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是全面推进共同富裕战略的重要目标。残疾人的社会参与是指残疾人为了提高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采取特定的手段和方式参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一种社会行为。目前,残疾人社会参与存在空间有限、机会缺失、渠道单一、能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度阻滞"。"制度阻滞"是指残疾人社会参与在制度安排上的缺失、冲突问题以及在制度执行上的曲行问题。当前残疾人社会参与的"制度阻滞"主要表现为"制度缺失""制度冲突"与"制度曲行"三个方面。因此,要消除"制度阻滞",促进新时代残疾人的社会参与,使之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牢牢抓住制度这一关键环节,进行制度创新,优化制度环境,畅通残疾人社会参与的制度路径。这就要求增强制度的完备性,填补残疾人社会参与的"制度缺失";提升制度的协调性,化解残疾人社会参与的"制度冲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纠正残疾人社会参与的"制度曲行"。  相似文献   

2.
波普尔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视角提出"逐步的社会工程"理论;从社会科学"有限理性"视角提出"社会技术"范畴,并把"社会技术"视为"政治的科学基础";从社会本体的主体际性视角分析了"社会技术"(社会工程)与"物理技术"(物理工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公平的视角分析,残疾人医疗保障制度一方面应保证残疾人普遍享有医疗保障,另一方面还应为残疾人提供差异化的医疗保障。回顾我国残疾人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从保障范围、保障内容及保障水平来看,都体现了公平递进的特征。然而基于社会公平,残疾人医疗负担较重、覆盖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宽、未能很好地满足残疾人差异化医疗保障需求、城乡残疾人医疗保障待遇不公平等问题依然存在,故需有针对性地完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残疾人社会组织的活力与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要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充分激发残疾人社会组织的活力.而科学构建测量指标是解决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问题的基础.从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分析视角来看,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是指残疾人社会组织在资源动员、专业服务、行业竞争、行业自律、价值引领等方面的发展状态.因此,可以从动员力、服务力、竞争力、自律力、引领力五个维度构建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的测量指标.建构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的"五力"测量指标的政策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科学确立评价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的指标体系;二是有利于正确调整激发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5.
劳动就业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之基本权利,政府及社会各界要调动多方资源促进残疾人就业充分化与最大化。解决残疾人就业,亟需转变传统的残疾人观,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视角,以"优势视角"取代"问题视角",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残疾人的潜能与显能,挖掘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的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针对受"问题视角"影响下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从"优势视角"探讨残疾人劳动就业路径,以使残疾人真正得到"平等、参与、共享"。  相似文献   

6.
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残疾人是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关心残疾人,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和增进残疾人福利,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和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主体、客体、内容、方式以及效果等方面都不相同的两个概念;从"大福利"视角看,要加快残疾人福利体系的研完与建设,扩大残疾人福利范围,增进残疾人福利水平.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包括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等基础项目,社会工作与康复教育等专业项目,社会服务与社会支持等高级项目,我们认为只有通过残疾人相关法律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规范及残疾人服务与救助网络的形成才能保证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的构建与推行.  相似文献   

7.
从残疾人定义的演变上看,"残疾"与"障碍"密切相连。随着残疾人权利日益受到普遍重视,对"障碍"的理解逐渐由表面的有形障碍向深层的无形障碍转变。这颠覆了对残疾人的传统理解,引发了一场以"全纳"为终极目标的社会建设变革。在这场变革中,要求我们以实现残疾人权利为根本、以满足残疾人需求为旨趣、以为残疾人提供公平合理的生存与发展机会为目标,用一种全新的、全纳的视角对早已习以为常的社会进行重新设计,努力建设一个使残疾人"正常化"的全纳社会。  相似文献   

