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空间维度不是地域文学史编写的重要的衡量尺度,重要的衡量尺度应是这一地域共同的文化结构形态和地域文化特性的趋同。地域文学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的特点,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延续性,某地域文学应当包括描写内容与该地域风土人情相关的外籍作家和土生土长的作家及其作品。地域文学史的编写要坚持文学本位和作家本位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巴金的巴蜀文化研究中,"出生地"与"作品"简单对接的思维模式潜藏其中.完整考察"出生地--地域--地域文化--作家--作品"的过程,可以发现巴金文学创作的巴蜀文化特征没有充分的根据.而且,巴金文学创作"内返性"、"超越性"、"时间性"的特征对"地域性"构成消解,表现出"反地域文化"的特征."反地域文化"特征成就了一种独特形态的文学,也成就了巴金.巴金文学创作的这种现象,值得现代文学的地域文化研究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3.
汉魏六朝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已初步具备地域视角;近现代学者的相关论述标志着地域文学研究开始由传统走向现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逐步繁盛与多元.近三十年来,研究者分别从文学家籍贯分布与迁徙研究、区域文学及其差异研究、特定地域作家及文人群体研究、文学风貌、题材及文体的地域研究等层面展开系统论述.国外的地域文学研究在考辨基础上重视文学集团及意象分析,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地域理论,还是西方赫尔德、斯达尔夫人和泰纳的文学社会学,在地域与文学关系的认识上都存在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倾向。现今,文学地理学必须从环境决定论转向文化地理的生产理论,文学的想象与叙事广泛而有效地参与了"地方感"的编码与建构,参与了地理空间的生产。在全球化和后殖民的知识语境中,文学地理学还必须辩证地思考"批判的地域主义"这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试论地域、地域文化与文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域文学研究领域中理论和操作层面的诸多问题有待研讨。首先是地域的概念及其理解 ,地域是一个空间的、文化的概念 ,因此必须具有相对明确而稳定的空间形态和文化形态 ,这是理解地域和地域文化的基点 ;地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因而涉及到时间和传统 ;地域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 ,因此必定要有某种可资比较的参照物或参照系 ;地域又是一个立体的概念 ,自然地理或自然经济地理之类可能是其最外在最表层的东西 ,再深一层如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 ,而处于核心的、深层 (内在 )的则是心理、价值观念。在进行研究时 ,必须把它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上的认识和理解从根本上纠正了目前地域文学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其次 ,应进一步讨论地域的划分 ,行政区划与文化区划既不相同 ,又密切相关 ,行政区划有时也可转化为文化区划。第三 ,地域与文学之关系值得深入探讨 ,尤其是对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操作问题 ,这里第一次提出“地域文学场”概念 ,对解决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有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主要通过作家所深切感受的地域文化资源及其卓越的文学表达得以体现。莫言作为底层出身,在底层社会长期挣扎和奋斗的作家,其接触最多的是高密县典型的底层文化和民间文艺。蒲松龄的《聊斋》、聂庄泥塑和高密剪纸、茂腔,是莫言小说中最重要的东西,也是高密地域文化给这位家乡子弟最丰厚的礼物。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更须通过具有当地特色的语言来实现,其中还需体现作家整个的气质和灵魂。  相似文献   

7.
沈琳 《江淮论坛》2014,(3):167-170
对于台静农、吴组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研究,学界着力研究地域文化与两人文本之间的对应关系,以解读作家文本中的地域文化元素为主,文章通过研究两人与鲁迅的关系、与时代思潮的关系,探析台静农、吴组缃地域书写的形成与发展演变特色,进而研究安徽作家地域书写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于台静农、吴组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研究,学界着力研究地域文化与两人文本之间的对应关系,以解读作家文本中的地域文化元素为主,文章通过研究两人与鲁迅的关系、与时代思潮的关系,探析台静农、吴组缃地域书写的形成与发展演变特色,进而研究安徽作家地域书写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120-126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一批以江西为背景、反映江西地域文化的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风俗画特征,对江西山川、风物、民俗作了详细记录,是从文学的角度对晚清至民国江西形象的描摹。作家在作品中渗透了深厚的乡愁意识和家国情怀,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既有认同,又有审慎的批判。通过研究现代文学中的江西地域书写,不仅可以丰富地域文学史的研究,而且可以在文化与文学的研究热点中,发现江西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南方文艺复兴"作家围绕南方独特的历史意识、家族传奇和地域情结进行文学创作,形成了历史/家族/地域三位一体的经典文学主题,开创了南方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繁荣局面。20世纪60年代以来,南方"新生代"作家用后现代的"含混性"、"间断性"、"多元性"、"随意性"和"反叛性"等方式对南方文学主题进行颠覆与改写,使南方文学的传统主题面临着"断裂"与"延续"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北方地域文化与辽金元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维江 《文史哲》2005,(1):91-96
