人的他者身份及原因,指出琴凯德通过反思殖民主义遗留问题和后殖民的潜在影响来探讨国家和民族获得完整身份的可能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批评家: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的结合,是批评家关注的焦点。然而,中国当下的文化批评已经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异,在这种状况下,必须认识到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差异。中国的文化研究在1990年代的兴起具有本土文化语境与西方理论影响两个方面的原因,但是其中本土现实的挑战是更为根本的。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条件下文艺走向市场化。面对商业化的文艺现实 ,文艺批评进入两难困境 ,文艺批评的出路在于批评家的观念的彻底转变 ,社会责任感、理论勇气的增强和批评文本通俗化  相似文献   

13.
斯皮瓦克后殖民批评审视与重读西方经典,揭示其中的意识形态运作;关注后殖民作家对于西方经典文本的重写与改写,揭示其所具有的抵抗意义;重新阅读后殖民本土作家的文学书写,审视其文本所揭示的现代国家话语对于边缘群体的压迫性.斯皮瓦克的后殖民批评与其他理论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她的研究不仅揭示西方经典文本的意识形态霸权,更把研究的焦点放在后殖民本土文本对于"殖民"与"内部殖民"压迫性话语的揭示与颠覆.  相似文献   

14.
大众媒介时代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可以通过建构理念层次上的文学批评场域,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实践的总体状况进行宏观把握。一个理想的文学批评场域应该基于非同一性基础上,以文学批评自主性作为共同遵守的信念。它由专业批评和业余批评所构成。前者包含美学趣味的批评家与学理趣味的批评家,他们处于批评场域的支配位置;后者主要体现为媒介批评,它们代表了他者的向度。这几方面批评构成了多重对话关系,并通过符号斗争即定义文学批评合法性标准的斗争推动场域的健康发展。但是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由于受到资本的逻辑的操控,导致自身自主性的缺失。因此,借助于上述规范形态的文学批评场域,我们可以对文学批评实践的失范进行批判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艺术想象与文化想象、文学的价值向度与文化想象、文学批评与文化想象等关系域,提出并阐释了文学批评需要文化想象的理论命题.文中认为文化想象是全球化语境下,以文化为资源的社会性想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想象;在现时态的文学中,想象的多元以及由此而生的价值向度的歧义,呼唤着有意义的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从来就包含着科学的文化想象,当代文学批评要与批评的对象相适应,不仅要对文学中的文化想象予以臧否评价,而且它应当以积极的文化想象为前提去批评,更多地给人以理想和憧憬、给人以信仰和形而上的支持,从而不失其批评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首先梳理了文化相对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文化相对主义与多元文化的关系,提出对不同文化要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恰当地运用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和观点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然后以中美两国学者对沈从文作品评价为例,阐明文化相对主义对文学批评的意义,阐述了允许多种批评标准存在的文学批评观点,并从乡土文学和文学史的角度指出它对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转向是 2 0世纪西方思想文化中的重大事件 ,其影响波及到整个人文学科。在文学批评中采取语言论立场还是文化研究的立场 ,意味着全然不同的理论路向。语言论忽视了语言背后的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 ,存在着重大缺陷。文学批评的文化研究立场首先把语言看作文化的表征 ,注重发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强调文学批评的价值批判和价值传承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批评之所以在晚清发生现代转型,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主要与国学中的经世致用思想、西学东渐后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以及文学自身文体变革等密切相关。经世致用思想导致文学救国论产生,使文学批评功能发生改变;西学东渐后出现的新型知识分子,使文学批评的主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中西学视野结构;文学文体变革导致文学批评文体变革,使文学批评的思维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9.
弗雷得里克·詹姆逊是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在詹姆逊的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理论里,有一种思想一直贯穿始终,但却往往被人们忽视,这就是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中的乌托邦思想.尽管詹姆逊的乌托邦理论有种种不足,但其犀利的批判精神和关注现实的情怀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20.
消费时代的泛文学化倾向及文学批评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社会的文学终结论与其始祖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一样是一种艺术观的本质主义,其运思逻辑依然是西方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传统.消费时代影像化、符码化等泛文学化现象说明文学正以新的面貌转化.面对这种新的文学现象,文学批评的向度就在于揭示商品生活中种种泛文学化现象背后的意识形态背景并对其作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