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研究文艺的民族性问题时,不能不提到斯大林。他发表过许多关于民族问题的文章、讲话,在这些文章和讲话中,曾多次谈到文艺的民族特性问题,为发展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苏联多民族的文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斯大林有关文艺民族性的论述,对我们今天创作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文艺,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角度,探讨20世纪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在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倾向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本文回顾了马列主义关于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主要倾向的理论,分析了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在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倾向问题上出现的严重失误及其原因,全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方法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倾向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世界共产主义事业的贡献,广西社会科学院和广西马列著作研究会不久前在南宁市召开了斯大林经济思想学术讨论会。与会的理论工作者围绕着斯大林关于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同苏联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革命政党要运用文艺进行自我批评的主张,并对无产阶级文艺如何正确地批评革命政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队伍中的缺点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认真学习斯大林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对于进一步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关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论述,我国学术界有许多讨论。我觉得关于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的作用,我们对斯大林观点的理解,是不全面的,是表面的。例如,我们认为斯大林的观点是: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没有调节作用,只能影响生产,而所谓对生产的影响,就是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以及国家的计划限制着价值规律的作用,前者排斥后者。现在看来,这样的理解是不符合斯大林的理论的真意  相似文献   

6.
1953年3月6日凌晨,苏联莫斯科电台向全世界宣布了斯大林已于3月5日逝世的消息。如今,斯大林去世已整整41年了,对于他的功过是非,历史已有了定论。然而,令人感兴趣的是,关于斯大林死亡的原因,一直悬在人们的心头,成了历史学家们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近几年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列宁加以发挥了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斯大林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范畴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了详尽的阐述。这是斯大林对唯物史观的发展的重要贡献。但是斯大林对唯物史观的解释,也还有一些不够确切的地方。本文就斯大林在发展唯物史观中的重要贡献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中明确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①马克思所讲的社会存在是指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②而人们的实际活动,主要就是物质活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③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给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下过明确的定义。斯大林的贡献在于他对社会  相似文献   

8.
列宁、斯大林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非常重视城市经济问题,他们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有许多关于城市问题的精辟论述。学习研究列宁、斯大林这方面的理论遗产,对于指导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业中心是以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生产力的空间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阅读了秦正为副教授所著《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颇有感慨。该书对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既考察了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的形成原因和条件,也论述了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详细分析了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的国内战略、国际战略和党际战略,还对与斯大林国家利益观密切相关的斯大林马克思主义观和世界历史观以及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的历史地位、国内外影响、经验教训和历史启示进行了综合评析。该书不仅在内容上对“斯大林国家利益观”进行了系统研究,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诸多创新,总体而言是极富新意和启迪的一本著作。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卓越韵无产阶级革命家。尽管他晚年由于个人迷信,思想僵化,理论上产生了不少失误,实践上造成了不少损失,但是,斯大林绝不是“根本就没有辩证法”。相反,斯大林在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斗争中,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中,有不少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真知卓识。特别是五十年代初,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二战中斯大林的外交政策带有"双重性",即国际主义和大国主义.出于国际主义,斯大林正确分析了战争形势和采取了正确战略,极大地推动了卫国战争和二战的进程,促进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出于大国主义,斯大林维护了自己的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但也严重地损害了他国利益和社会主义的形象,且给后来苏联的解体注入了难以摆脱的深层因素.外交政策的"双重性"是与斯大林作为共产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的双重性分不开的,二者统一于战争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2.
最近,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斯大林的经济理论,提出了各种商榷意见。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生产目的的表述问题 有的同志认为,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表述较为笼统和不够完善。如: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手段问题,他虽然提出了“用在高度技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生产关系”不仅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而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因此,关于生产关系的理论,无论经济学界还是哲学界都十分注意对它的研究。最近几年来,理论界的一些同志对斯大林的生产关系理论,提出了种种置疑和批评。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对斯大林的生产关系理论的批评达到了全盘否定的程度。有的批评者甚至提出:批判斯大林的生产关系“三分法”,“这是我们批判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一个主要内容。”(见《红旗》1979年第12期《经济理论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一文)那么,斯大林的生产关系理论真的错了吗?它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理论真的“有矛盾”吗?斯大林虽然去世了,无法回答人们的批评了,但是他的著作俱在,有案可查。我们可以来看看斯大林生产关系理论的批评者究竟是否有根据。这里,就几个重要的批评之点作一些评论,就教于批评者,共同探讨一下生产关系范畴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4.
读了《经济研究》1979年第八期孙冶方同志的《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很有启发,但有些说法还不能同意,提出来和孙冶方同志商榷。一、关于斯大林同志的生产关系定义中的“交换”问题。斯大林同志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中有没有“交换”?孙冶方同志说:“斯大林定义中没有‘交换’”,“斯大林同志因为一般人都把‘交换’理解为‘商品交换’,他怕引起误解,所以就把‘交换’这一项目取消”。斯大林的定义中  相似文献   

