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宪法治理经历了从根据地局部执政时期的革命宪法,新中国成立初期移植苏联宪制模式及本土化探索,到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的新局面。百年宪法治理历程曲折蹒跚,终坚定向前,经验值得弘扬。宪法治理模式的移植当慎重,宪法的权威应维护,加强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创新,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文化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和文明发展进步的显著标志。全过程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有利于保证过程民主与结果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有效衔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必须构建中国人自己的全过程民主的阐释标准,形成中国人独有的民主话语体系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阐释力,凸显《宪法》规制的全过程民主的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依宪治国”“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宪法》是全过程民主得以实现的法治保障,《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宪法》实施。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是全过程民主的体现,党性与人民性统一是全过程民主的本质,宪法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保证,全过程民主标志着美式民主神话的破产。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举措是:健全体现人民民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基本人权制度,全面加强党对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全过程民主的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3.
宪法究竟是一元、二元抑或多元,其在理论上涉及宪法权威的来源,属于宪法本质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宪法是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认识决定宪法权威是单一的。确立我国宪法本质需以党性、人民性和法律性(国家性)三者统一为标准,我国宪法是一元宪法。二元宪法、多元宪法、政党宪法和国家宪法将“政党\|国家”对立作为分析我国宪法本质的前提,存在着不同程度上“去人民性”“去国家性”和“去党性”的错误。这些认识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宪法本质理论,忽略我国宪法文本和宪法历史,割裂宪法的党性、人民性和国家性统一,是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片面解读。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必须具有最高效力和最高权威,任何与宪法相冲突的立法和公权行为都必然因违宪而无效。维护宪法权威绝不能借助于个人权威,而必须依靠健全的宪法保障制度建设才能达成,此一方面的任何"天衣之缝"都可能导致宪法权威的崩解。对于致力于依宪治国的中国立宪实践而言,建立健全宪法自我保障制度乃是维系宪法权威的唯一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宪法的经典论述构成一整套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而宪法实施是该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与关键要点.习近平关于宪法实施的重要论述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的实际,提出了中国宪法实施应当包含尊崇和遵守宪法、运用宪法与宪法监督三大内涵.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实施论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只有宪法得到全面有效实施,才能真正维护宪法至上权威、树立全体民众的宪法信仰,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资讯ABC     
《老友》2015,(1):27
让宪法精神成为国家精神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这是专属于宪法的一天,也是彰显法治中国核心价值的重要节点。"国家宪法日"的设立首先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宪法、崇尚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与尊严,自觉把权力置于宪法法律之下,依法行使权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制度化、法律化。"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同时也对全体公民提  相似文献   

7.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将依法执政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依法执政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有人民当家作主原则、坚持和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原则以及间接行使国家权力原则。  相似文献   

8.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保持长期执政的制胜之道.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峥嵘岁月,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总能高度重视党的自我革命并将其置于关乎政权兴衰成败的突出位置.建党100年来,党的自我革命形成了三个坚定和三个坚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保证;坚定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敢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坚定推进党要管党和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自我革命的政治胆识;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统一是开展自我革命的政治谋略;坚持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是实施自我革命的政治基石;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是进行自我革命的政治智慧等重要经验.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使命艰巨,必须坚决持续打赢党的自我革命这场伟大的硬仗,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
党的权威和法律权威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从本质上讲 ,党的权威和法律权威是一致的 ,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但在实践中 ,党的权威和法律权威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冲突 ,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和缺失现象 ,亟待加强。为此 ,必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大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改革 ,加强法制建设 ,以维护和加强党的权威与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10.
明确报刊的党性原则的是列宁,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就接受了列宁的这一思想,党性原则成为我党报刊遵循的根本原则。在马克思早期新闻实践中,"人民报刊"的思想有较为系统的论述。毛泽东从党报的立场、服务对象、办报方式等多层面论证了党报的"人民性"原则。党性和人民性原来是两个互不搭界、各有使用范围的概念,中国共产党提出党性就是人民性,将二者巧妙而精致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提升人民性的地位,将它与党性并列,这既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做出的最新重大判断,又是党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最新理论突破和最新理论结晶。从本质上讲,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只有坚持党性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民性,只有坚定反映人民性才能更好地增强党性。党性和人民性结合得越是紧密,党性与人民性兼容得越是贯通,就越是有利于我们加快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步伐。  相似文献   

