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中国的宗教社会学要研究中国的宗教,即道教、中国化了的佛教和其他民间宗教信仰。因此,本土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趋势,中国化是中国宗教学成长的立足点和发挥宗教社会学现实功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作为一门在“西学东渐”背景下引介到中国的学问系统,从最初引入之时便面对着社会学中国化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本质,乃是普遍的社会学理论同具体的中国社会历史情境之间的张力问题。如何面对和处理这种张力,又如何真正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建立面对中国历史与文明的社会学理论体系,成了社会学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社会学的中国化,究竟是理论概念上的中国化还是研究对象上的中国化?抑或是研究方法上的中国化?本文通过对国内历史社会学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发现,潘光旦、费孝通和瞿同祖等老一辈社会学研究者构成了国内社会学研究的古典时代,开启了一系列经典的本土研究范式,并被后来的学者继承下来。当下的国内历史社会学研究,凸显出问题意识的整全性、研究视野的开阔性以及经验研究的总体性三重特征,既是历史社会学研究在发展历程上的突出特征,同时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话语体系提供了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本土化的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30多年来社会学的发展,不同阶段争论的议题正是社会学作为一个专业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重点体现。从研究对象的转换、本土社会学理论的建构到认识论、方法论的提升,不同部分的专业构建出现了研究议题、理论普遍性和方法论上的本土化争论。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从引入西方社会学理论,到构建中国本土学术共同体的过程,"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本土化的两个方面。社会学面临的问题是对中国社会的"深层结构"的把握,这是现阶段本土化所回应的根本性议题。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社会学及社会科学学术史上,研究本土化是一个不断提起的议题,在多个学术领域均有学者提出过"本土化"或"中国化"的论述。本研究认为,有关社会科学本土化的主张大致可以划分为五种主要类型,分别是学科引入/应用论、理论验证/修正论、问题意识本土论、理论解释特殊论和文化/学术自主论。不同类型的主张基于不同的知识论、方法论预设,涉及到本土化论题的不同层面,对本土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中国化一直是社会学学术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20世纪30年代孙本文率先提出社会学中国化,并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到抗日战争时期,在云南呈贡县城的魁星阁内有吴文藻、费孝通主持的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文庙内有陈达、李景汉、戴世光负责的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这两个学术共同体分别以社区调查和人口普查作为社会学中国化的实践方式,在社会学调查的理论、方法及取得科学成果等方面实现了社会学的中国化,形成了"魁阁学派"和"文庙学派",成为早期社会学中国化进程中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对中国社会学及国际社会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后半期以来,法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具体包括功能主义、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行为主义、现象学、冲突论与进化论、符号论、交换理论、文化和日常生活的解释学、博弈论和系统论等范式,尤其是20世纪末以来,现象学、常人方法论与符号论、戈夫曼拟剧理论、卢曼系统理论、批判主义、女性主义和全球化理论在法社会学研究与运用中的最新发展,对法社会学研究发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图对所有这些法社会学研究范式的特点与运用做系统梳理与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一套总体原则、普遍要求与特殊性,从而为推动当代中国法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范式和探索科学的法社会学研究方法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董泽芳教授是我国教育社会学界的著名学者,对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纵观先生的教育社会学思想,其鲜明的特质就是“创新取向的本土化研究”.先生倡导及践行的创新取向的本土化,从研究方向上说,是走向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研究;从研究内容上说,是指向教育社会问题的本土化研究.先生秉持“创新取向的本土化”,使先生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呈现出强大的理论与实践生命力,为中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从“西化”走向“化西”树立了研究典范.  相似文献   

8.
