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末期,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十分尖锐。王公、贵族、官僚及地方豪强势力,各自凭借特权吞并土地,形成大土地集中。丧失了土地的农民,沦为地租压榨之下的佃农,一部分成为特权地主的家奴、佃仆。国家的赋税日益加重,破产农民不得不背  相似文献   

2.
1644年中国政治舞台上三大势力的角逐中,明朝及南明弘光政权所能调动的人力物力最多,农民军是革命和进步的代表,相对而言显得野蛮和落后的清王朝之所以成为胜利者,并不在于它自身力量的强大,而是其对手由于腐败丧尽了人心。腐败葬送江山,1644年清兵入关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真理。  相似文献   

3.
荀彧在曹操势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宫少华,倪长平184年.东汉发生了黄巾大起义.这次起义主力虽经九个月时间就被镇压下去.但它沉重地打击了东汉政府,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东汉建立以来,一直享有很大特权,广占土地和人口的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起来,纷纷招兵买马,形...  相似文献   

4.
一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凡是经济上升、国家强盛的时期,总是以个体生产的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而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壮大,土地兼并集中于大封建主或豪强地主,则每每伴随着社会的动乱或兵灾战祸。这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地方豪族、大地主势力壮大,就标志着国家权力相对削弱;由于大地主的兼并土地,就必然使自耕农民破产,失去土地。阶级矛盾尖锐,动乱和不安也就随之到来了。另一种是战争年代,由于战乱兵祸,个体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生产,封建主为了维持其本身利益,不得不采用大土地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5.
蒙古和金国的战争持续24年,论性质,学界各抒已见,尚未统一。本文认为蒙古对金战争、是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逐鹿中原,夺取政权,统一中国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战争;它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它是“元大统一”战争的序曲,为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蒙金战争虽有破坏,但战后赢得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这场战争促进了军事武器工业大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它是进步势力与腐朽势力间的一次大较量,以先进势力的胜利而告终的伟大军事行动。它不是侵略战争,是中国内部统一战争。  相似文献   

6.
《明史》刘文炳传载,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1606——1645)所率农民军攻克北京后,新乐侯刘文炳及其二弟左都督刘文耀(?——1644)投井自杀,其母、妹、妻妾等登楼自缢死,并由“家人共焚楼”,“阖门死者四十二人”。诚然,刘文炳等不过是腐朽的明王朝的殉葬品而已,但一家老幼顷刻间有四十二人一命呜呼,不能不是明清之交政治舞台上一幕惊心动魄的惨剧。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7.
十七世纪前半期,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处于极大动乱和变革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一方面,明朝统治被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所推翻,只剩下龟缩到江南苟延残喘的一部分残余势力;另一方面,兴起于我国东北的满族后金政权逐渐强大,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开始对关内虎视耽耽,并很快在1644年乘明王朝崩溃、农民政权尚未稳固的情况下,挥戈入关,迅速占领了北京城,进而谋取全国政权。正当明、清两个封建王朝交替之际,在西北边疆和青藏高原上,也是动乱频仍,民族关系极为复杂,特别是蒙古和硕特势力进入西藏,建立对整个藏区的统治,这在蒙藏关系史上是一件  相似文献   

8.
明末农民大起义,于1644年(崇祯十七年)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在北方李自成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在四川张献忠建立了大西农民政权。农民政权建立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建立前后对地主阶级、明王朝统治的打击,以及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本文仅就大西政权与川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明代丝路史可分为三个时期:1.明初至天顺末(1368~1464),该时期左右丝路上国际关系和政治形势的两大政治势力是明王朝和帖木儿帝国。丝路继元朝末年曾一度关闭,才得以恢复。2. 明成化初至嘉靖二十四年(1465~1545)。该时期土鲁番作为一个新兴的政治势力梗塞在丝路要冲,交通受到严重阻碍。3.明嘉靖二十五年至明末(1546~1644)。新航路开辟,西方势力涌入亚洲,丝路渐趋沉寂。  相似文献   

10.
日本天保八年(1837年)二月,大坂町的一个警察指挥官——大盐平八郎(大盐中斋),“为了拯救由于米价暴涨和官吏无能,痛苦于官吏和特权商人互相勾结压榨下的无产市民而发动了武装起义”.大盐和他的门徒、近郊农民及城市下层群众约三百人,捣毁了官吏和特权商人的住宅,同军队展开了战斗,最后终因寡不敌众,仅经过几  相似文献   

11.
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大起义,是我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一次具有空前规模的农民革命运动。这次起义几经挫折,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由郧、均进入“大旱荒,人相食”,“土寇蜂起”的河南地区后,使节节走向胜利,由豫入陕,由陕入晋。终于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攻入北京,取得了推翻统治达二百七十六年之久的明王朝的伟大胜利。其所以能胜利,就在于李自成当时能根据大起义的形势,救民于水火,提出了“均田免粮”、“平  相似文献   

