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人类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世界各国积极节能减排,努力实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碳排放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并对外披露相关碳会计信息,利用会计手段引导企业注重和开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梳理碳排放权的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研究现状,尤其是归纳了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方式,分析了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进展,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时下国内外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2017年,我国将全面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未来的研究需在碳排放权应被确认为何种企业资产、碳排放权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政府激励企业碳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境规制工具。本文基于2008—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从企业视角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碳减排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1)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企业碳减排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在机制检验层面,绿色技术创新和企业碳信息披露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企业碳减排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政府的参与加强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企业碳减的促进作用;(3)异质性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实施对非国有企业的碳减排效果强于国有企业,相比于非高耗能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实施对促进高耗能行业碳减排效果更加明显。本文不仅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也为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政策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碳排放权具有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和控排企业私人财产利益的双重法律意义,因市场机制必须经过政府管控才能发挥减排效用,所以碳排放权受到行政规制具有正当性和必要性。政府没有干预碳排放权中财产利益的目的,碳排放权本身也没有对抗政府规制之意,因此,以权利受到行政规制为由认定碳排放权具有公法属性不符合公权利的定义。初始分配和清缴配额环节的公法属性或源于政府对配额的管理,或源于行政法律义务,但都无关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除了可交易性特征,碳排放权对控排企业支配配额财产的保护,碳排放权法律关系的自愿性和平等性都表明了碳排放权是私法权利。  相似文献   

4.
在碳排放约束下,利用动态古诺模型,分析厂商如何优化产量、交易碳排放权的规模、净化节约额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问题,得到相应的均衡量和各阶段最优量,并给出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减排策略以及政府的行为和碳排放权价格对企业减排策略的影响,阐述在竞争市场中减排和碳排放权交易的运行机制。研究发现: 双寡头竞争市场中存在均衡状态;在减排率较低时,制造上获得最高利润,而企业追求过高的减排率将会导致过分依赖碳减排市场而获得较低的利润;制造商应该适时低价购入过量碳排放权,而在高价时卖出多余的碳排放权,以充分利用碳排放权市场以增加利润降低成本;制造商的利润会随着政府碳排放权分配系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前后我国企业的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特以率先纳入交易体系的电力行业为样本,运用SPSS 26.0软件分析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现状和特点,并实证检验企业规模、企业绩效、内部管理等因素对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电力行业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逐年上升,但企业间差异依旧较大;在各影响因素中,企业规模、企业绩效、董事会规模和碳排放权交易城市4个因素与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而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对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义是碳排放权初始额度分配规则的首要德性。因此,碳排放权初始额度分配规则必须接受正当性之检验,使之符合社会正义的要求。我国正在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统一市场建设,碳排放权初始额度分配规则是其中一个关键要素。在此背景下,应当结合生态-社会-经济等多元目标,综合权衡,充分照顾欠发达地区、贫困人群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选择多元化的碳排放权交易初始配额分配规则,并建构有效的碳排放权初始额度抵扣机制,降低基本民生产品生产企业的成本。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界对碳排放权法律属性的界定尚未有统一定论,准物权说、行政规制权说、环境权说、债权说、新型财产权说等学说众说纷纭,亟待结合法学基础理论妥当厘定。在国内层面,碳排放权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而在国际层面,则是以国家主体为第一序位、企业事业单位为第二序位的复合主体。应当根据不同排放权的权利主体分置其权利属性,将碳排放权法律属性二元分类界定,即以国家为权利主体的发展权和以企业事业单位为权利主体的用益物权。碳排放权立法应当在国际和国内两个维度展开,形成国际与国内碳排放权的法治互动,同时强化权利主体的权利行使应当基于节能降碳等环保约束义务的履行。  相似文献   

8.
碳排放限制给企业运营带来了新的挑战,为实现供应链企业间碳排放权的共享协调使用,考虑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制造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研究政府碳排放限额下的供应链企业碳排放权共享协调问题,并与无协调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制造商共享碳配额后,若供应商不再被政府惩罚,碳排放权共享能提高供应链的绩效。此时,与无协调的情况相比,需求量增加,供给价格降低,且供应商和制造商的收益都增加。  相似文献   