11.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保持长期执政的制胜之道.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峥嵘岁月,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总能高度重视党的自我革命并将其置于关乎政权兴衰成败的突出位置.建党100年来,党的自我革命形成了三个坚定和三个坚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保证;坚定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敢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坚定推进党要管党和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自我革命的政治胆识;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统一是开展自我革命的政治谋略;坚持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是实施自我革命的政治基石;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是进行自我革命的政治智慧等重要经验.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使命艰巨,必须坚决持续打赢党的自我革命这场伟大的硬仗,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明确报刊的党性原则的是列宁,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就接受了列宁的这一思想,党性原则成为我党报刊遵循的根本原则。在马克思早期新闻实践中,"人民报刊"的思想有较为系统的论述。毛泽东从党报的立场、服务对象、办报方式等多层面论证了党报的"人民性"原则。党性和人民性原来是两个互不搭界、各有使用范围的概念,中国共产党提出党性就是人民性,将二者巧妙而精致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提升人民性的地位,将它与党性并列,这既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做出的最新重大判断,又是党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最新理论突破和最新理论结晶。从本质上讲,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只有坚持党性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民性,只有坚定反映人民性才能更好地增强党性。党性和人民性结合得越是紧密,党性与人民性兼容得越是贯通,就越是有利于我们加快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步伐。  相似文献   

13.
宪政内涵了现代政治文明应然的价值指向。现代中国宪政理想,必须通过确立良宪、切实的履行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一体地遵守宪法等方面促进政治与宪法的发展来实现。其中,立宪是基础,行宪是重点,护宪是保障,守宪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宪法更多的是从政治意义上被阐释的,许多与宪法相关的问题往往要从宪法之外去寻找宏大的理论话语。然而,这种方式会销蚀宪法的至上权威。因此,欲建立宪法的至上权威,就必须从宪法解释入手,通过以宪法文本为根据的宪法解释解决宪法的相关问题,这才是宪法权威的真正生成之道。  相似文献   

15.
政治监督是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中提出的崭新命题。从历史逻辑看,习近平关于政治监督的重要论述蕴含着党百年来管党治党的历史经验、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历史智慧、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历史借鉴,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从理论逻辑看,习近平关于政治监督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坚持人民至上、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从实践逻辑看,习近平关于政治监督的重要论述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人治的否定,人治伴随专制,法治呼唤民主。宪法作为民主政治的产物,她同法治、民主一样受制于经济基础。我国古代人治色彩浓厚,近代法治起步较晚,宪政道路艰难曲折。宪法权威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志之一。法治需要有法可依,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建立,首先得从母法———宪法做起。法治要求法律至上,首先要维护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树立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法治离不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宪法最集中地体现了党的意志、人民的意志和国家的意志,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将党的领导法律化,实行法治是党领导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历史自信源于过去,关乎未来。面向未来,坚定历史自信,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理论层面出发,道路自信为坚定历史自信指引正确方向,理论自信为坚定历史自信提供科学指引,制度自信为坚定历史自信确保基础支撑,文化自信为坚定历史自信供给精神力量。从价值维度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永葆党的先进性,是坚定历史自信的科学指南;坚守人民立场永葆党的人民性,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厚实基底;敢于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纯洁性,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强大支撑。从实践角度出发,增进团结统一、共同奋斗,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力量之基;增强斗争精神、防化风险,是坚定历史自信的活力之源;统筹两个大局、顺势有为,是坚定历史自信的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18.
新政新知     
《社区》2014,(34):6-7
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近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草案将现行宪法公布施行的日期,即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每年12月4日,国家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这一举措,集中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9.
论宪法权威     
宪法的贯彻实施是制定宪法的目的,也是宪法存在的必要条件.宪法能否实施,关键在于宪法本身有无权威.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权威?恩格斯说:“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不管社会组织怎样,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下,都是我们所必需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53页)这就是说,在任何社会制度下,为了维护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秩序,权威和服从都是必要的.谁也不服从的权威是不存在的.当然,权威有进步权威与反动权威之分.而服从也分为被迫的、无可奈何的服从  相似文献   

20.
维护中央权威与中国现代化崔良桐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党面临着艰巨复杂的改革和建设任务。只有维护中央的权威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