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以大唐西市为例,研究了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关系。研究认为,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是互辅共进的持续发展模式,其包括三大机制:价值生成机制是和谐共生的动力源泉,运行机制是和谐共生的坚实基础,利益分配机制是和谐共生的基本保障。研究结果表明: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关键要形成以构建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的价值生成、协调运行和利益分配三大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2.
3.
大遗址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遗址保护是我国当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议题,相关保护规划的认识、方法、理论不完全成熟,当前大遗址保护研究在取得一定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大遗址保护现状,分析保护思想理念与保护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战略角度提出理念、方法、制度等对策建议,目的是希望避免大遗址保护走不必要的弯路。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慎重审思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所提出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精辟概括.国家公园是一种新的自然保护地类型和自然场域,在我国当前的自然保护地建设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国家公园建设应遵循的环境伦理典范,国家公园建设实践中所体现出的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文明技术和生态文明行为的现代化,是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公园内涵的深刻展现.同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公园环境伦理内涵的实践转向,也是其实践归属,在此基础上谋求生态建设的长效维稳是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和谐共生的概念入手,以哲学的视角解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从而进一步提出五台山构建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最后总结出构建五台山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四点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生态向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充分彰显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科学原则、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科学原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论断、民族性与世界性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品质。认真体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唯物史观意蕴,对于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生成依据、科学蕴涵以及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正迈入一个“多元共生的时代”。从共生理论视角来看,渠道链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取向实质上是一种建立在供需基础上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和谐共生关系。和谐共生关系的形成,是渠道成员相互博弈的结果。营销渠道和谐共生模型是和谐共生关系提升渠道整体竞争优势的微观解理,即:过建立共生能量分配、共生对象选择和共生能量使用等机制,确保渠道成员的公平与稳定、互补与协同、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进而增加渠道共生能量,实现渠道成员共同进化。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遗址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我国古代文明史史迹的主体。本文剖析了国内外关于大遗址的内涵界定与价值评析,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在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方面的最新实践经验,对国内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模式进行了系统综述,并提出了今后我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时代背景与受教育者的变化,使师生关系设置必然要在遵循时代潮流中进行重新考量。以“和谐共生”理念为核心的生态学理论的提出准确把握了这一时代的脉搏,文章从师生关系出发借鉴生态学理论与研究方法来研究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大胆尝试。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师生关系的本质内涵有,互利共生性、互相尊重性、开放性。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构建“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要,互相理解、走进彼此的生活、注重公平民主。  相似文献   

10.
对大遗址在西安新城市定位下的作用进行探讨,认为西安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建都之地,也是中国大遗址资源集中分布的城市之一.目前西安确立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战略性目标,为应对全球化趋势下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国际大都市定位目标给大遗址保护利用带来了历史发展契机,也带来了新的要求,研究旨在为充分认识和发挥大遗址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的积极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现代化是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奋斗目标,而协调发展是实现城市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就现代化的内涵及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运用指标体系对大连市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并就其经济发展中的不均衡性,提出通过协调发展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就要解决如何理解和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及其与实现高质量发展关系这个前提性问题。对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思潮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生态中心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内涵理解为否定技术运用和经济增长,人类屈从于自然的生存状态;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绿色发展思潮从维系资本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本追求利润的目的出发,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理解为人类保护资本主义再生产自然条件的责任和义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理解为以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哲学基础,坚持系统论、整体论和协同论的辩证思维,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转化为绿色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通过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赖于社会的各个有机体的共同努力.而社会的各组成部分区情各不相同,差异极大,因此各地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因地制宜地的对策.本文从黄石资源型城市的特殊区情出发,认为资源型城市和谐社会建设就是要以人为本,扩大就业,实现总体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法治中国和美丽中国的宏阔背景下,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对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基础性保障功能和战略性支撑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相结合的生态良法善治,蕴含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发展价值追求,创造了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法治文明珠联璧合效应的人类生态法治文明新形态。用法治来引领、规范和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其总目标和总抓手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下构建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备法治规范体系、高效法治实施体系、严密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法治保障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法治体系构建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目前虽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诸如生态环境立法的体系性、完备性不足,且与宪法和其他部门法以及党内生态文明法规之间的协调性不够;生态环境执法体系尚未达到良性高效的建设目标,生态环境司法体系尚未真正形成理性系统的“绿色司法”制度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中央督察与省级督察两级工作衔接机制不畅、国家监督...  相似文献   

15.
建设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法治化是必然要求,其中环境法治不可或缺。中国式的环境法治必然要重视党内法规的特殊法治和治理功能。可从着力发挥党内法规在环境法治中的特殊作用、统筹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的规范功能、推动构建人类环境命运共同体的制度文明三方面,揭示出环境党内法规所秉持环境系统观、环境效能观、环境文明观的政理法理。环境党内法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环境党内法规所承载上述治理逻辑的规范样态,不仅包括符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严格形式要件的狭义党内法规,也包括引领环境法治发展的环境政策、起到监督保障等作用的党内环境规范性文件。从环境党内法规的政治功能和规范效力来讲,将以决议、决定、意见、通知等为主要载体的环境政策视为广义的环境党内法规,符合新形势下环境党内法规体系构筑的核心要义。从目前党内法规体系的构成情况看,起到监督保障作用的党内环境规范性文件成为了主力军,但其数量庞杂又单线作战的实践困境使其亟需完善以形成治理合力。因此,应进一步探讨党的环境政策和党内环境规范性文件向狭义党内法规的有机转化,使狭义的环境党内法规成为环境党内法规体系的主体部分。广义视阈下的环境党内法规,在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发挥着规范、治理与重塑的制度功能。环境党内法规通过将党的不成文的环境文明提炼转化为具有约束力的制度形态,从而使其获得长远的效能力和长期的执行力。环境党内法规通过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赋能,从而全面发挥其环境治理的政治效能、预防效能和发展效能。环境党内法规以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的政治结构为环境文明奠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理念为环境文明铸魂、以党规国法共治为保障的外部制度为环境文明塑形,使其实质上具备了打造人类环境文明新形态的重塑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完备的环境党内法规体系对上述功能的系统发挥尤为重要,因此,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党内法规,还有待进一步体系化完善。  相似文献   

16.
依托锦州市现有的文博资源和中国(北方)古玩艺术品交易会,吸引全国的文博资源,科学规划,打造平台,粘性吸引,全力扶持,强力推进,从而构建文博会展业的广阔发展空间,壮大文博会展这个新兴产业,对于锦州市来说,既是重要的,又是现实的,更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考察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指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当代人类面对生态危机的理性回归.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尚待进一步发挥,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完全可能性.文章对实现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基本前提作了简要分析,这就是:进行观念变革、促进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合理的社会组织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8.
和谐企业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构建和谐企业运行机制是企业和谐发展的途径,是对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诠释。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理论,从协同创新的内部协同、外部协同角度研究和谐企业运行机制影响因素,分别得到和谐企业运行机制的两方面影响因素:外部宏观共赢协同动因、外部微观共赢协同动因和内部主体性协同动因。并通过建立输入、输出子机制,和谐企业运行机制子机制,内外部协同响应机制,共同构建和谐企业运行机制,通过该机制,以能量流和信息流为载体,详尽阐述和谐企业协同创新机理,为主体各方探索和实践和谐企业运行机制构建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石质文物遭受病害的各种因素以及保护措施,简介了常用的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优缺点及对其改性处理的必要性,并且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及仿生材料在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城市环境保护的相对有效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对有效性评价是环保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建立了有效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并引入AHP和DEA方法 ,对城市生态环保的相对效率评价进行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