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问题十分关注,并出台了相关指导文件。但是,各高校在实施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却存在诸多问题,课程设置少、开课率低、结构单一,师资匮乏,教学资源短缺,教学效果差。针对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优化课程体系,整合师资与教学资源,强化管理手段,推广网络教学等优化整合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对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育人价值从不同角度作过精辟的论述。改革开放与“美育”的推动使公共艺术教育在中国高校形成第一个高潮。这次高潮很快退却的原因主要是观念准备不足、教师准备不足、学生准备不足和物质条件准备不足。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应是提升观念层次、建构教育体系、加大投入、改善管理、开展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3.
在正确认识理工科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基础上,针对理工科高校在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理工科高校的特点,提出此类高校可通过抓好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有效组织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塑造优秀的校园艺术氛围等措施和途径来开展和促进公共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4.
论素质教育中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以其特有的艺术教育形式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高校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学科建设;改革高校公共艺术课堂教育形式;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针对研究生层次的学生实施艺术素质教育,如何构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这是摆在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笔者从我国艺术教育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研究生阶段的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深化,我国应该建立包括研究生艺术教育在内的完善的艺术教育体系,并注重大学的艺术实践活动,提高重视程度,多方位地搞好艺术教育工作,提高研究生的艺术素养,培养社会急需的创造型、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以其特有的艺术教育形式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高校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学科建设;改革高校公共艺术课堂教育形式;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是普通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教育,它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包括文化、艺术、科学、历史等知识在内的非专业性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挥着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等重要作用。但由于对公共艺术教育投入不足、师资短缺、学生认识不足等使得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进程缓慢。随着高校改革进程的加快,只有将公共艺术教育在内的通识教育课程提高到应有的位置上,才能不断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高校拥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对于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而言,声乐教学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声乐课不仅是为了培养和提升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严重制约公共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坚持以正确理论为引导,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推进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进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同时积极利用各种资源,探索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大学生艺术社团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全方位艺术教育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深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深化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各高校的育人思路。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以其特有的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成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努力探寻积极可行、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服务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