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游一生爱山.检索其九千余篇存诗,"山"字共出现了3071次,陆游爱山,特爱故乡山阴的会稽山.他登山、赏景、挖笋、采药,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会稽山秀丽风姿;他喜欢采食会稽山的竹笋与蕨菜;他常常去会稽山采药疗救自己,亦施药他人.无论任职京城,抑或从军剑南,"剡曲稽山是故乡",会稽山水永远都是令他魂牵梦绕、牵肠挂肚的精神皈依.陆游的会稽山诗也折射出他思想与精神世界的复杂与矛盾.  相似文献   

2.
陆游的成长经历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共同造就了陆游诗歌具有鲜明的爱国情怀。陆游诗歌爱国情怀的精神内涵包括至死不渝的抗敌复国志向、悲愤无比的政治现实批判、感同身受的民生疾苦关怀,交织着恢复山河的豪情壮志与壮志未酬的愤懑苦楚。陆游诗歌爱国情怀的表现方式灵活多样:直抒胸臆,爱国热情直迸而出,如同战斗口号一般振奋人心;用典抒怀,历史典故与爱国情怀融为一体,尤以咏叹诸葛亮最为突出;借景抒情,无论边关风物还是田园景致,无不寄寓着陆游浓厚的爱国深情;托物言志,陆游将爱国情感融入梅花意象,梅花成为陆游自我的化身。陆游诗歌的爱国情怀不仅是时代的产物,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陆游诗歌艺术特色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游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不仅数量很多,今存近万首,而且在艺术上特色鲜明,成就显著。从体裁形式上说,诸体皆备;从艺术渊源上说,师承多家;从创作风格上说,既有现实主义特征,又有浪漫主义色彩;从语言上说,简练生动,明白平易,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4.
诗歌的叙事传统在抒情传统这一主流话语的遮蔽下并未得到充分的关注,然而“事”在古典诗歌中却从未缺席。“泛舟”是陆游诗歌中常见的事象之一,摇曳着丰富立体、鲜活多姿的形态:舟由于避暑、归家、任职等不同的“事”生发出闲适、兴奋、孤独等不同的“情”;从文学地理学角度出发,陆游有关“泛舟”事象的诗歌包含注重时间性和空间性的三种不同的形态;不论是人对自然的观照还是对自我的审视,其建构起的诗学价值依然历久弥新。对陆游“泛舟”的考察和分析,显示出事象研究的可行性,使古典诗歌中更为深层和复杂的内涵获得微观的揭示。  相似文献   

5.
陆游一生不善于与人交往,多数人际关系诗歌在情绪表达上因为缺少分寸感而显得不那么得体:在官场中与官员交往的唱和散发着自傲自负又自卑气息;与同类朋侪交往唱和不像士人那样彬彬有礼,而如同江湖游士一样亢奋使气;退居乡下后陆游基本断绝与士人阶层往来,而向无法进行更深精神层面对话的乡邻宣示个人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几乎可以说陆游是个具有一定社交障碍的交往困难症患者。然而正是这一切在交往礼仪上的不得体,让陆游的社交唱和诗歌脱离了一般人际关系诗歌的应酬乏味,而显得个性十足且真诚有味。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中国家训文学发展的鼎盛期,家训诗歌的创作尤为繁荣。南宋诗人陆游共创作了二百余首家训诗歌,不仅为以诗训子的数量之最,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家训史上占有较高地位。陆游继承传统家训诗歌的精华的同时,加以革新。其家训诗歌呈现出注重抒发主体意识、充分表达情感特征和系统阐述诗学思想的新特点。这主要受到时代氛围和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南宋时期最著名的诗人,陆游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篇,也留下了不少有价值的诗论。在他的《渭南文集》和《老学庵笔记》中都有相当数量的论诗之文。《剑南诗稿》中则有七十多首论诗诗,这些都是研究陆游诗学理论的重要资料。陆游源出江西诗派,但他对于江西诗派的理论不仅是继承,更有反思和突破。他提出了"诗外工夫",认为文学是现实的反映,是和作家的生活经验分不开的。提倡加强作家的自我修养,要"养气",尤其提倡悲愤之气。陆游诗论反对雕琢,委靡之风。对扭转诗坛风气有促进作用。他的这些诗论也影响了当时的诗人和后世的诗论家。  相似文献   

