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体罚作为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已被我国法律所禁止。但实际情况是,体罚学生的事件不因法律的禁止而不发生。从对我国体罚制度的分析及与国外一些国家体罚制度的比较中可见,要杜绝体罚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关键在于对惩戒作为教育手段的正确认识,且在法律上对教师的惩戒权加以明确,并使之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学校体罚现象,明令禁止教师体罚学生,但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仍屡见报端,教师、学校蒙受不必要的损失,社会影响极坏。通过对近十年来我国学校体罚的内涵、根源、后果、对策的文献综述,分析其现状、特点、局限性,以期为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育体罚备受社会关注,有时对教育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了解体罚的意义和作用,适当、适度、艺术的运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体罚的多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体罚问题成为中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它深刻地反映出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教育在改革进程中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以及转变.为什么体罚现象屡禁不止?为什么各国对体罚的态度不一?怎样对体罚作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法学等多个维度来分析中小学体罚现象的原因,可以看出它是特定社会、特定教育、特定心理、特定法律观念下的产物,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行为.现代教育必须有效地禁止体罚.  相似文献   

5.
古代世界教育中的体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罚是古代世界中盛行的教育方法,不但残酷而且普遍,它源自教育制度的落后、教学内容的繁难和教师自身技能的缺乏等因素。但体罚不等于惩罚,它是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性的。  相似文献   

6.
国际国内社会对儿童保护的关注程度有增无减。儿童保护不仅指防止儿童被性侵、拐卖、日常生活安全危害等,也包括预防和制止被体罚。父母对儿童的体罚作为一种教育和纠正儿童行为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在当今社会,中国父母体罚儿童现象也较常见。国际上关于儿童被体罚的研究汗牛充栋,但更多是基于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研究,中国本土的研究较少,对中国儿童分性别受体罚状况的大数据分析更为罕见。此研究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相关数据,从儿童权利保护和性别视角出发,以儿童受父母体罚为中心和切入点,对中国儿童受保护状况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儿童受体罚与城乡地域;儿童性别及年龄;父母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夫妻间暴力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家庭教育法(草案)》、各省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的颁布使得家庭教育开始进入法制化发展轨道。体罚作为家 庭教育场域下一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其危害性已备受关注,但目前在法律层面并未对家庭体罚做出明晰界定。本文从保护儿 童的合法权益出发,呼吁“禁止一切体罚”,并就家庭体罚立法的困境、必要性与可行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一度盛行的体罚遭到批判后,英国先后在不同学校废除了体罚。体罚被废除后,英国学生的不良行为日益严重,教师却不敢教育惩戒行为失范学生。后经过充分调研,英国政府开始出台法律与政策正式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并确保其顺利实施。目前,我国不少教师因缺少相关的法律支持、学生及家长对教师教育惩戒的不实指控以及家长对教师教育惩戒权的不支持等,不敢也不愿教育惩戒行为失范学生。英国在完善教师教育惩戒权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实施细则,慎重调查指控、保障教师权益,加强家校联系、赢得家长支持等方面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为我国有效解决教师不敢教育惩戒行为失范学生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学校管理中,校长和教师之间,其实在不断地呼应着,达到浸润教师心灵,让彼此朝同一个方向眺望。如果校长的"呼"都能引起教师的"应",同样教师的"呼"都能得到校长的"应",教育管理应该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境界。那天中午,我到班里拿作业,刚走到隔壁班门口,只见小夏老师生气地往第一排一个男生头上拍了一记。与小夏老师四目相对之后,我没有停留脚步,到班里拿作业后就回办公室。关于师德师风,关于体罚与变相体罚,大会小会讲过多少次,我估计谁也数不清了,但打学生是万  相似文献   

10.
惩罚的策略     
惩罚是教育中常规性方法之一,它有其独到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但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策略,讲究艺术。其中,体罚是惩罚的一种极端表示方式,必须杜绝。  相似文献   

