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结构与演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湖南的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初现端倪。但是湖南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结构还存在着资源分散、雷同开发等问题。湖省旅游产业集群现在大致处于集群成长阶段,集群应该朝着政府主导型、市场导向型、景区中心型等方向演进,分别以长沙、张家界、衡阳为中心建立三个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同时建立起旅游产业运行机制、协调管理机制、旅游产品创新机制等完善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经济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从金融比率、金融活力、金融效率及金融密度4个子维度检验了金融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结构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地区经济发展不仅受本地区金融结构的影响,还受到相邻地区金融结构的影响;从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来看,金融效率促进了本地经济发展,金融密度则抑制本地经济及邻近地区经济发展,金融比率与金融活力显著地带动周边省份经济发展;金融空间结构在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影响的表现不尽相同。应继续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空间结构与实体产业结构匹配程度;发挥“有为政府”的政策指引功能和“有效市场”金融资源配置功能;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根据本地产业禀赋基础实施差异化金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势在必行,而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一体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从旅游空间结构的角度出发,对该区域13个城市(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间旅游经济关系和结构的分析入手,借鉴区域经济分析工具,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区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下推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空间结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均可以理解为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近 2 0年来 ,随着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显著性的增强 ,区域经济冲突的加剧 ,我国区域空间结构问题日趋突出。协调空间结构 ,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 ,而且构成未来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 ,我们需要在协调效率与公平、生产与生活 ,坚持比较优势原则补给区域自生能力 ,坚持先导性经济区划 ,正视合理差距以形成有效率的空间等级体系和协调产业与区域政策等方面 ,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源于古代地理行政区划的“九州”更多地可以看成是一种文化意象。在中国,九宫格代表了中国人对时空结构的基本想象,“九州”“五服”“五岳”“四渎”等人文时空构想主要来源于中国的自然地理格局。中国大一统的空间文化表征就是丸宫图,时间文化表征就是太极图,太极图案和九宫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符号,它们包含着高度简洁抽象的充满变化的“动静观”和整体统一的“时空观”,是中国文化哲学的形象表述。不同于西方文化地理的十字图式蕴涵的二元制时空思维观念的分裂性、纯粹性和精确性,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用“中”“和”两个字来概括,“中”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统一性目的,“和”则具有更多的文化思维的方法论特征,“和”的目的就在于对意义开放的大一统之“中”的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是造型艺术,也是空间艺术.中国画空间存在的四个层次,即物理空间、模拟空间、结构空间、审美空间,构成了这种艺术形式的基本性格特征.也揭示了中国画空间结构特有的内质以及与之相应的自然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既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不同的内容,又会在空间上留下不同的布局或集群。由于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轨迹不尽相同。认识本国或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和特征,“矫正”产业结构的不利演进,以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增长,成为政府产业政策的重要选择。从经济区域角度考察,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极强的二元经济特征和政府主导痕迹,所以其优化的过程更为曲折。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既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不同的内容,又会在空问上留下不同的布局或集群。由于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轨还不尽相同。认识本国或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和特征,“矫正”产业结构的不利演进,以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增长,成为政府产业政策的重要选择。从经济区域角度考察,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极强的二元经济特征和政府主导痕迹,所以其优化的过程更为曲折。  相似文献   

9.
10.
分工发展的程度决定了产业内市场结构的状况和企业的行为模式,分工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产业组织的不断演进。关于促进分工发展的动力因素,目前国内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本文基于收益预期、市场范围、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制度变迁的五因素分析框架阐述了我国经济转型期分工发展的动力机制,并说明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分工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组织的演进。这对于优化我国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区域经济系统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首先,从本质上来说,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耗散结构系统。其次,对区域经济系统的演进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阐释了区域经济系统研究的基本原则、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从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成效三个维度构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选取我国30个省级样本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深入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东强西弱”阶梯式分布格局;创新能力高的区域高度集聚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区域。最后,依据实证结论创造性地引入雁阵理论,构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大国雁阵模式,并探讨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经济学、社会性分工原理分析了二元社会结构演进的一般过程及中国的特殊性,并着重回顾和考察了改革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与机制。研究显示,中国二元结构演进具有曲折和迂回特征。其演绎路径是:(1)城乡分工扩展一分工受阻一乡村自给自足状态与城市高度分工并存→恢复分工→城乡分工网络扩展;(2)社会分化→反分化(城乡同质化)→社会重新分化;而改革后乡村社会结构的正向演进是在城乡分工链条重新链接,分工网络逐步恢复之后乡村制度、组织和人的行为质变的结果。为了保证今后分工、专业化有序发展和社会结构正向演进,避免曲折迂回,必须推进制度改革,创造国家长期和谐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我国东西部地区仍存在显著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差异.本文从地理位置、国家政策、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和思想观念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差异的原因,并据此从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促进区域一体化;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增长极;加强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储蓄能力;增强区域间优势互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缩小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差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城市范围内的各种经济现象的学科,一般而言,研究城市经济的路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侧重微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另一个是侧重从宏观层面来研究.从理论流派上看,主要为"主流城市经济学"与"保守主义城市经济学".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新经济地理学"这种新的关于城市经济研究的理论正在快速地兴起--它试图回答城市经济学中一系列最为本质的问题,新经济地理学家正在把城市经济学拓展为一个具有更为广阔前景的经济学内部的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重组与台海经济圈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产业和空间结构的优化与创新是区域发展的永恒主题,区域内部空间结构的有序化以及与外部主流空间的紧密链接是区域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是互动的,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重组必须建立在闽台互动合作的基础之上,21世纪福建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目标是建立台海经济圈。  相似文献   

17.
晋江体育特色产业区域品牌演进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区域特色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特点,基于特色产业的区域品牌,则体现出阶段性的发展演进模式。通过以晋江体育特色产业为例,对晋江体育特色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品牌演进模式进行分析。从而对基于特色产业的区域品牌发展提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交通地理,反映地理空间的交通格局,在推动和构造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方面作用日益突出,但从理论层面系统认知交通地理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关系的研究相对缺乏。基于此,尝试构建一个基于交通地理演变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发展理论逻辑认知框架。通过运用逻辑分析、演化分析等方法,从城市生长、城镇体系生长、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口集聚等五个方面探讨交通地理、交通区位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关系。研究认为,交通地理的经济区位性催生城市生长,交通地理的等级结构演化推动城镇体系生长与发展,跨区域交通地理关联推动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从"点—轴"向"网格化"方向演变。考虑到科学严谨性,数理模型推导和数值模拟以及进行计量验证将是进一步开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国内有关区域经济理论的传播与研究方兴未艾。文章在回顾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评价,并尝试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中的分工与专业化经济原理,在理论上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认为分工与专业化的演进无论是在宏观层次,还是在微观层次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路径;利用分工与专业化经济的思想,可以很好地解释区域经济系统的形成以及区域内的各种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城市圈建设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依托,如何加强城市间的空间联系、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区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对2010—2018年山东省各城市间经济相互作用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照地理分布和经济依赖特征,可将山东省划分为中部以济南为中心的具有单向要素集聚特征的高经济联系度城市圈、东部以青岛为中心的具有双向要素集聚特征的中经济联系度城市圈和西南部“抱团取暖”的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低经济联系度城市圈,印证了山东省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空间格局的科学性。此外,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山东省经济空间集聚性进行分析发现,山东省全局范围内经济集聚性不显著,区域一体化水平较低。由此提出由中心城市带动城市圈组团发展、三圈联动促进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