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与发展,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技工教育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深圳技师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结合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把握高等技工教育规律和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科学、全面地提出"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健康的人格"三位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既符合当前高等技工院校学生的基本情况,符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岗位的动态需求。  相似文献   

2.
吴卿  沈伟 《职业》2016,(30):48-49
在对软件及其周边产业所衍生的职业岗位、岗位群按专业关键能力进行科学划分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软件行业发展和软件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以软件高技能人才对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作为技工院校软件人才关键能力培养过程中专业课程以及实训教学环节的改革、优化的依据,探索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马思茜 《职业》2013,(21):142-144
技工教育以培养“第一线、应用型、零距离”的高技能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技工院校专业技术教学中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是目前专业技术教改的主要方向。文章结合服装行业的现状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对技工院校培养服装行业高技能人才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王洪良 《职业》2014,(24):32-33
技工教育如何不辱使命,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真正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基础的高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自身改革发展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白金福 《职业》2014,(26):10-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是当前和今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专门培养技能人才的基地,技工院校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br〉 学生教育管理作为技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品牌效应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巫伟钢 《职业》2011,(21):83-84
当今社会,国家高度重视对人的素质培养,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技工院校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技工院校是以培养产业大军为主体的教育机构,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胡丽娜 《职业》2016,(35):69-7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平面设计这一职业的发展前景愈加乐观.越来越多的企业急需具备熟练操作水平的平面广告设计人才,但平面广告实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明显不足,人才供需比例失调.因此,技工院校平面设计专业必须制定更高的战略发展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加大课程改革力度,突出技工院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行业发展要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8.
徐春 《职业》2023,(10):50-53
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是各行业从业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也是各行各业对人才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技工院校从规模上已经占据很大的比例,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培养了大量的技能人才,以满足各个行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但是,技工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鉴于此,技工院校要创新教学模式,将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作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核心要素。本文在分析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技工院校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的融合策略,以期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金焱 《职业》2014,(2):16-16
目前,一些技工院校的教育与其本来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片面强调了"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没有把立德树人作为技工教育的根本任务。技工院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定位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重技能而轻素质培养,忽视了技工教育的性质。重视技能的培养本没错,问题是技工院校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的,一些技工院校自身定位不准,单纯强调技能培养,技能教学缺乏文化内涵,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忽略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二是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杨国强 《职业》2014,(30):25-26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引企入校"是一种能够实现较快速度、较高水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合作模式。本文结合杭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在实践"引企入校"方面取得的相关经验,着重探讨技工院校开展"引企入校"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曲家民 《职业》2017,(2):36-37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办学目标,加快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技工院校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开展好科研工作.技工院校科研工作是增强办学实力的重要保障,是推动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培养"一体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手段.因此,开展好科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技工院校开展科研工作以来,教师积极参与技工院校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种种问题的研究,解决了很多技工院校教学、学生管理、学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解决了许多生产工艺中的问题,为社会、学院发展培育一批教学、科研人才.但是,在科研工作激励中,技工院校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孙学武 《职业》2017,(12):19-20
21世纪的当下,培养大国工匠、弘扬金牌工匠精神已成为技工院校的时代使命."大力培养支撑中国工业2.0标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呼声,既是国家对蓝领人才培养现实要求,也是有着丰富办学历史的技工院校不懈追求的目标.怎样将工匠精神与技工院校汽车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为院校培养出更优秀的毕业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金牌工人,已经成为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我们必须梳理和践行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我们汽车人采取的措施是: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开展以赛促教,加快大赛成果转化步伐,将工匠精神与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联系起来,开辟出有技工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3.
叶孝嫣 《职业》2014,(17):134-135
技工教育以能力为本位,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实用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表现,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应当渗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精神。本文从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在课堂中渗透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宋正 《职业》2022,(1):26-28
当前,国家有关政策、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素质的要求,都指向强化跨专业的通用职业素质培养。技工院校传统的公共基础课承载内容很多,但对通用职业素质的培养并不充分。在技工院校现有公共课体系中增设专门的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以之作为主要文化课的延伸和国家统编三科课程的有益补充,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在初期探索过程中,笔者尝试重新架构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体系,明确了适于课程教学的通用职业素质内涵,为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刘滨  赵建霞 《职业》2013,(8):100-101
技工院校的育人宗旨是培养国家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技工院校所开设的体育课程与全日制普通中学课程性质大致相同,但由于技工院校的职业性特点明显,需要对学生的体能有更特殊的要求。如果在体育课中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对身体部位进行职业体能的专门训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掌握技术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体能,使体育课更加切合技工院校专业教学的实际。  相似文献   

16.
周金 《职业》2013,(14):18-19
高技能人才是“两支人才队伍”中的一支,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众多技工院校的核心工作.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仍存在短板.本文从笔者自身工作经验出发,浅谈对技校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刘祖应 《职业》2023,(22):48-51
高质量发展需要人力资源作支撑,高技能人才是人力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是时代赋予技工院校的光荣使命。本文立足高质量发展大背景,分析当前中西部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机遇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张婧 《职业》2014,(32):143-144
本文以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切入口,对职业素质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重点对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进行了阐述,最终对职业素质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说明。  相似文献   

19.
张宏 《职业》2007,(27)
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时代强烈呼唤技工院校要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这两大重要课题再次摆在了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20.
孙会  朱达凯  孙爱平 《职业》2011,(3):84-85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等职业院校,历来重视职业能力鉴定和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