8.
残疾人是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对之制定特殊的社会福利政策。传统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是一种"消极性"与"消费型"的残疾人福利制度。必须从积极福利视角,在价值理念、制度设计、政策制定等方面,加快残疾人由"生存型"保障到"发展型"福利转变的进程。有必要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以积极福利理念,优化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变"事后型"、"补救型"、"消极型"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为"事先型"、"预防型"、"积极型"的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社会排斥的维度打量了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遭遇的各种社会排斥,说明残疾人群体被边缘化、弱势化的现实,审视了目前残疾人群体保护政策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保护残疾人弱势群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2016,(12)
哈贝马斯曾言:"世界的一切活动在于交往,交往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可见,社会交往对人类自身及整个社会的意义之重要已不言而喻。囿于机能受损、心理受挫和行动受限,残疾人社会交往在整体上处于低水平状态。基于残疾人社会交往水平低下的现实,本文以社会网络分析为视角,从广度、强度、深度和向度四个维度来考察残疾人社会交往的网络,并得出残疾人社会交往呈现出窄范围、低主动、强联结、内卷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弘扬人道主义,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各种排斥,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是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张兴杰  张开云  梁雅莉 《浙江社会科学》2012,(12):74-80,161,162
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的传统路径侧重单个制度的修补,而忽视制度体系的整体调整和效能考量。福利国家的制度经验表明,就业导向的制度重构、工作福利的政策设计、信息系统的完备和专业化家计调查的强化是有效治理"福利依赖"或"过度救助"的制度选择与政策趋势。基于体系优化的完整性、层次性和协调性维度与模型的分析,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理念滞后、管理分散、体系结构不平衡、贫困分层制度设计缺乏、救助依赖和社会支持渠道缺乏等系统障碍。本文认为,应从构建四个系统入手来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即以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理念系统为前提,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管理系统为关键,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制度安排系统为基础和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支持子系统为保障,实现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的体系完整、管理协调和制度分层,提升体系效能,实现有效减贫和保障残疾人群的应有权益。  相似文献   

13.
张爱华 《理论界》2012,(6):165-167
国内已有的对残疾人社会排斥的研究存在结构与行动、宏观与微观的断裂。面对社会科学研究中或强调结构或强调行动者,或强调集合体或强调个体的研究状况,布迪厄主张同时考虑行动与结构、集合体与个体行动。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将国家、社会与残疾人个体的诉求结合起来,进而同时考虑了残疾人面临的社会排斥与社会整合,凸显了残疾人如何能动地发展出一系列谋求社会支持与福利的行动策略,进而实现回归主流的诉求。  相似文献   

14.
完善民族地区社区残疾人服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社区残疾人服务存在着基层服务出现"断层";残联"缺位",服务无法向基层和农村社区延伸;残疾人的主体地位未能体现,难以做到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等问题。完善民族地区社区残疾人服务,应建立完善的社区残疾人协会组织,坚持民族地区城市与农村两手抓;坚持以民族地区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将民族地区的社区残疾人服务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同步发展、共建共享;坚持群众性自治,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注重民族地区社区残联与残疾人互动的服务机制;制定社会工作人才规划,推进民族地区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  相似文献   

15.
正编者按:"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从2011年起,吉林大学课题组采取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入户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东北三省一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的部分乡村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并对4 360份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运用社会学、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东北农村残疾人的生存状态、社会保障需求意愿、制度供给以及残疾人需求  相似文献   

16.
农村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政策视角而言,它是实现农村社会管理不断优化的必要手段;对残疾人自身而言,就业是实现其社会融合、体现其自身权利和价值的必要手段;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残疾人的就业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定位及超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娜 《东南学术》2004,(6):100-104
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走向唯物史观的第一步,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在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中,市民社会被化约为"社会经济形态".从社会学学科视角来看,市民社会是个动态的概念和理念.当代,作为一种社会科学概念的市民社会,不论从内涵上还是从外延上,都已经大大超越了马克思时代的界限.  相似文献   

18.
阐释了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对"可行能力"和"贫困"的理解,从可行能力的视角论述了如何全面地看待中国城镇的贫困问题,指出了以收入的视角看待城镇贫困的四点不足:没有考虑到不同的贫困家庭将收入转化为功能性活动、转化为享受良好生活的不同的能力;会出现"信息的扭曲";忽略了社会氛围、社会环境的影响;还会产生其他方面的不足。最后,联系森的相关观点,阐述了社会应该如何更好地帮助贫困者获得实质自由:中国富人应该慷慨捐赠;政府应该积极完善"低保金"以外的其他社会救助措施和政策;让贫困者参与到与社会救助有关政策的制定当中去。  相似文献   

19.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本身就是制度正义的要求,残疾人就业优先权是社会正义的重要表现。残疾人就业和企业社会责任有着高度的相关性,随着企业对社会责任认识的逐渐深入,残疾人就业趋势呈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所谓残疾人社会工作是针对残疾人康复所进行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残疾人社会工作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中国目前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