辽金元时期 ,随着“北方”地域文化生态的变迁 ,大量的非汉族作家出现于文坛 ,少数民族语文学获得较高水平的发展 ,中原文学的中心也由传统的中原地区而向北转移 ,独立的北方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辽金元文学作为北方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 ,其基本风貌和审美品质 ,实际上也是北方文化与文学传统滋养的结果 ,是对北方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辽金元地域文化为北方游牧、半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与中原传统的农耕文化的交汇与融合的产物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上的三朝文学 ,所体现的社会审美意识、文学观念及其创作的内容、形式和风格等方面也相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周晓风等学者撰写的《20世纪重庆文学史》,紧扣重庆地域文化特征,在彰显出20世纪重庆文学独特审美价值的同时,在研究方法和视野上也体现出诸多创新之处。当然,该书也存在作家作品入选标准模糊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岭南涵盖两广,乃南越族的栖息繁衍之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中,由于地域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岭南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性格和审美心理。当我们探讨广西文学的状况与发展时,恐怕不能忽视这种在亚热带气候和多种地域文化基础产生的社会审美心理及其对文学的影响。我以为岭南作家(包括广西作家)多年来罕有令人赞叹的出色表现,原由之一便是作家们对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土壤缺乏深刻的感受,对岭南社会审美心理没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常说,文艺作品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但这审美意识却非完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学史研究刍议暨山东文学流变研究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力 《东岳论丛》2001,22(6):121-126
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分支 ,地域文学史具有自己的特殊性。首先是地域范围的确立 ,当以一级政区主体的“省”为适宜。二是内容的界定 ,则包括本籍贯人士、虽非本籍但较长时期在此生活并有创作活动的作家、作品以本地为主要空间背景的三部分。最后是建构范式的选择 ,应以主流作家作品为主 ,排除一味在数量上求多求全的倾向 ,而在地域自然人文诸环境因素的观照下 ,揭示文学的演进嬗变流程及地方特色。驿路文化与作家作品的关系、济南诗派、族群作家则是明代山东文学中的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15.
两湖现代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世界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文化传统角度观照两湖现代文学,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两湖现代作家浓郁的忧国忧民的经邦济世情怀,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家国天下的“大写”之中往往交融着强烈的屈原式的孤独个体性感受和愤懑激情,这是两湖现代文学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书写的“异彩”与特色;与此平行的另外一条思想脉络是以老庄为起源的道家文化以及后来的佛禅文化,在两湖现代文学写作中亦有不同凡俗的表现。两湖现代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为读者提供了面貌各异的地域风景、风俗和风情场景,增强了文学的地域色彩的丰富性,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审美体验,其中,楚地巫骚文化的书写不仅是一种审美意义的呈现,而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作方法,已经引起作家和读者的关注,其间的得失成毁也足以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津味文学"写作机制的核心,是上世纪80年代特定的文化思潮和文学氛围与一种地域文化有机的文化认同."后津味文学"写作,标志着写作背后那种特定的文化认同机制和文化境遇的变化.可以看作对于这种地域文化认同的困顿或困惑的表达.同时它也表明,"津味文学"之后的文学写作,需要着重考虑的主要问题,不是与这样一种地域文化进行认同,而是如何在一个由经济理性主义组织起来的生活世界中,重新安排和展开文学想象.  相似文献   

17.
贵州古代文学史研究,从现有的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以贵州为单位的省域文学研究;以黔中、黔北、黔西北等为单位的地域文学研究;以著名文化世家为中心的家族文学研究;以族属为单位的族别文学研究;以知名文士为中心的作家个案文学研究,等.文士过境云贵走廊创作的文学作品,往往被人为割裂划入该作家所属省份、地域、家族、民族、流派等范畴的文学史,从文化线路层面论述道路文学的研究成果鲜见.从文化线路视野去探究云贵走廊道路文学遗产,特别是道路诗歌的作者类型、路景、内容及特点,提供有别于贵州地域文学史或文化史研究的"路域"文学研究新路径,践行陈寅恪"以诗文证史"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寻根文学是80年代兴起的带有文化建设目的的一个文学派别,其作品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化倾向.其地域化特点表现在:歌颂传统文化,赋予自然山水以文化精神基质;反思现代文明;在对地域文化的发掘中刻画地域人物的精神特质.作品的地域化倾向在展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时,也限制了对文化之根的追寻,从而促使寻根文学逐渐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阐述文学地理研究中有关地域文化的认识问题,指出对于地域文化的了解,受到文化变迁、社会总体知识水平和个人经历经验的制约,在此基础上,又以唐五代时期岭南的诗歌为例,提出了一种文学作品的解读方式,即按照创作地点将它们分为"在岭南"与"自岭南"两类,并比较了两类作品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进而探讨了它们对于文学地理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李少群、乔力等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齐鲁文学演变》)一书,以悠久灿烂的齐鲁文学和深厚雄浑的地域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视野和大文学观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