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职业》2011,(34)
80后渐渐成长起来了,他们说85后不好用,现在又说90后不好用。事实上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还是开放地来接受,不把他们当做一种名词来对待,应该是一种态度。实际上不管90后怎么样,他们都有一种主见,我们还是根据企业文化来选择90后。比如我们在选择80后的时候,要选择有创意的孩子,每个企业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自己的策略来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姜菁 《职业》2008,(7):16-16
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一种力量——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青年一代的成熟与成长。在抗震救灾队伍中、在奔赴灾区的志愿者中,有许多被称为“80后”“90后”的青年和大学生群体。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以自己的方式承担起责任。  相似文献   

3.
刘晗 《职业》2009,(22)
人们很难用一个词概括职场上的80后,他们在职场上展示自己的个性,要跳出独一无二的舞步.不可否认,80后让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更加多元化,让职场更加多姿多彩.<职业>杂志随机采访了六位来自不同行业的80后,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职场生存准则.  相似文献   

4.
时韵 《现代交际》2011,(11):5-6
“80后”辅导员遇上“90后”大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新挑战。“90后”大学生在思想、行为、心理和认知上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而“80后”辅导员自身素质有其优势和弱点,他们在工作中要扬长避短,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以创新的工作方式谱写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偶像变迁是观察不同时代青年价值发展变化的一种独有视角。对上海青年的调查发现,偶像崇拜现象仍然是青年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和以往世代相比,"80后""90后"的偶像崇拜现象表现出几种新特质,一是去偶像化比例有所上升,二是选择不同类型偶像的主动性增加,三是所崇拜的偶像类型中生产偶像比例开始超越消费偶像。从当代"80后""90后"的偶像选择来看,很难用单一的后物质主义来解释,生产型偶像的回归显示中国青年价值的变迁受到物质—精神两个层面的深刻影响,以混合价值观为代表的"双重现代化"价值正在对青年偶像崇拜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骧原 《现代交际》2014,(9):221-222
目前,大学生均为"90后"大学生,他们较80后大学生又有一些不同。"90后"大学生在对待一些问题的态度上有他们自己的特点,详细分析一些现象,可以得出"90后"大学生好面子、自我认识强等思想根源。探究出思想根源,对于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他们是两个80后的姐弟,名字里都有一个“善”字,姐姐叫农善晖,弟弟叫农善伟。5年来,他们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者”这三个字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80后”以父母的角色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可是我们发现在他们成立的家庭中.他们作为父母的角色常常被其他群体所替代,特别是被孩子的祖父母(包括外祖父母)所替代,这种角色替代现象已经普遍存在,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80后”父母的角色替代现象的产生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无论是“80后”、“80后”的父母还是社会,都应认识到这种现象存在的客观性,也应采取有效方法以规避此现象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家制定的政策大部分是好政策,但是现实中却有很多坏政策。如果一个政策我们认为是好的但是效果却不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评判? 在这方面的认识,普通人跟经济学家可能有很多分歧。普通人评价政策是基于政策的目标,也就是目的是善还是恶。比如说政府出台一个政策,要缩小贫富差距,我们说是好的,要普遍提高工资,  相似文献   

10.
时代构思考     
常听人说:“90后这一代生活在一个集体浮躁的时代。” 思来踱去,何尝不是这一代人的自我浮躁铸就了这个时代的浮躁。承然,我们的时代和生活,不只是90后,而是更多的80后、70后、60后、50后,甚至40后,30后大杂居在一起。一代人与一代人的交错演绎着一个繁纷繁复杂来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姜菁 《职业》2008,(19)
在经历中长大 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一种力量--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青年一代的成熟与成长.在抗震救灾队伍中、在奔赴灾区的志愿者中,有许多被称为"80后""90后"的青年和大学生群体.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以自己的方式承担起责任.  相似文献   

12.
甄皓 《职业》2012,(31):34-35
最近网上有一种说法:"70后上班又加班,80后上班不加班,90后干脆不上班。"这句话的偏颇,惹恼了80后和90后,他们愤愤不平地说:"老一辈总是看我们年轻的不顺眼,我们不能不服从老板,经常加班到很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喜欢上班,经常加班甚至会加剧他们"厌恶上班"的心理。前几天与几个年轻朋友聊天,发现他们几乎都有"厌恶上班"的情绪,他们认为"上班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下班赶紧逃离"是他们的心声。这差不多也是压力较大的企业年轻职工的共同的心态,只不过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3.
80后的她像个不良少女 虽然只早出生两年,对“80后”的人,我还是本能地有“偏见”。比如何叶霏霏。好好的女孩子,头发剪得不到一寸长,一丝丝地站立着直冲天空的方向。每天穿着球鞋和牛仔裤来上班,耳朵里总是塞着耳机,走路偶尔吹口哨……纯粹一副不良少女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80、90后”员工的激励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80、90后”的这批新员工激励的方案,激励方案包括建立全面薪酬管理制度、设置个性化沟通方案以及改变主管和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激励措施来有效地激励“80、90后”的这批新员工。  相似文献   

15.
骆潇 《职业》2009,(22)
专家支持:赵溪女士,美世人力资本咨询经理 "员工向左,老板向右"的悖论在80后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演绎.80前老板说:你们不能沉下心来在一家企业、一个行业潜心修炼,又怎么能得到职业成功的真谛?80后说:我们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所以不得不跳来跳去!面对心猿意马的80后员工,企业应该如何做好80后员工职业规划并实现共赢呢?  相似文献   

16.
绮罗香 《女性天地》2010,(12):44-44
郭敬明“90后”听到这三个字会有两种表情,兴奋不已说明他们正在读郭教母的书,嗤之以鼻说明读完此人的书已过3月。 肥猪流“非主流”已经变成一个连“90后”提起来也要牙齿泛酸的词句,而“肥猪流”叫起来更亲切和朗朗上口。  相似文献   

17.
吴培研 《职业》2014,(2):49-50
90后学生生活在网络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赋予学生个性张扬、不服输、对社会有自己的认识等特点。技校生年龄较小,大多是初中毕业后入校的,自觉性差,而且处于青春叛逆期,这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新的困难。班主任需要思考针对90后学生管理的新思路、新对策,结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制定新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月7日,上海市团市委发布《2009上海青年发展报告》显示,上海青年对于自己目前的生活比较满意,为7.18分,比2008年的7.17分略高。“70后”、“80后”、“90后”三代人相比,“90后”的幸福感最强。  相似文献   

19.
郭艳艳 《现代交际》2014,(3):133-134
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有一个重要的依据,那就是90后的在校大学生,他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决定了他们成为中国未来消费趋势的引导者。本文从"90后"大学生消费特点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追逐时尚的、个性化的、物美价廉的商品,感性消费,喜欢网上购物。根据相应的营销策略对企业提出了塑造品牌,突出个性,名人代言,适当的价格等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关邑 《老年人》2010,(9):14-14
过去,人们对“80、90后”大学生总有些看不惯,觉得他们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最近在街上看到的两件事,却让我改变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