11.
肉刑从五帝时代产生,到清朝完全废除,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肉刑在历史中有其特有的预防犯罪和实现报应的功能。肉刑的产生,实现了肉刑报应和预防犯罪的功能;肉刑的反复过程,是寻找肉刑的替代刑的试错过程;肉刑的废除,是肉刑的功能被社会成本更小的刑罚所取代。从刑罚预防和报应功能的角度来解释肉刑产生、反复和废除的过程,这对当前处于困境中的死刑存废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肉刑是中国古代早期一种残酷的刑罚,延续千年,而在汉文帝时得以废除,有其历史必然性。汉文帝废除死刑这一事件本身也反映出汉初特有的思想文化、政治文化和经济文化,汉初统治者的慎刑思想、"无为而治"的治世理念以及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都是废除肉刑改革的催生剂和内动力。同时,汉文帝废除肉刑的成功历史经验也给当代中国废除死刑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尤其对于死刑改革中政治决策者作用的定位及刑罚改革的立法技术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从自尊水平、内外控两个角度入手,探讨它们与童年遭受体罚之间的关系。采用儿时管教史问卷中的体罚分量表(Berger,1988)、自尊量表(Rosenberg,1965)、内在一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Rotter,1966)对山东师范大学3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整群问卷调查,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在童年时期普遍遭受过父母的体罚,且不存在性别与家庭所在地等方面的显著差异。(2)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在性别与家庭所在地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大学生的内外控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内控,而不存在家庭所在地方面的差异。(3)童年时期遭受的体罚与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与内外控都不存在显著相关。(4)自尊水平与内外控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即自尊水平得分越高,内外控得分越低,即越倾向于内控。  相似文献   

14.
耻辱刑在古代各国都存在过,后来被认为是不人道、不文明的刑罚而被废除,近来,又在有的地方重现。耻辱刑是诉诸人内心的一种刑罚,因而这种刑罚的主观色彩十分强烈,对这种刑罚反应的个体差异很大。同样的耻辱刑,对不同的人来说,可能意味着轻罪重罚或重罪轻罚。因而,耻辱刑是一种不科学的刑罚类型,对于现代法制文明社会来说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5.
社区刑罚的根据应当是报应论限制和制约下的以教育刑论为核心的综合论。具体说来,社区刑罚应当以报应论为基本的规诫,以满足正义和秩序的要求;社区刑罚应当以教育刑论为核心规诫,以满足矫正犯罪人的要求;社区刑罚应当适当考虑剥夺犯罪能力论的要求,以争取社区群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死刑制度中存在着替代刑的运用问题。替代刑在死刑中的运用受到每个时代的影响,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替代刑,体现着那个时代的特征。替代刑的种类与每个时代社会的需求与目的有关,整个中国古代死刑制度中的替代刑在总体上又受制于整个死刑制度的制度设置与目的需求。先秦时期主要是流刑与赎刑;秦汉时期是迁徙与宫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徙流;隋唐时期是加役流、配流;宋朝时期是配隶;元明清时期是充军与发遣等。替代刑的发展体现着中国古代整个死刑制度及刑法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杖刑历史极为久远。远古笞杖鞭不分,均源于鞭扑薄刑。就其在刑罚中的地位而言,三代鞭扑之刑不入五刑;西汉文景废肉刑、定笞刑,依然笞杖不分,却是主刑;东汉已有杖刑,但为法外刑,往往鞭杖连称;魏晋时期杖刑虽不入五刑,但已为法定刑;从北魏时起,杖刑是五刑之一,且是最轻刑等;从隋朝至清末,杖刑则作为稍重于最轻刑等的笞刑而列入五刑。此外,有时,它又是附加刑或代用刑。清末修律,废除了杖刑,但它在社会上仍然有着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法律的视角,深刻论述了教育惩戒的正当性,明确指出了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惩戒以及教育惩戒的存在在何种程度上合乎理性,并具体提出了教育惩戒的实施限制。这无论是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立现代教育观念,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还是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反思我国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逻辑起点在于对其内涵的合理界定,完整的现代处分原则的内涵包括当事人的处分权和对当事人处分权的限制两个方面。我国现行民诉法尽管肯定了当事人的处分权,但由于没有正确地处理好处分原则和国家干预的关系而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