9.
提出并分别阐述二氧化碳排放权的排放额度需求、交易需求和投资需求3种概念,分析了使用价值、使用数量、生产技术水平等3个内生变量对企业碳排放权需求的影响;并论述了利益集团影响力、替代能源、交易价格和碳税等4个外生变量对企业碳排放权需求的作用机制,以及政府进行宏观碳排放权配置时应考虑这些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制度创新,也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已有研究主要从静态、宏观的视角讨论碳排放权的性质和法治化路径,对解决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运行的具体问题策应性不足。碳排放权的权利变动包含初始分配、市场交易、核查清缴三个前后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实践阶段,使得碳排放权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法律属性并对应不同的现实问题。因此,在规范层面,应当完善碳配额分配方案、碳交易主体与产品、温室气体监测-报告-核查规范体系。在纠纷解决上,应当赋予排放企业异议权,明确排放企业通过民事或行政诉讼主张权利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权交易的微观效果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3年6月起,我国先后在深圳等七个省市实施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利用这一政策的"准自然实验"性质,以及基于2012—2015年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的双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碳减排效果及减排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能有效促使企业碳减排,但企业主要是通过减少产量这种短期行为来减少碳排放,而非通过投入减排技术以达到清洁生产来实现长期减排。相关部门可通过将市场碳价维持在有效区间,为企业提供减排技术补贴等措施引导企业减排行为,以促进节能减排的技术投入,实现长期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的方法,检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与样本行业股票收益率之间的联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碳排放行业股票市场收益率与上海碳排放权市场价格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而且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相互影响,来自碳排放权市场的冲击在早期会造成高碳排放行业股票收益率的下降,但是随后很快会转为上升并持续保持正向影响,直至影响减弱为零.而对于低排放行业股票收益率,影响没有体现规律性.为提高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效率、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需要培育完善的碳价形成机制和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升级,并积极推动碳金融的创新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属于一种基于利用市场力量和经济激励的环境政策工具。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机制(JI)和排放贸易机制(ET)三大减排机制各有利弊。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和机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存在缺乏定价权、碳金融市场发展滞后、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交易市场等问题。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碳排放权尚不具备商品属性;在碳减排的管理上没有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数据收集、配额分配、排放监督测量等基础性工作不健全;企业对温室气体减排、交易均缺乏必要的认识。构建健全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主要策略是大力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采取先自愿后强制、最终实行总量控制的渐进策略;促进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组建非政府性监管机构;加强碳市场的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碳金融一般指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的系统。碳排放权及其相关交易形成了不同的市场模式。碳排放权价格直接影响企业减排动力和碳排放权市场能否有效运行。碳金融定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影响排放权价格的关键因素,建立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价格波动行为和相关定价模型,分析各种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上。发达国家已开始争夺在碳金融体系中的主导权,必须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体系,争取在全球碳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基于价格控制的税收手段和基于总量控制的碳排放权交易手段是温室气体减排的两个经济手段。碳排放权交易手段的理论依据是资源稀缺性理论和产权交易理论。《京都议定书》的三个灵活减排机制推动了碳排放权交易。欧盟减排交易机制下的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规范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尽管碳排放权交易手段在控制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在运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而且关于碳排放权交易研究也需拓展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6.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措施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从碳排放交易的过程来看,碳排放权具有稀缺性、排他性、可交易性、可分割性等产权特征。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以其成熟的运作模式成为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的典范,并有其独特的特点、方式及其制度保障措施。建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必须提高对碳排放权交易价值的认识,加强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人才的培养,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本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碳排放配额的交易是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设计中降低碳减排成本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对排放配额进行计量却还是一个尚待研究并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重点分析了免费分配的配额如何进行会计计量的问题。研究表明,历史成本计量免费配额存在诸多缺陷,不是一种合理的计量选择。只要存在活跃的碳交易市场,就应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在缺乏活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情况下,则宜采用与配额特征相匹配的实物期权估价模型(Real Option model)进行计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出台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将碳排放权定义为分配给控排主体在规定期间的碳排放额度。针对碳排放权的属性界定问题,学界的准物权说、用益物权说、规制权说均难以很好地解释实践。碳排放权在二级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存在形式是数据,所产生的货币价值决定了其具有新型财产权的法律属性。在权利理论体系中,应当将碳排放权界定为“数据产权”,明确其作为数据财产在交易过程中的收益,厘清“碳排放权”与“碳配额”之间的关系,实现碳排放权作为“数据产权”承载交易主体的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满足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气候正义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9.
利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设计准自然试验,借助2011-2022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为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从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两方面考察碳排放权交易对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显著促进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与非试点区域相比,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地区内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效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是碳排放权交易促进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进一步研究显示,在不同城市层级与城市规模条件下,碳排放权交易对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效应存在异质性作用,在中心城市与大中型城市中政策激励效应更显著。有鉴于此,提出持续实现碳市场主体与品种扩容、激发绿色技术创新减排作用、制定差异化激励措施相关建议,为提升企业碳减排成效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20.
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中,最棘手但又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方式。祖父制虽然可以对受管制企业因实施碳总量控制而引起的成本上升进行补偿,但该法违反了污染者付费原则,且执行成本高,易导致激励扭曲。标杆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激励扭曲问题,体现了对早期行动者的支持,但该法对数据的要求较高。拍卖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分配方式,其分配过程更公平、更透明,但可能减弱受管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考虑到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尚处在试点期间,试点范围较小,宜采取标杆法分配初始碳排放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