12.
关于明末张献忠农民军入川作战次数问题,不少明清史专著和解放后历年使用的中学历史课本都说是两次入川作战。一次是崇祯十三年(1640);另一次则是崇祯十七年(1644)。 现将说张献忠农民军两次入川作战的有关著作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之间的战争,是关系到三方生死存亡的重大事件,经过长期激烈的战斗,朱元璋取得彻底胜利,尽有长江的中下游地区,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增长,从而为他削平其他割据势力铺平了道路,也为他北上灭元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对战争的过程和朱元璋获胜的原因作些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s,1596——1650年),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大陆理性主义的代表。他在哲学上给后人留下了《方法谈》(1637年)、《形而上学的沉思》(1641年)和《哲学原理》(1644年)等几部著作。  相似文献   

15.
二、政教合一制度的形成及各教派上层人物利用宗教相互争权的斗争 (1)关于萨迦派执掌西藏地方政权和萨迦与止贡派之间的战争 公元1189年(藏历第三甲子之已酉),蒙古汗王成吉思汗(,1155——1227)统一蒙古各部以后,逐步向亚洲中部、西部和欧洲东部发起远征战争,首先制伏了外围的侵略势力,然后才在中国国内发动了统一的战争,除西夏(原注:藏史称“”)、南宋和金国(,原注:满洲国)之外,统治了国内大部分地区。成吉思汗利用当时在西藏境内各个教派,各个政治势力尚未统一的时机,于公元1206年(藏历第三甲子之丙寅)派兵入卫藏。卫藏、阿里等地首领,未敢抵御,全部归顺。于是蒙古和萨迦喇嘛遂有了初步联系。并且从卫藏地方把佛像和不少经卷带往蒙古地区,开始宏扬佛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4世纪雅典土地所有制状况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前 4世纪 (迄前 3 3 8年 )雅典的土地所有制与公元前 5世纪相比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土地占有未出现猛烈集中 ,更未形成大地产制 ,城邦土地所有制仍然是比较稳定的中小土地所有制。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 ,阿提卡的自然条件不利于大地产的形成 ;其次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存在的可供兼并的土地并不多 ;再次 ,从法律上严格限制土地兼并 ;最后 ,伯罗奔尼撒战争给雅典人带来了严重灾难 ,使雅典公民的财力较战前大大削弱 ,从而削弱了他们兼并土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吴三桂作为清朝功臣,为什么走上叛清道路?吴三桂与清王朝对抗的实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是与清初政局、与清初社会矛盾问题以及清王朝的统治政策相关联的。本文想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吴三桂统帅的明军,在明季是一股重要的军事势力。明朝覆亡,吴三桂失去倚仗的靠山,而与李自成农民军合作又不可能,他便把政治投机的赌注下在满洲贵族身上。于是才有山海关降清和十数年的戎马征战,效命新朝。吴三桂从降清到经营云贵,是企图保持吴氏集团既得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特别是留驻云贵后,更是要扩大自己势力并加以巩固,做一方霸主。吴三桂的政治野心的实现,开始是与满洲贵族的征服战争和实现对全国统治的政治目标相关联的。康熙元年以前,他为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顺治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有三种社会矛盾:一是阶级矛盾,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三是民族矛盾。这三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哪一个是主要的?我们认为要具体分析。一、从清军进关到李自成农民军主力失败(1644——1645年),这一阶段满汉地主阶级和农民军之间的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当时,亡明官僚地主正在进行着种种推翻大顺政权的复辟活动。他们钻进起义队伍,用封建意识改造农民政权,他们窥伺时机,组织反动武装,听到大顺军放  相似文献   

19.
明玉珍(公元1330——1366年)是元末农民大起义时期的将领之一,也是四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活动,见于文献记载的共有十六个年头,即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到二十六年(1366年),其中有九年时间活动于四川,并在重庆建立了“大夏”农民革命政权。明玉珍死后,他的儿子明昇还继续维持了五年多,直到洪武四年(1371年)为明朝灭掉。解放以来,史学界对明玉珍的评价还存在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明玉珍是农民起义军的部将,但大都语焉不详,约略提及;有的认为明玉珍所属部队是一支“与地主阶级完全妥协”的力量;有的则认为明玉珍的“大夏”政权是割据势力。本文拟就明玉珍的活动作些介绍和评价,并对一些意见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20.
西南战争是日本明治政府平定士族反政府叛乱的一次重要战役。这场战役是日本革新势力与守旧势力的一场总对决,是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以中下级武士为多数的士族阶层是推翻幕府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保留着巨大的权利。而明治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触犯了士族阶层的利益,二者激烈的冲突下最终演变成1877年的西南战争。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代表封建势力的士族的失败和明治政府为首的新兴势力的胜利。西南战争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场战争扫清了日本士族势力,使政权完全集中于明治政府,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自由民权运动的勃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