8.
陆游山水诗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陆游山水诗的研究,历来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其山水诗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更不为人们重视。文章认为,陆游山水诗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主要特征是:第一,注重真与善的追求。陆游对故园山水真与善的挚恋,充满了热烈的人生之恋,常常通过极具童趣的诗文语境流泻而出。第二,注重体现人的价值。陆游根据自己心境的变化,给灵山秀水渲染上不同的情感色彩,常常在柔静冲淡的语境里,展示极其丰富的人生内涵,体现独立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9.
陆游笔记中的文学思想不是诗文中文学思想的简单重复,有许多新鲜的内容,崇尚积极入世的精神,重视作家的人品气节.他的诗歌理论基于鉴赏分析之上,理性的觉醒基于丰富的感性,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品格.主张真情而出,与江西诗派明显不同.常常一针见血地指出诗文中违反生活真实的情况.十分重视对作家创作源流的考索,即使大作家也能实事求是地指出其学习继承的轨迹.反对模仿,主张后来居上,推陈出新.对前人遗产的学习,主张身临其境、耐心体味.提倡文学语言的千变万化、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10.
11.
陆游在四川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八年时光,留下了大量描写蜀地生活的作品。本文以陆游描写川菜的诗歌作为切入点,展现宋代川菜的一些特色风味,并分析陆游入蜀后饮食习惯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对四川文化资源意义作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2.
陆游在以身许国、收复河山的豪情之外,对悠游山水、造访佛寺有着浓厚兴趣.除游赏之外,其佛寺造访涉及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诉求,前者多表现于行役中对寺院的食宿依赖;后者则寄寓山居体验以实现精神之超越.寺境的幽玄清寂由此而影响到诗人及其创作,一者刺激了诗人的诗性省思与创作自觉,二者强化其诗的梵景内涵及书写.诗人在寺景的状写中,尤能以视听交织的精妙笔法摹写钟声,呈现出系列精彩的"声音风景".陆游的寺院造访是其"空灵、超妙、淡远、明丽"诗风形成的现实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陆游在以身许国、收复河山的豪情之外,对悠游山水、造访佛寺有着浓厚兴趣.除游赏之外,其佛寺造访涉及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诉求,前者多表现于行役中对寺院的食宿依赖;后者则寄寓山居体验以实现精神之超越.寺境的幽玄清寂由此而影响到诗人及其创作,一者刺激了诗人的诗性省思与创作自觉,二者强化其诗的梵景内涵及书写.诗人在寺景的状写中,尤能以视听交织的精妙笔法摹写钟声,呈现出系列精彩的声音风景.陆游的寺院造访是其空灵、超妙、淡远、明丽诗风形成的现实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夜别>和<再见,蓝马店>是辛笛写于30年代的作品,同是送别题材,不同的是<夜别>写于30年代早期,写于本土;<再见,蓝马店>写于30年代后期,写于异域.古典诗词的熏陶以及现代西方诗歌的浸染,使得诗人在两首诗歌中既呈现出风格的承继,又表现出新鲜的变化,本文拭从意象组合、意境营造及诗的艺术形式方面对两首诗歌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陆游诗歌研究,其成绩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即:陆游诗歌材料的整理与选译、陆游的生平与思想研究、陆游诗歌内容与艺术特征的多角度探析以及陆游诗论研究。日本学者的陆游诗歌研究对于我国古典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迪意义,为我们审视、反省自身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观念也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夜别》和《再见,蓝马店》是辛笛写于30年代的作品,同是送别题材,不同的是《夜别》写于30年代早期,写于本土;《再见,蓝马店》写于30年代后期,写于异域。古典诗词的熏陶以及现代西方诗歌的浸染,使得诗人在两首诗歌中既呈现出风格的承继,又表现出新鲜的变化,本文拭从意象组合、意境营造及诗的艺术形式方面对两首诗歌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陆游诗歌以爱国主题著称,但他对日常生活的吟咏颇多,亦为陆诗的一大题材。在仕途遇挫之时,陆游退居家乡山阴,在青山丽水中安顿自己落寞的心灵,寻求精神上的慰藉。陆游在山阴闲居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歌,这些诗歌表现出诗人的戒杀爱物思想、"物与"情怀和对身心自由的渴望,展现了山阴优美的自然生态图景以及诗人生活于其间的精神生态之怡乐。陆游诗歌特定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则使自然界的生态之美以更加凝练、更加集中的形式呈现,从而比现实生态世界更多了一层审美的意味。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中,有很多对陆游诗歌的成就、风格以及优劣之处的精到的评价和论述,这些评价论述对学术界更加深入全面研究陆游有很多启示;钱先生在研究陆游以及其他众多诗人时,采用的都是实证的方法与比较的方法,这些方法并不新异,但却得出了令人信服、出人意料的论点;钱先生在研究诗人时,时刻关注的是诗人的“作品”,是作品的“文学性”,这是以文学为本位的研究,为真正的“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范例。  相似文献   

19.
陆游与元好问是一南一北、同时而稍有前后的大诗人,无论元好问是否见过陆游诗歌,二人都值得比较。题材上,他们的爱国诗一偏重抗敌救国,一侧重忧时伤乱,闲适诗一品味清闲,一忙中偷闲,各有千秋;形式上,二人都长于七律,都渊源杜诗,陆诗多豪情壮概,元诗多苍郁悲怆,然二人七律皆多复句。两雄并立,成为南北诗坛遥相呼应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前人对陆机诗歌有情还是无情的争议,以及对陆机诗歌的抬高和贬低,都与他诗歌中的士族意识密切相关。士族意识的形成是魏晋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之一,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标志着中国诗史上士族意识的成熟。陆机诗歌对中国诗史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第一次深刻地表现了士族意识。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主要表现在家族情结、乡曲之思、功名意识等方面。陆机诗歌展现了一个士族文人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他的自负、冲突、忧思、孤独。较之于建安诗人,陆机诗歌的确缺乏刚健的风骨,但较之于六朝时代盛行的玄言诗和宫体诗,陆机表现士族意识的诗歌毕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既有一定的力,也有一定的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