美国社会学本土化运动对社会学中国化的启示郭彩琴社会学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后传入美国,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下,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到本世纪30年代,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社会学,进而影响欧洲及整个世界社会学的发展。本文拟通过对美国社会学本土化过...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法社会学研究进路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法社会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成为我国法学研究中的显学。在理论界不断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30年法社会学的研究经历了法律文化、市民社会理论、本土资源理论、民间法研究、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和司法运作研究等进路和主题,通过考察当代法社会学数十年来研究进路,以期把握我国法社会学发展的脉络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学史上,本土化、西方化、国际化和全球化是四种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关联的变迁趋势.社会学西方化有着多种表现形式,它与社会学本土化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社会学国际化与社会学本土化彼此是相容的,但目前社会学的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社会学全球化具有多重含义,故它与社会学本土化的关系须分层次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实践主导与文化扬弃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和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不能满足于宏大叙事,还要就具体观点“如何化”解决实现路径问题。列宁首倡的“加重对党员判罪”思想,其精神实质就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以及在此过程中反对特权、从严治党。通过实践主导与文化扬弃,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在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得以继承,形成了“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处罚”论断,在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后得以发展和弘扬。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仍不能止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映衬,文化扬弃仍然要实现“同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文化认同是一个动态的复杂交织过程,既包含着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化”中国文化,也存在着以中国文化“化”马克思主义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应关注“文化认同”,更应关注“文化差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文化认同”不仅在于“形似”,更在于“神似”,即在于两者某种程度上都注重实践性;此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认同”要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尤其是湖湘文化的文化特征和文化风格对毛泽东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形成的理论渊源与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传统、“圣贤豪杰之特质”、“恃己”和“贵我”观是分不开的。以湖湘文化为研究切入点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进行新的解读,可以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研究视野,对探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地域文化特征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最辉煌璀璨的乐章,从根本上影响、决定和支配着中国及人民的命运,同时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无限生机和活力。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以巨大的实践精神和理论勇气,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探索和总结,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阶段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性理论成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巨大威力,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巨大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中国化研究议题是中国心理学未来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心理学早期在学习、模仿和跟随西方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但早期对西方心理学的过度借鉴,导致中国心理学逐渐失去对中国人民心理本真的研究,学术界在心理学中国化研究过程中出现学术分歧。通过西方和中国心理学发展脉络对比分析,对心理学中国化研究中的科学观、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实证资料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心理学研究者要在学术立场上形成统一认识,构建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学术传统:在科学观方面,心理学中国化应该以大科学观统摄小科学观,注重对心理规律实体性和心理规律精神性的研究,弱化方法中心论的倾向,强化问题中心论的立场;在研究范式方面,对待客观研究范式与主观研究范式应该采取“适度原则”,保持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从多维视角开展心理学中国化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以本土文化传统为根基,突破对自然科学模式或人文科学模式的依赖,改变过于强调外在形式的观念,注重对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心理现象开展具有现实解释力和价值引导力的研究;在实证资料方面,在实证资料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加强理论反思与坚守能力,使基于本土文化的心理学研究用来指导实践和服务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关系党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明,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结合上下功夫。这就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中国实际;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下,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规律,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诞生90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始终坚定不移的,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如何结合的问题却是在实践中逐步得到解决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很幼稚,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都缺乏深刻的了解。延安时代毛泽东深刻地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毋庸讳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走了一段曲折的路。党在总结教训、拨乱反正之后,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总结历史经验,集中到一点,这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和实践的结合,结合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提供了发展机遇。面临思想文化多样化、学习阅读快餐化、学习追逐功利化等诸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教学;在教育对象上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特点的研究,增强教学针对性;在教学主体上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手段上善于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这既是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和“中国梦”的内涵;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基本观点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中国化问题;提出“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一脉相承;“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存在阶段性,各个阶段的主题均是面对中国国情更好地进行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和发展阶段。在萌芽阶段,中国革命者就认识到了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性,并通过"理论"化和"实际"化的方式进行具体内容的思考和转化;革命胜利阶段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有了实践的依托,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本形成;邓小平理论不断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规律来规划中国社会发展,并在探索世界发展格局的前提下,做出了时代性的中国发展前景规划;"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