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关联理论对翻译标准和翻译实践从全新的角度做出了合理的诠释。根据关联理论,翻译被看作是特殊形式的交际。本文以沙博理的《水浒传》译本中的习语翻译为例,分析了习语的各种汉译方法中关联理论的运用:以关联为原则,以交际为目的,重视认知语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李颖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88-90
习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物,它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一个民族的语言魅力。本文通过对东西方各民族不同文化的研究,从动物、颜色、习俗和地理环境等方面对习语形成的特点加以解析,以达到更好的理解,从而起到更准确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张焕梅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105-107
自古以来,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伴随着不同思想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交流,翻译研究重点也从语言翻译研究转向文化翻译研究,:不同文化在传播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文化渗透特征。译者在文化翻译的过程当中起到了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加剧了文化渗透现象。反之,文化渗透也对文化翻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翻译与文化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崔中良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13-115
原型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提出来的一种新的范畴理论,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认知范畴观,同时也对心理学、语言学的各个层次的研究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从原型理论的角度对等值翻译进行重新研究和探讨,对等值翻译的理论的应用将会是一个重要的突破。要实现最大限度的翻译对等,译者就必须能够在两种语言文化中寻找最佳原型,才能使读者获得等值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5.
吕夏萌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28-229
戴望舒作为一个具有诗人和诗歌翻译者双重身份的人,把多年写诗的心得纳入他的译诗,从而取得了非常的结果,戴望舒的诗歌翻译,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这种影响又在戴望舒的诗歌翻译中得到很好体现,他不仅在增强汉语的表现力等方面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而且希望在诗歌的语言特色、意象等方面保留有象征派的特点。对文化主体身份重新进行了解构与建构。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开拓了我国新诗创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陈骁文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1):90-93
解构主义与翻译研究相结合,形成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此论将译文置于与原文平等互补的地位,译者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张扬了译者的个性。《静夜思》三种译本的解构主义翻译观对比分析,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译作,拓宽视野。从这一角度来说,解构主义翻译观是突破了传统的。 相似文献
7.
汉语习语由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的难点问题之一。较多的学者都是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入手,强调文化之间的差异。但仅从文化入手,仍然不能解决习语在具体语境的翻译问题。文章尝试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出发来研究汉语习语在语境中的具体翻译,认为习语的翻译不仅要考虑文化因素,还要充分考虑作者意图,读者期盼,以达到最佳关联,并且希望能够从《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总结一些指导习语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罗凌萍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1)
本文基于格特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提出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关联翻译理论,通过分析关联理论对翻译的研究对象和翻译本质两方面的揭示,说明关联理论对翻译有较强的解释力,尽管关联理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化缺省指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对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由于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影视人物的口型因素及文化习俗的多样性等原因,字幕翻译中文化缺省现象极其普遍。在翻译影视作品时,可采用直译法、直译加注法、意译法和释义法,补偿原作的文化缺省,以帮助非母语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0.
对认知主体而言,存在着三个世界,即客现世界、认知世界和语言世界,其中认知世界是客观世界和语言世界的中介。翻译研究与翻译涉及的互动的多重世界,主要是两种语言语篇的语言世界及其反映的客观世界、认知世界,紧密相关。语篇翻译译者应深入分析原文文本的微观语言世界,主要在预测目标读者所具备的认知世界知识和解读译文时可能获得的译文识解的基础上,根据两种语言在语篇表达上的异同,坚持译文与原文在语篇微观认知世界上的最佳相似性这一语篇翻译的认知啄刚,构建译文语篇的做观语言符号世界,借此译文读者便可能获得译者所期待的对译文语篇的认知解读。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语境差异看文学作品中习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荣荣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2):85-88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的成功依赖于交际双方互相显映的认知语境。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具有异语读者认知语境中缺少的信息。翻译时,译者应充分考虑原作者与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差异,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帮助译文读者理解原作中习语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2.
曹晓晶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1,(11)
语境与语言的密切关系使得语境对翻译有着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因为不同的个体对自然语言中的话语都有不同的理解,这就造成了同一语言有多重理解方式。要做到最准确地理解自然语言,就需要通过语境来搜寻信息之间的关联,再依话语和语境的关联做出推理。在翻译中为求语用等效果,也要求译者正确地理解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13.
苏军锋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1):78-81
赛珍珠英译的《水浒传》因存在诸多“误译”而在我国译界饱受争议。然而,在现有的四大译本中,无论是从翻译目的、策略、过程及翻译的文化传播功能来看,赛氏的译本最有特点、最具影响。所谓的“误译”乃有意为之,旨在向西方读者真实再现原著的图景,具有深远的跨文化交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商标词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志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370-371,374
关联理论是一个有极强解释力的理论。该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认为从话语和语境假设之间寻找最佳关联是交际成功的前提。建立在关联理论基础上的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语内或语际)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翻译研究的对象是人的人脑机制。文章阐释了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该理论对商标词的翻译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个双重的明示—推理交际过程,是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个交际主体的动态的三元关系。这里试从关联理论角度探讨其对语用翻译的启示以及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尝试通过对老舍戏剧《茶馆》英译本的分析,证明关联理论在解决翻译实践中因文化等因素产生的问题时所起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40-41
《玉合记》源自唐传奇《柳氏传》中的韩柳故事,是明代中晚期传奇“文词派”作家梅鼎祚的代表作品。《玉合记》的问世具有非凡的艺术特色和时代精神,从中可以看出,明代理学思想盛行,对女性“贞节观”的高度重视;明代传奇文学创作中叙事艺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文人士大夫阶层顺应时代潮流加入传奇创作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苏孝明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30-232
林徽因因其卓越的建筑才能、深厚的文学修养及其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的三段爱情故事广为人知。作为20世纪中国的才女。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丰富的作品及成果,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到《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几乎各个领域她都有涉猎。学术界对林徽因的研究从建筑到文学不一而足。但是.很少人知道林徽因还是一位出色的译者。尽管如此,截至目前为止翻译界对林徽因的翻译活动研究地少之又少.现有的研究多是以林译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原著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为研究对象.且研究视角较为单一。本文拟从图里的翻译规范论这一新视角出发,探讨分析预备规范、起始规范和操作规范三者是如何影响林译《夜莺与玫瑰》的整个翻译活动的,以期为林徽因译作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赫尔德的翻译观并揭示其翻译观背后的哲学根源,文章认为:赫尔德的翻译观体现了异化翻译思想.这在赫尔德时代具有开拓性意义,预示着翻译将成为语言与文化扩充的手段.同时,赫尔德的翻译观融会了语言哲学和阐释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深了其翻译思考的理性和思辨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关联、翻译等相关内容的论述,指出关联理论和翻译具有很好的互容性,关联理论为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种言语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也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是关联。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任务就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以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语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