15.
高玉 《人文杂志》2005,4(6):100-105
从孙中山到国民党政权,民族主义始终具有政治性.国民党政府从政治的立场提倡民族主义,而"左翼"则从政治的立场反对民族主义.国民党政府通过把民族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化来确定其政权的合法性,而"左翼"则通过批评民族主义来"解构"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30年代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不仅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反而招致广泛的批评,这并不是民族主义文学理论作为理论本身有问题,而是民族主义文学理论被国民党作为统治工具有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民族主义,我们都是持否定态度的,我们之所以否定民族主义,一是因为它反对阶级斗争理论,二是民族主义具有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性.事实上,30年代,左翼文学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批判主要就是在这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左翼"文学不提"民族文学"而只是强调"民族形式",这里实际上涉及到很深的政治问题.我们应该把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性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这两个问题区别开来,中国现代文学民族性问题是一个文化问题,是一个文学理论问题,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则是一个文学史问题,它既有理论上的问题,也有政治上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存在着政治问题而对民族文学理论本身也予以否定.单从文学理论上来说,战国策派的民族主义文学理论并没有多少可以指责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所掌握的苏联中国问题研究院三次学术讨论会主要角色科穆纳尔即王稼祥的材料,对朱洪《斯大林和中共中央在开除陈独秀党籍问题上有没有分歧》一文提出商榷,并剖析了陈独秀拒绝去莫斯科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问题,尽管过去很少有人专门研究,但在全面估价斯大林的是非功过时,一些人曾前后发表过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他们先说,“十五岁的斯大林已成为革命家了”,“十九岁时就成为学识渊博的马克思主义者了”,好象斯大林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后来又说,对斯大林应该摈弃“伟大的”和“天才的”说法,他至多是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8.
今年十二月,是斯大林诞辰一百周年。斯大林对于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是有伟大功绩的。他的一生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家的一生。 斯大林尽管在后期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但总的来说,伟大、光荣、正确的一面在他身上还是占主要地位的。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斯大林于1931年和1935年,即苏联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先后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和“干部决定一切”两个口号。这“两个  相似文献   

19.
1929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开除陈独秀党籍,这个消息传到苏联后,1930年年初,苏联中国问题研究院召开了三次研讨会,讨论中国的机会主义和中国大革命的历史。会议以后,共产国际经中共中央转给陈独秀电报,敦促他去莫斯科,重新讨论他的党籍问题。这个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事实,即在开除陈独秀的党籍问题上,斯大林与中共中央向忠发、李立三等人存在分歧。斯大林的重点打击目标是托洛茨基,加上其他原因,开除陈独秀的党籍并不是斯大林所希望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斯大林东方社会理论的内容包括下述观点东方人民已经从数百年的沉睡中醒来,献身于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世界的光明来自东方;必须充分认识东方国家的多样性以及它们面临任务的多样性;东方一些国家面临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东方国家的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必须重视解决农民问题,建立起巩固的工农联盟;东方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必须建立革命军队和研究军事;应该反对在东方革命问题上的激进主义、冒险主义的行为。斯大林东方社会理论的特点,表现为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东方学”同实践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